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543)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陈彬刘耕源赵春富陈绍晴房德琳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预警
  • 1篇预警体系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评价
  • 1篇能源
  • 1篇能源安全
  • 1篇TRANSP...
  • 1篇CONTAM...
  • 1篇FLOW
  • 1篇FREE-S...
  • 1篇HYDROD...
  • 1篇WETLAN...

机构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陈彬
  • 1篇赵春富
  • 1篇房德琳
  • 1篇刘耕源
  • 1篇陈绍晴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TRANSPORT OF BICOMPONENT CONTAMINANT IN FREE-SURFACE WETLAND FLOW被引量:1
2012年
This paper present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a pulsed bicomponent contaminant emission into a flee-surface wetland flow. The basic equations are for the bicomponent contaminant transport in the wetland flow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advection, mass dispersion, and ecological reaction at the phase averaged scale. The effect of the ecological reaction is separated from the hydrodynamic effect via a set of widely used transforms.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 depth-averaged concentration is rigorously derived, with a limiting case covering the known solution for the single component contaminant transport. It is found that the depth-averaged species concentration of the bicomponent contaminant can approach an equilibrium state determined by th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CHEN BinZENG LiWU Yi-hongJI PingZHAO Yi-jun
基于信息网络模型的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4
2015年
人类开发活动造成剧烈的生态系统自然条件变化,生态风险评价可以对受到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包括物种和群落等)的潜在影响进行模拟和量化。通过对信息流量的概念和网络控制分析,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组分间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提出一种能实现全局风险模拟的生态网络模型,即信息网络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建立了面向整体生态系统的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同时实现兼容多胁迫因子统一模拟和多风险受体间的风险追踪。以澜沧江漫湾水库为例,在估算重金属Hg、Pb和Cd初始环境风险后,利用信息网络模型追踪分析生态系统中不同生态功能组分之间的风险传递路径,评估各生态组分和整体系统的危险程度。结果表明,在累积效应作用下,对于生态系统和部分群落,整合网络风险值与初始环境风险值之间有着显著差别;在发生环境胁迫时,虽然处于食物网底层的生物类群可能最先受险,但在控制信息作用下食物网上层类群也会受险,甚至其最终受到的潜在威胁比前者更大。信息网络模型可识别出复杂的风险流动路径和群落间的风险累积,从而为生态系统风险评价和管理提供更为系统综合的理论依据。
陈绍晴房德琳陈彬
关键词:生态风险评价
能源预测预警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5年
能源作为一种稀缺性的战略资源是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化石能源耗竭及能源使用造成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能源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而能源预测预警也成为能源系统科学领域的新兴学科,其内容包含能源安全理论、基于模型的能源供需预测和基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能源预警等方面内容。通过系统回顾能源安全的理论及其演变的历程,重点综述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混合建模3种建模思路的能源预测模型,探讨了三类模型的优点和局限性,并根据能源安全预警评价指标浓缩信息的程度,将现有预警评价体系划分单个型指标评价体系和聚合型指标评价体系两大类。通过对以上研究内容的总结分析,明确了当前能源预测预警研究各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在未来研究中,建议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考虑能源系统内部各因素及与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构建基于链式的预警体系,以有效弥补现有研究中的不足。
赵春富刘耕源陈彬
关键词:能源安全预警体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