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72060)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 相关作者:解永树丁煜宾朱为宏丁彩霞汪成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理工大学马来亚大学湘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 新型卟啉及错位扩展卟啉的设计、合成与功能应用
- <正>卟啉大环是光合作用系统、血红蛋白及维生素B12等功能体系的核心单元。具有突出的吸收、荧光、配位和电子转移特性,可用于太阳能电池、荧光探针和光动力学治疗等领域。在设计、合成线型多吡咯的基础上,我们系统开展了功能性卟啉...
- 汤云瑜卫平春李淼王跃强丁煜宾解永树
- 关键词:卟啉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荧光探针
- 文献传递
- 线型和大环多吡咯化合物合成、性能与应用研究
- 共轭多吡咯化合物在很多自然和人工体系中表现出优良的发光和光电转换性质。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功能化线型和大环共轭多吡咯化合物,并将其用作近红外荧光染料,高选择性、高灵敏度Zn2+离子、卤素离子和CN-离子探针,以及太阳能...
- 丁煜宾王跃强卫平春解永树
- 关键词:吡咯探针荧光
- 双(二吡啶胺)配体的二维和三维超分子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被引量:1
- 2011年
- 从含4,4'-二吡啶胺结构单元的双(二吡啶胺)桥联配体出发,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2个结构新颖的配位聚合物:[CdL1 Br2]n.7.5nH2O[L1=N,N,N',N'-四(4-吡啶)-1,4-苯二胺](1)和[Cu2L2(μ1,1,3-SCN)2]n.nMeOH[L2=N,N-二(2-吡啶)-N',N'-二(4-吡啶)-1,4-苯二胺](2),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 NMR和紫外-可见光谱等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单晶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配体L1的4个吡啶N原子均参与配位,桥联了4个Cd原子,每个Cd原子与4个吡啶N原子和2个溴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通过这些配位作用,最终形成包含Kagome结构的三维超分子网络.配合物2是由一维柱状[Cu(SCN)]n链通过L2桥联生成的二维结构.有趣的是,L2中具有螯合能力的2,2'-二吡啶胺单元并未参与配位,只有4,4'-二吡啶胺单元中的2个吡啶N原子分别与1个Cu(Ⅰ)配位,连接了相邻2条平行的{Cu(SCN)}n链,形成二维结构.
- 丁彩霞曾凡花汪成倪佳伍锡荣解永树
- 关键词:配位聚合物晶体结构
- 基于DPA识别基团的锌离子荧光传感器被引量:4
- 2011年
- 锌离子在生物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分析和检测在疾病诊断和医疗检测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用于Zn2+检测的荧光传感器具有检测方便、灵敏度高等优点,引起了广泛关注。典型的荧光传感器通常是由识别基团和作为报告单元的荧光团通过间隔基团或直接连接而组成的。识别基团是荧光传感器的作用核心,在高选择性识别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1996年第一次接在荧光素上以来,DPA(N,N-二(2-吡啶甲基)胺,di-2-picolylamine)基团在锌离子传感器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文献中报道的基于DPA识别基团的锌离子传感器,介绍了锌离子荧光传感器的合成方法与识别原理,最后简单介绍了锌离子传感器中其它几种常见的识别基团。
- 丁煜宾朱为宏解永树
- 关键词:锌离子荧光传感器
- 新型氮错位扩展卟啉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 氮错位卟啉(N-confused porphyrin)及氮错位扩展卟啉是指在卟啉大环结构当中含有α,β-连接吡咯单元的一类大环化合物。由于连接方式的多样性,其呈现出了非常丰富的物理化学与光电性质。我们通过将两端为β,β’...
- 卫平春解永树
- 关键词:光电性能
- 新型卟啉和异卟啉合成及光电功能研究
- <正>引言卟啉和异卟啉具有共轭大环结构,往往表现出丰富的光电性质。它们有很强的吸光能力和长波长荧光,在植物光合作用和动物血红蛋白等天然功能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合成结构新颖的卟啉和异卟啉,也可用于构建染料敏化太阳能...
- 卫平春王跃强田禾解永树
- 关键词:卟啉荧光探针太阳能电池晶体结构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