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B200609)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3
相关作者:武冬梅刘海燕李锦莲李守君胡玲更多>>
相关机构:佳木斯大学齐齐哈尔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光谱
  • 3篇电化学
  • 3篇紫外
  • 2篇氧化酶
  • 2篇紫外光
  • 2篇紫外光谱
  • 2篇嘌呤
  • 2篇相互作用
  • 2篇黄嘌呤
  • 2篇黄嘌呤氧化酶
  • 1篇蛋白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蛋白
  • 1篇杨梅
  • 1篇指纹
  • 1篇指纹图
  • 1篇指纹图谱
  • 1篇势能面
  • 1篇水提
  • 1篇水提取

机构

  • 6篇佳木斯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作者

  • 5篇武冬梅
  • 3篇李锦莲
  • 3篇刘海燕
  • 2篇葛丽亚
  • 2篇李秀娥
  • 2篇胡玲
  • 2篇李守君
  • 1篇梁启超
  • 1篇赵志宇
  • 1篇阚伟
  • 1篇杨春荣
  • 1篇孙长海
  • 1篇沈德凤
  • 1篇单静影
  • 1篇方洪壮
  • 1篇黄金宝
  • 1篇于莲
  • 1篇刘红
  • 1篇丁立新
  • 1篇冯艳茹

传媒

  • 2篇分子科学学报
  • 2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电化学
  • 1篇佳木斯大学学...

年份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芦丁与黄嘌呤氧化酶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紫外光谱性质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李锦莲胡玲刘海燕葛丽亚李秀娥武冬梅
关键词:芦丁黄嘌呤氧化酶电化学紫外光谱
应用电化学指纹图谱优化黄连水提取工艺的研究被引量:19
2009年
以黄连提取液中的总成分为定量指标,应用电化学振荡技术获取不同提取工艺的电化学指纹图谱.根据电化学指纹图谱特征参数诱导时间来考察其水溶性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与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对照,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确定黄连提取的最佳工艺为:采用12倍量的水,提取1.5 h,提取2次.结果表明利用电化学指纹图谱的诱导时间优化中药水溶性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是可行的.
李守君黄金宝邹桂华沈德凤江欣于莲
关键词:黄连
CP自由基与C_6H_6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2009年
在B3LYP/6-311++G(d,p)水平下研究了CP自由基与C6H6反应体系的产物分布和反应机理.得到了详细标注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势能面示意图.计算结果表明CP+C6H6体系的主要产物是C6H5CP+H,次要产物是HCP+C6H5.与深入研究的CN+C6H6反应体系相比,CP和CN反应体系的机理完全相似.本理论计算可以为将来实验室分离和研究一些含有不饱和CP基团的物种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赵艳丽武冬梅杨春荣阚伟李锦莲刘红冯艳茹
关键词:C6H6反应机理势能面
槲皮素与黄嘌呤氧化酶相互作用的紫外光谱性质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了槲皮素与黄嘌呤氧化酶相互作用的紫外光谱性质及孵育时间对酶抑制性的影响。方法:紫外光谱法。结果:槲皮素与黄嘌呤氧化酶相互作用导致了槲皮素的紫外光谱的Ⅱ带红移,吸收峰升高;Ⅰ带兰移,吸收峰下降。另外,随着两者孵育时间的增加,紫外光谱吸收峰下降。结论:槲皮素对黄嘌呤氧化酶有抑制性,并随着抑制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刘海燕胡玲葛丽亚李秀娥武冬梅
关键词:槲皮素黄嘌呤氧化酶紫外光谱
大黄酚和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电化学/光谱性质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在pH=4.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体系中,应用循环伏安法、示差脉冲伏安法和紫外光谱法对大黄酚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光谱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结合生成了一种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BSA的存在导致大黄酚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峰电位基本不变,峰电流的下降值同所加入的BS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5.0×10^-6~1.0×10^-7mol/L,检出限为3×10^-7mol/L.
李守君方洪壮武冬梅孙长海丁立新赵志宇单静影
关键词:大黄酚牛血清白蛋白电化学光谱
杨梅酮的电化学和光谱性质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应用循环伏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杨梅酮氧化还原性质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在B-R缓冲溶液中玻碳电极上,杨梅酮的氧化还原表现为两步氧化反应和两步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对应于B环4-′OH和C环3-OH的氧化,还原反应对应于C环4位羰基还原为中间体自由基之后再进一步还原生成羟基.以上各步反应均为单电子单质子电极过程.杨梅酮的氧化还原反应与溶液pH关系密切,但其原因来自于去质子化作用,并导致它的抗氧化能力增强,但其最终氧化产物没有电化学活性,并吸附在电极表面,阻碍了电极过程电子传递.在pH 7.45-12.00范围内,杨梅酮也因去质子化作用导致紫外光谱Ⅰ带和Ⅱ带随pH增加,而发生红移,分解作用加剧.同时分解作用还与放置时间有关.
武冬梅刘爽高洪福李锦莲刘海燕梁启超
关键词:电化学PH紫外可见光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