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1HL067)
-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3
- 相关作者:赵峰王垣芳韩景田孙居锋刘同慎更多>>
- 相关机构:滨州医学院烟台渤海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红大戟中的1个新降碳三萜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研究茜草科植物红大戟Knoxia valerianoide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MS、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红大戟干燥根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降碳三萜,结构鉴定为3-氧代-2,19-二羟基-24-降乌苏-1,4,12-三烯-28-酸(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红大戟酸A。
- 赵峰马丽孙居锋韩景田王垣芳张树平
- 关键词:红大戟茜草科
- 红大戟中的蒽醌和三萜类化学成分被引量:5
- 2014年
- 运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型HPLC等色谱方法,从红大戟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NMR、MS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为1,3-二羟基-2-羧基-9,10-蒽醌(1),1-甲氧基-3,6-二羟基-2-羟甲基-9,10-蒽醌(2),1,2,3-三羟基-9,10-蒽醌(3),阿江榄仁酸(4),2α,3β,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5),2α,3β,19α,24-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6),2α,3β,24-三羟基乌苏酸(7),2α,3β,23-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8)和胡萝卜苷(9)。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洪一郎马丽王垣芳孙居锋侯桂革赵峰韩景田王春华
- 关键词:红大戟蒽醌三萜化学成分
- 通痹胶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兔关节病变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8年
- 观察通痹胶囊对卵白蛋白诱发的兔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通痹胶囊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皮下注射卵白蛋白与弗氏完全佐剂的乳化液和膝关节内注射卵白蛋白建立兔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将关节炎模型兔3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通痹胶囊高、中、低剂量组(90,45,22.5mg·kg^-1)、泼尼松组(5mg·kg^-1),另取6只正常兔作为正常对照组;于造模24h后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2周,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灌胃蒸馏水。每日观察兔膝关节肿胀程度和局部皮肤温度变化;给药2周后,MRI法检查兔膝关节病理变化,显微镜下观察关节软骨和滑膜的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和TNF-α含量。结果显示,造模24h后,兔的膝关节出现肿胀、局部皮肤发红或暗红、发热,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膝关节直径增大;造模2周后,模型对照组兔的膝关节肿胀明显、关节腔内有大量脓性液体、滑膜明显增厚、甚至关节腔纤维化、软骨表面微缺损;关节软骨表层明显纤维化、滑膜上皮细胞增生明显伴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血清IL-1和TNF-α的含量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给药1周和2周后,通痹胶囊各剂量组兔膝关节直径和局部皮肤温度均小于或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且膝关节直径和温度的变化程度呈剂量依赖性;各给药组膝关节软骨和滑膜病变均较模型组有所减轻,血清IL-1和TNF-α的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研究结果提示,通痹胶囊能抑制卵蛋白诱发的兔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减轻关节肿胀、抑制关节滑膜上皮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抑制关节纤维组织增生、减轻关节软
- 曹庆勇王培源王巧云赵峰王科战刘君起刘同慎王垣芳刘永俊
- 关键词:通痹胶囊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病变IL-1TNF-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