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2006BA5002)
-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作者:阴正勤李世迎陈少军刘勇余延基更多>>
-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眼科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光性视网膜变性猪视网膜移植术后视功能的综合评价
- 2008年
- 目的通过移植分化完成而发育不完全的新生猪全层视网膜组织,探讨此种供体改善光变性猪视功能的可能性。方法选1~6d新生小猪为供体,用准分子激光微切削脉络膜制备神经上皮-RPE联合移植片,并通过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将联合移植片移植进光变性猪视网膜下腔。在视网膜移植术后1周、1~5个月,通过检眼镜、眼底彩照、荧光造影,观察移植物的存活状况及宿主视网膜有无排斥反应迹象;用mfERG检测并比较不同时相间N1、P1波振幅和潜伏期,综合评价移植术后视网膜功能的变化。结果对8只光变性猪15眼实施视网膜移植手术,移植物植入视网膜下腔11眼,手术成功率为84.6%。移植术后1~2个月可见与宿主视网膜有清楚界限的移植床及其内灰黑色移植物,FFA检查可见移植物有荧光渗漏。光变性猪视网膜移植术后1~5个月,mfERG检测N1波、P1波幅值和潜伏期并在不同时相点间比较,发现N1波、P1波幅值随存活时间延长而增高,反应活跃区在第2、3环;而各环N1波、P1波潜伏期较手术前均明显缩短,存活后期更显著。结论功能检测结合活体形态的同步观察,综合评价视网膜移植术后光变性猪视网膜功能改善的效果,从而证实了分化成熟的新生猪视网膜移植确实改善了光变性猪的视网膜功能。
- 陈少军阴正勤李世迎
- 关键词:微型猪视网膜移植玻璃体切割术多焦视网膜电图
-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视锥和视杆细胞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测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 观察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特征,评估感光细胞功能。方法 选取正常受试者8例8只眼进行视杆细胞mfERG检查,分析不同刺激光亮度对P1波振幅的影响;对19例RP患者38只眼分别进行视杆和视锥细胞mfERG检查,根据局部波形信噪比判断检出率,对视锥细胞mfERG不同类型间的平均视力、P1波振幅密度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比分析RP患者视杆和视锥细胞mfERG在各象限P1波振幅的变化。结果 采用0.04 cd/m^2蓝色低刺激光亮度可以稳定记录正常人视杆细胞mfERG反应。RP患者视锥和视杆细胞mfERG有效波形检出率分别为65.79%和10.51%。视锥mfERGⅠ型P1波振幅密度高于Ⅱ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P=0.000),平均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 P=0.612),I型振幅密度与logMAR视力呈负相关(r=-0.48,P=0.04)。分别比较RP患者视锥和视杆mfERG局部波形特征发现,两者在各象限的P1振幅密度在空间上有一定的对应性。结论 RP患者黄斑区视锥细胞的反应存在多样性,视锥细胞mfERG检出率高于视杆细胞,残存视锥和视杆细胞功能在空间上有一定的对应性。
- 刘勇余延基阴正勤
- 人胚胎视网膜短、中、长期保存的实验研究
- 2008年
- 目的观察全层人胚胎视网膜的短期、中期及长期保存后的活性和结构。方法12-24周全层人胚胎视网膜22例分为88片,明胶包被后分别行Ames液、中期保存液(DX角膜保存液)、-80℃、程序深低温4种方法保存不同时间后,锥虫蓝染色观察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活细胞百分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视网膜组织结构。结果人胚胎视网膜在新鲜取材时活细胞占(94.79±2.85)%;短期保存在Ames液4h内活细胞百分率大于80必,中期保存在DX液1~2d时活细胞百分率大于77%,均与新鲜取材时活细胞百分率无显著差异。-80℃保存7d时活细胞百分率为(65.83±5.06)%,1个月时降至(57.54±16.18)%;深低温长期保存1个月时活细胞百分率为(69.46±9.31)%。全层人胚胎视网膜保存在Ames液2h时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在DX液中2d、-80℃7d和深低温1个月时光学显微镜检查见其层次清楚,但细胞间隙加大,组织排列疏松。结论全层人胚胎视网膜在Ames液和DX角膜保存液中可于一定时间内保持较好的活性和组织结构。
- 李世迎曾玉晓翁传煌陈少军阴正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