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00193) 作品数:10 被引量:48 H指数:4 相关作者: 张权 张云亭 伊慧明 张翀 陈静 更多>> 相关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机制的fMRI研究现状 被引量:6 2009年 运动陛失语症是脑梗死患者的常见症状。患者虽能理解他人的语言,但自身却不能讲话,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生活障碍,因此关于康复治疗过程中语言功能恢复的神经机制研究成为热点课题。语言功能是以多个脑区共同参与的神经网络为基础的。因此只有从全脑的角度进行深人研究才能对运动性失语的发生、发展和恢复机制有深入的理解。近年来, 张权 张云亭关键词:脑梗死 运动性失语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任务fMRI功能连接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进行词语联想任务下的功能连接研究,探讨语言任务相关脑区在运动性失语后的功能连接变化形式及神经机制.方法 采用1.5 T磁共振扫描仪对10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3~77岁,平均(56.7±8.6岁)]及10名正常志愿者[均为男性,年龄46~74岁,平均(56.2±9.0)岁]行词语联想任务下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数据采集,应用SPM2,AFNI、Matlab软件进行预处理和统计分析,并根据正常人激活结果选择左侧额下回后部激活区作为功能连接的种子点,[中心区蒙特利尔神经研究所(MNI)坐标为“-51、9、21”],与全脑其他所有体素的时间序列做相关分析.采用单样本t检验和两样本t检验进行组内和组间分析,统计阈值设定为voxel> 30,P<0.001(未校正).结果 对照组与种子点正相关的脑区主要包括左侧额下回、额中回、岛叶,左侧楔前叶、顶下小叶,左侧颞中回,左侧基底节,左侧丘脑,右侧额下回、额中回、岛叶,右侧颞下回、颞上回,双侧辅助运动区(SMA),右侧顶下小叶.患者组与种子点正相关的脑区主要包括左侧额下回后部、左岛叶,左侧中央后回,左侧顶下小叶.对照组与种子点的相关性大于患者组的脑区包括右侧颞中回、颞上回,右侧额下回,SMA.患者组与种子点的相关性大于对照组的脑区为左侧外侧裂周围区,包括左侧岛叶、左侧额下回.结论 .左侧额下回后部与右侧半球失去功能连接是运动性失语发生的一种神经机制.左侧外侧裂周围区对失语早期语言功能的维持有重要作用. 张权 何雅娜 陈静 朱晓东 伊慧明 张翀 张云亭关键词:脑梗死 岛叶的任务态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研究岛叶在执行词语联想任务时的激活状态,分析岛叶不同部位在语言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对28名(男15名,女13名)健康被试者行f MRI研究,试验内容为组块设计的词语联想任务和静息态扫描。采用SPM5和REST1.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算岛叶前部和后部与全脑其他体素之间的功能连接系数,并比较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双侧岛叶前部为正激活脑区,后部为负激活脑区。与左侧岛叶前部有功能连接的区域包括右侧岛叶前部、右侧岛叶后部、辅助运动区(SMA)、左侧颞上回、左侧额中回、左侧额上回、左侧顶下小叶、中扣带回、右侧纹状体和右侧额下回。与左侧岛叶后部有功能连接的区域包括右侧岛叶后部、左侧岛叶前部、右侧颞上回、中扣带回、右侧中央前回及右侧纹状体。与右侧岛叶前部有功能连接的区域包括SMA、左侧额下回、右侧顶下小叶、左侧顶下小叶、左侧颞上回、右侧中央前回、右侧纹状体、中扣带回、左侧额中回、左侧纹状体、右侧额中回、右侧额下回及左侧颞横回。与右侧岛叶后部有功能连接的区域包括右侧中央前回、左侧颞上回、左侧岛叶前部、左侧岛叶后部、右侧缘上回及左侧扣带回。结论岛叶前部与后部的功能连接区域有一定差异,分别以不同方式参与语言任务的完成,左侧岛叶前部在语言功能中的作用可能更为重要。 伊慧明 周媛 张权 张翀 何雅娜 陈静 蒋田仔 张云亭关键词:岛叶 功能磁共振成像评价动词生成任务中运动前区激活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运动前区(PMA)在动词生成任务fMRI试验中的激活情况,探讨其在语言表达功能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对23名受试者接受fMRI试验。试验任务为组块设计的动词生成任务:对照内容为黑色屏幕中心呈现的白色"+";刺激任务为生成动词,要求受试者根据给出的单字名词,组成一个相关的动词词语。采用SPM2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采用单样本t-检验的组分析方法获得平均脑激活图,观察PMA激活情况。结果11名符合试验要求的受试者的数据列入组分析,脑激活区包括Broca区、右侧额下回后部、双侧PMC、双侧SMA、左侧顶后皮层、右侧丘脑、左侧基底节区、右侧小脑半球和右侧颞叶后部。全脑最强激活区为左侧PMA。结论PMA在动词生成任务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涉及语音处理、想象运动、词语提取和信息的高级调控等多个方面。 张权 张云亭 伊慧明 李威 张敬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词语联想任务激活脑区的连接度研究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通过计算在执行任务时词语联想任务激活脑区的连接度,探讨各脑区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重要性。方法:采用GE1.5TTwin speed磁共振扫描仪对28例(男15例,女13例)健康被试行功能磁共振(fMRI)研究,试验内容为组块设计的词语联想任务。采用SPM2和Matlab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根据组激活图选取种子点,分别计算各种子点之间的连接系数,将连接系数转换为连接度。结果:在严格控制被试头动、行为学表现等因素影响后,最终入组共18例(男9例,女9例),词语联想任务主要激活脑区包括左侧额下回、左侧岛叶前部、右侧额下回及岛叶、辅助运动区(SMA)、右侧小脑半球、双侧纹状体、后扣带回(PCC)、前额叶内侧面(MPFC)、双侧缘上回、右顶叶外侧皮层及双侧岛叶后部。SMA、PCC、右侧顶下小叶及MPFC的总连接度均大于左侧额下回,其中SMA的总连接度最大,PCC次之。结论:SMA可能为除Broca区以外最重要的运动性语言功能区;PCC、右侧顶下小叶和MPFC对任务的完成也起重要作用。 伊慧明 张翀 赵雪 陈静 张权 李威 周媛关键词:功能区 连接度 功能磁共振 正常中老年人词语联想任务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对正常中老年人进行研究,检测与词语联想功能相关脑区的激活特点。方法采用GE1.5T磁共振扫描仪对23例(男12例,女11例)正常中老年人行组块设计的词语联想任务fMRI研究。采用SPM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通过组分析获得平均脑激活图,观察脑激活区的部位和激活强度。结果12例符合入组条件,激活脑区为运动前区(PMC)、双侧额下回后部(Broca区及Broca镜像区)、双侧辅助运动区(SMA)、左侧顶后皮层、双侧岛叶、双侧扣带回前部、双侧基底节、左侧丘脑以及右侧小脑半球。全脑以左侧PMC激活强度最大。激活强度左侧大于右侧的脑区为额下回后部、背侧PMC及SMA;右侧大于左侧的脑区为腹侧PMC、岛叶、扣带回前部、基底节。结论中老年人参与运动性语言表达的脑区,由包括Broca区在内的多个脑区组成复杂的神经网络,且相关脑区存在偏侧化现象,以左侧大脑半球和右侧小脑半球激活为主。 伊慧明 李威 张权 张翀 张云亭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失语 中老年人 动词生成任务相关脑区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动词生成任务过程中的fMRI脑激活情况,分析各脑激活区在动词生成任务中的作用。方法:对23例正常志愿者进行组块设计的动词生成任务fMRI,试验中要求被试者根据给出的单字名词,组成一个相关的动词词语。fMRI扫描采用GE公司1.5T磁共振仪。采用SPM2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统计分析,将激活区叠加于MNI标准模板脑,观察有统计学意义的体素所在的脑区及其MNI坐标,记录激活区的激活强度。结果:动词生成任务的主要激活区包括:Broca区和左侧岛叶部分皮层;右侧额下回后部和部分岛叶皮层;双侧运动前区(以左侧为主);双侧辅助运动区;左侧扣带回前部;左侧顶后皮层;两侧丘脑;两侧基底节区;双侧小脑半球(以右侧为主);左颞下回;两枕叶也见散在激活,但强度较弱。结论:动词生成任务可有效激活与语言输出功能有关的相关脑区,这些脑区可能是语言输出功能的神经网络基础。 张翀 张云亭 张权关键词: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中枢的fMRI评价 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评价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中枢的激活特点。方法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对15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及15例正常中老年志愿者行组块设计的词语联想任务fMRI检查。采用SPM2软件进行预处理和统计分析,经组内和组间分析获得两组激活图及组间的差异图,观察有统计学意义的体素所在的脑区。结果最终10例患者符合实验要求并纳入研究,选取1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正常男性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词语联想任务脑激活区主要包括Broca区及其镜像区、辅助运动区、左侧岛叶前部等脑区。患者组脑激活区主要包括左侧额中回、左顶下小叶、右侧额下回、辅助运动区等脑区。对照组激活高于患者组的脑区为左侧额下回后部;未见患者组激活高于对照组的脑区。结论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左侧额下回后部(Broca区)激活程度减低或消失,运动性语言中枢的损伤导致了失语症的发生。 何雅娜 张权 张云亭 宋明 朱晓冬 陈静 伊慧明 蒋田仔关键词:功能性 脑梗塞 失语 运动性 脑梗死运动性失语后静息态功能 MRI功能连接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MRI技术,分析正常人静息态下左侧额下回后部的功能连接,并初步探讨该技术在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1.5 T MR扫描仪对11例男性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和11名男性正常志愿者行静息态fMRI数据采集。应用统计参数图(SPM)2、功能神经成像分析( AFNI)、矩阵实验室( MATLAB)等软件进行预处理和统计分析,基于词语联想任务脑激活结果选择左侧额下回后部作为种子点,与全脑其他所有体素的时间序列做相关分析。采用单样本t检验和两样本t检验进行组内和组间分析。结果对照组在静息状态下与左侧额下回后部语言中枢正相关的脑区包括左侧额下回、左侧额中回、左侧运动前区、左侧楔前叶、左岛叶、左侧壳核、右侧额下回、右侧小脑半球、双侧顶下小叶(体素范围33~809,t值为5.80~23.55,P值均<0.005)。患者组与左侧额下回后部存在功能连接的脑区包括左侧额下回、左侧额中回、左侧运动前区、左侧楔前叶、左侧顶下小叶和右侧额下回(体素范围34~833,t值为5.08~20.34,P值均<0.005),组间分析显示患者组左侧梭状回与左侧额下回后部的功能连接低于对照组(体素84,t=6.25,P<0.005)。结论正常人在静息状态下存在由多个脑区构成的与语言输出功能相关的神经网络,静息态下的脑功能连接方法可用于研究脑梗死患者运动性失语发生和语言功能恢复的神经机制。 张权 陈静 何雅娜 朱晓东 伊慧明 张翀 张云亭关键词:卒中 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