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6JZD0005)

作品数:20 被引量:146H指数:9
相关作者:徐以骅李峰邹磊涂怡超朱晓黎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政治法律
  • 9篇哲学宗教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宗教
  • 4篇主义
  • 3篇外交
  • 2篇政府
  • 2篇政府组织
  • 2篇社会运动
  • 2篇外交政策
  • 2篇美国外交
  • 2篇美国外交政策
  • 2篇局部网
  • 2篇恐怖主义
  • 2篇基督
  • 2篇基督教
  • 2篇范式
  • 2篇非政府组织
  • 1篇地缘
  • 1篇动员
  • 1篇新制度主义
  • 1篇行为学
  • 1篇研究范式

机构

  • 14篇复旦大学
  • 4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长春师范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作者

  • 7篇徐以骅
  • 5篇李峰
  • 2篇朱晓黎
  • 2篇邹磊
  • 2篇涂怡超
  • 1篇黄平
  • 1篇张金平
  • 1篇张家栋
  • 1篇章远
  • 1篇金龙云

传媒

  • 3篇世界宗教文化
  • 3篇世界经济与政...
  • 2篇国际问题研究
  • 1篇国际论坛
  • 1篇国际观察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学术界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阿拉伯世界研...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美国问题研究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论宗教组织与社会运动——以前东德新教教会主导的独立和平运动为例被引量:1
2010年
参与和推动草根社会运动,是宗教组织影响国家政治的重要途径,在东欧剧变过程中,各种宗教组织积极推进的社会政治运动是造成社会主义政权更迭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以冷战时期,民主德国新教路德宗教会主导的独立和平运动为例,分析教会如何对国家的社会政治议程产生影响。笔者认为,前东德教会在独立和平运动中角色和立场的转变,以及它对民主德国政治安全造成的挑战,并非单向的威胁,而是政教双方,以及社会环境共同造成的压力下的结果。
朱晓黎
宗教与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以美国宗教团体的“苏丹运动”为例被引量:16
2011年
冷战结束以来,宗教在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从隐性转为显性。在美国外交事务领域,宗教以及宗教团体通过无形的宗教意识形态以及有形的组织机构两个维度发挥作用。同时,其影响也受到各种传统及现实因素的制约。这在"苏丹运动"中就有程度不等的体现。苏丹运动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长期以来美国对非洲政策的所谓"三不规则",通过媒体宣传、基层动员和社会运动等方式形塑了美国外交政策议题。苏丹运动同时暴露了宗教团体介入美国对外事务领域的局限性。该运动为人们了解宗教以及宗教团体如何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研究后冷战时期宗教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提供了重要案例。
徐以骅
关键词:美国外交宗教团体
当代国际传教运动研究的“四个跨越”被引量:11
2010年
20世纪60年代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宗教在全世界范围迅速增长,各种跨国宗教运动和现象风起云涌,其中国际传教运动的突飞猛进尤为引人注目,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宗教布局,而且对人们关于传教运动的传统看法和理论范式形成了具有颠覆性的挑战。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国际传教运动的发展趋势和国内学界对传教运动尤其是基督教传教运动研究的现状,提出"国际视野、当代关怀"以及实现"四个跨越"的研究设想,以对全球宗教复兴作更加全面的学术回应。
徐以骅
信仰中国被引量:13
2012年
国内宗教发展、跨国宗教交流与国家总体外交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已逐渐成为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具有全局性意义且亟需面对的战略问题。中国在宗教信仰领域更加有所作为的关键,即在于正视一个逐渐浮现的、与"文化中国"和"中华经济圈"并存的"信仰中国"。它包含了三个紧密相连的"信仰板块":中国大陆与港、澳、台;中国传统宗教信仰与各种东西方宗教的海外华人信众群体;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外国信众群体。中国国家力量对"信仰中国"的积极叙述、塑造与展示,不仅将为民族复兴提供坚实的价值支撑,也将对中国国家主权和利益的维护与拓展产生积极意义。
徐以骅邹磊
关键词:宗教中国外交
全球化时代的宗教与国际关系被引量:26
2011年
全球宗教复兴和国际关系的"宗教回归"使媒体和学界对国际关系中宗教作用的看法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颠覆性"常常被用来形容宗教对当前国际关系的挑战。宗教在当前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虽然日益显著,但其作为各国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中的次要因素,既无法撼动国家在当前国际体制中"制定规则"的支配地位,也难以作为"重建"国际关系学的要素。作者最后讨论了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的"宗教回归"对中国的影响、宗教作为中国国际形象建构因素以及中国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资源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徐以骅
二战前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被引量:1
2009年
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长期为主流学界所忽视,但当我们考察非政府组织的早期发展历史时,都可以或多或少地看到宗教的因素或影响。新制度主义认为,组织的发展受到外部制度环境的形塑,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也受到外在世俗性和内在宗教性因素的双重影响。一战前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在很长时间内处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核心地位;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社会的日益世俗化使得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其宗教网络分布特点及新教内部的普世合一运动仍推动着它们的快速发展。
李峰
关键词:制度环境宗教性
当代基督宗教传教运动与认同政治被引量:2
2011年
身份认同建构是一种动态社会过程,各类组织的利益内涵和边界在此过程中形成、明确或重构。作者以认同政治为视角归纳了当代基督宗教传教运动的全球政治效应。基督宗教以信仰为基,通过传教运动不断发展信徒、扩展组织并建立跨国网络,在此过程中持续改变或强化个人和集体认同,推动基督教继续向南移动,成为世界第一大宗教,同时西方基督教仍居世界基督教的中心地位。在传教进程中基督教组织成为全球公民社会重要主体,推动基督教从私人信仰走向公共宗教,同时通过深化次国家认同和超国家认同对民族认同形成挑战。其表现在于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安全战略形成合流、推动认同整合和分裂而影响传统安全、在疾病防治等方面对非传统安全产生影响。基于此,基督教传教运动可在全球、国家和地方层面发起观念、组织和制度革新或革命,成为21世纪国际关系中的革新或革命引信。
涂怡超
关键词:基督教传教认同政治民主
刍议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政治参与的研究范式被引量:3
2009年
近年来,对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政治参与的研究出现了跨学科、多元化的取向。依照其理论建构原则和内在框架,大部分研究可归为三种主要的研究范式:多元主义、跨国主义和集体行动。多元主义范式强调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游说,跨国主义强调直接的平行参与,集体行动则强调体制外的社会运动。它们在弥补传统国际理论不足的同时,在理论适用性、框架及其价值观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值得进一步商榷的问题。
李峰
关键词:国际非政府组织范式多元主义跨国主义集体行动
当代国际恐怖主义的“宗教动员”被引量:7
2011年
以宗教名义进行社会动员,是当代全球恐怖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宗教动员下的恐怖主义已成为当代恐怖主义的主导势力,并经历了三重路径,且每条路径中都表现出国际"安全阀"遭到双重的破坏和挑战。梳理当代国际恐怖主义因"宗教动员"而泛滥的路径,可以为国际反恐提供某种思路,从而消除恐怖主义进行"宗教动员"的不良后果,并优化良好的宗教发展环境。
张金平徐以骅
关键词:反恐斗争恐怖主义
试论宗教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路径和范式被引量:23
2009年
和平与安全是现代社会中人类的共同目标,主权国家和政府均采取多重政策手段以谋求自身安全及和平的内外部环境。宗教作为社会运转的子系统与中国国家安全息息相关。本文结合中国"强国弱宗教"的社会现实,从宗教作用于中国国家安全的功能路径、影响范式以及与内外政治环境的系统动态互补等三个方面来阐释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的关系。
徐以骅章远
关键词:宗教合法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