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委科技支撑计划(12401902104)

作品数:4 被引量:92H指数:4
相关作者:莫文施杞叶洁许金海顾小华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队列研究
  • 1篇对照临床试验
  • 1篇对照临床研究
  • 1篇虚证
  • 1篇眩晕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流速度
  • 1篇血瘀
  • 1篇血瘀证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证型
  • 1篇治疗腰椎间盘...
  • 1篇治疗腰椎间盘...
  • 1篇肾虚
  • 1篇肾虚证
  • 1篇随机对照临床...

机构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市第七人...

作者

  • 4篇莫文
  • 3篇施杞
  • 3篇叶洁
  • 2篇许金海
  • 1篇邬学群
  • 1篇王晨
  • 1篇马俊明
  • 1篇顾小华
  • 1篇王拥军
  • 1篇朱栋
  • 1篇王国栋
  • 1篇王晶
  • 1篇张霆

传媒

  • 3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颈性眩晕的中医证型与脑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5
2014年
目的:探讨转颈试验经颅多普勒(TCD)在颈性眩晕诊断的应用价值,并观察颈性眩晕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脑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对对照组30例健康受试者以及罹患组120例颈性眩晕患者辨证分型后进行中立位和转颈试验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①罹患组常规中立位检测血流速度异常者91例,阳性率为75.8%;行转颈试验后,TCD检查血流速度异常者为107例,异常率提高到89.2%。②各型颈性眩晕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各自的特点。痰湿阻络组血流速度增快,呈低阻力波型;肝阳上亢组血流速度明显增快,但呈高阻力波型。肝肾阴虚组血流速度减慢,呈高阻力波型;气血亏虚组呈血流速度减慢;结论:①转颈试验TCD检查对颈性眩晕的诊断有其特殊价值;②椎动脉痉挛与狭窄、脑动脉弹性减退或硬化、椎-基底动脉下游小动脉闭塞可能是颈性眩晕发病病因之一,各中医证型患者的TCD表现各具特点。
叶洁顾小华许金海莫文施杞
关键词:颈性眩晕中医证型脑血流速度转颈试验
调和气血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双向队列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的自然史和演变过程,探索其发病发展规律,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认识,为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施杞教授特需和专家门诊(1998年3月~2007年7月)接受调和气血法中药治疗的、随访2个月以上、资料完整的8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设计相关量表,通过返院门诊复查、电话询问、信函调查等方式再次进行随访,观察上述病例目前的临床症状及各类评分的变化,对量表的结果用SPSS软件数据统计处理,并作出客观评价。结果:(1)初诊与第一次随访时的40分评分和JOA评分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本组患者经过调和气血法中医治疗后,脊髓功能评分较前提高。(2)继续长期坚持调和气血法中医治疗的患者,第一次随访和第二次的40分评分和JOA评分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本组患者经过长期调和气血法中医治疗,脊髓功能评分较前提高。该组患者初诊和第一次随访的40分评分、JOA评分总分差值与第一次和第二次随访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脊髓功能评分第一次随访时的缓解程度和第二次随访时无明显差异。(3)未能坚持继续调和气血法中医治疗的患者,不论第一次随访脊髓功能评分是否满分,其第一次和第二次随访的40分评分和JOA评分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未坚持继续调和气血法治疗的患者,其病情较前加重。结论:调和气血法中医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近期及远期均具有明显疗效,且疗效稳定。坚持长期调和气血法中医治疗,不仅能预防病情的反复,而且促使病情的进一步缓解。
朱栋施杞王拥军莫文张霆王晨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益气化瘀补肾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被引量:31
2013年
目的:评价中药益气化瘀补肾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评价益气化瘀补肾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1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治疗组给予中药益气化瘀补肾法治疗,对照组口服西乐葆合甲钴胺。记录并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随访第12周的VAS评分、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评价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评价综合治疗的安全性。结果:①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②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结束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降低,JOA评分明显升高(P<0.05),2组间ODI、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第12周随访时,2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呈上升趋势,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治疗组有4例手术、4例失访,4例轻度不良反应;对照组有6例手术、3例失访,2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论:益气化瘀补肾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其临床疗效和西乐葆合甲钴胺临床疗效相当;能有效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短期随访疗效确定,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许金海王晶叶洁马俊明邬学群莫文施杞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临床疗效
392例骨密度T值与“肾虚、气虚、血瘀证”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骨密度的中医证候影响因素,分析肾虚证、气虚证、血瘀证与骨密度的关系,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11年4月期间在龙华医院骨密度室检查的病人,筛选符合条件的病人,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双能射线骨密度仪测量其骨密度,并填写骨密度记录表,收集的资料应用EpiData3.02软件录入电脑,数据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经Mann—WhitneyU检验,有肾虚证表现者较无肾虚证表现者骨量情况差(P〈0.01),有气虚证表现者较无气虚证表现者骨量情况差(P〈0.01),有血瘀证表现者较无血瘀证表现者骨量情况差(P〈0.01),说明有肾虚、气虚、血瘀证者较无肾虚、气虚、血瘀证者骨量情况差。(2)不同骨量情况下合并证型的分布,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不同骨量情况的证型分布不同。在骨量正常者中,肾虚、气虚、血瘀三证均无所占的比例最大;在骨量减少者中,肾虚合并气虚者所占的比例最大;在骨质疏松者中,肾虚、气虚、血瘀三证均有所占的比例最大。结论:肾虚、气虚、血瘀证可能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可能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危险因素;骨量情况与肾虚、气虚、血瘀及其相互合并证有相关性,在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者中,2种及3种复合证型所占的比例较单一证型大,说明肾虚、气虚、血瘀多证型的合并对骨密度的影响更大。
叶洁王国栋莫文
关键词:肾虚证气虚证血瘀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