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20100012)

作品数:38 被引量:252H指数:10
相关作者:张峰董刚秦浩庞春花秦晓娟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植物
  • 8篇群落
  • 7篇优势种
  • 5篇种间
  • 5篇自然保护区
  • 5篇保护区
  • 4篇优势种群
  • 4篇种群
  • 4篇自然保护
  • 3篇植被
  • 3篇生态位
  • 3篇生态位宽度
  • 3篇物种
  • 3篇物种多样性
  • 3篇流域
  • 3篇河流
  • 3篇河流域
  • 3篇汾河流域
  • 2篇植物功能
  • 2篇植物群

机构

  • 21篇山西大学
  • 7篇山西师范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晋中学院
  • 1篇长治学院
  • 1篇山西省气候中...
  • 1篇学研究院
  • 1篇山西省生态环...

作者

  • 21篇张峰
  • 6篇董刚
  • 5篇庞春花
  • 4篇秦浩
  • 4篇范晓
  • 4篇秦晓娟
  • 3篇赵彩莉
  • 3篇王慧敏
  • 3篇邓永利
  • 2篇李旭华
  • 2篇艾莹
  • 2篇冯睿芝
  • 2篇武玉珍
  • 2篇张殷波
  • 2篇赵小娜
  • 2篇王烨
  • 2篇杨丽雯
  • 2篇刘莹
  • 1篇焦磊
  • 1篇张钦弟

传媒

  • 9篇生态学杂志
  • 4篇生态学报
  • 2篇植物研究
  • 2篇植物科学学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10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万家寨引黄工程北干线沿线植被优势种群生态位被引量:3
2013年
应用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重叠指数,结合DCA二维排序,对山西万家寨引黄工程北干线沿线植被优势种群的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CA排序图较好地反映了优势种群对水分的利用条件从中生过渡到旱生;狗尾草和猪毛菜的生态位宽度最大,说明它们对旱生和干扰严重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而无芒雀麦的生态位宽度最小,表明它对干扰严重的生境适应性较差,可见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较好地反映了植被在自然恢复群落上的分布特性;33个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指数与其频数呈现了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0.995,P<0.01),说明物种分布频数越大,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就越高;无翅猪毛菜与沙蓬之间的Pianka重叠指数最大,且生态位宽度相近,这是由于它们对资源环境的利用比较相似,百里香与狗尾草、箭叶旋花的重叠值较低,这是由于它们的生态学差异性较大。
邓永利张峰刘莹刘海强
关键词:万家寨引黄工程生态位宽度DCA排序
汾河流域中下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被引量:23
2013年
于2011年4~10月对汾河流域中下游33个样地128个样方的植被进行样地调查和土壤取样分析,并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进行群落分类,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分析7种土壤因子与汾河流域中下游植物群落的分布关系,以揭示汾河流域中下游植被的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汾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共发现植物121种,隶属33科81个属,其中以菊科、禾本科、藜科和蓼科植物最多,分别占总数的24.79%、14.05%、8.26%和7.43%,且芦苇的分布频率最高,达到49%。(2)双向指示种分析表明,汾河流域中下游33个样地分为8个群落类型(Ⅰ~Ⅷ)。(3)汾河流域中下游植物群落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趋势相似,而Simpson指数则与Patrick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呈相反的变化趋势;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其他3个指数均不同。(4)汾河流域中下游土壤含水量、速效钾含量在不同群落类型的不同样地间的差异大部分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养分具有比较明显的空间分布中度不均的特点。(5)汾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物种Simpson指数以及土壤全氮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6)CCA排序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及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是影响植被群落分布最重要的环境因子。
王慧敏张峰庞春花赵彩莉范晓
关键词:汾河流域植物群落土壤因子物种多样性双向指示种分析典范对应分析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褐马鸡亲缘关系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是中国特有濒危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了保护褐马鸡种质资源,保障驯养繁育种群和再引入种群的遗传基因结构优化,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山西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太原动物园两个种群35个褐马鸡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从2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扩增条带清晰稳定、重复性好的引物,共扩增出65条DNA条带,其中77%呈多态性。两个种群各个体之间的Nei's无偏差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度分析表明:个体间遗传相似性的平均值分别为0.5061与0.7591,遗传距离的平均值分别为0.4939与0.2409。用组平均法对35个褐马鸡个体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同一种群的个体首先聚在一起,显示出生态地理条件相似的种群亲缘关系较近。
武玉珍冯睿芝张峰
关键词:褐马鸡ISSR遗传相似度亲缘关系
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濒危植物保护等级评价被引量:6
2014年
应用植物优先保护顺序的评价标准,即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历山自然保护区濒危植物的保护等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濒危程度最高,连香树、野大豆、木姜子、桔梗、山胡椒、铁木和山白树等7种植物次之,四照花、泡花树、暖木、郁香野茉莉、竹叶椒、青檀、老鸹铃、刺楸、领春木、软枣猕猴桃、流苏、窄叶紫珠、冬瓜杨、红景天、漆树、党参、脱皮榆等17种植物濒危程度最低。分析了濒危植物濒危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郝少英张峰
关键词:历山自然保护区濒危植物模糊综合评判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千金榆群落种间分离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对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普通沟和西峡的千金榆(Carpinus cordata)群落进行野外调查,共记录了40个样方,44个物种,组成946个种对。利用最近邻体法构造N×N最近邻体列联表,以χ2检验和种间分离指数S作为区分指标,研究了千金榆群落的种间分离情况。结果表明:(1)946个种对中呈现随机毗邻的最多,有507个种对,占总数的53.59%;呈现正分离的有349个种对,占总数的36.89%;而呈现负分离种对最少,只有90对,占总数的9.52%。(2)群落的建群种或优势种因为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往往表现出正分离,例如千金榆、小叶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五角枫(Acer mono)、葛罗槭(Acer grosseri)等有较强生存能力的物种与大多数的物种发生正分离;而六道木(Abelia biflora)、东北茶镳子(Ribes mandshuricum)、小花溲疏(Deutziaparviflora),美蔷薇(Rosa bella)和紫花卫矛(Euonymus porphyries)等群落中的伴生种或小灌木,与部分物种形成负分离。其余物种之间发生随机毗邻的较多。(3)对千金榆群落44×44列联表进行全面分离,结果表明群落内的44个物种相互交错分布,不是全面分离。此外,种间分离的结果也揭示该群落处于演替初期,受岩石风化崩塌的影响较严重,人为干扰因素较轻。
张海博焦磊张殷波张峰
关键词:种间分离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分类学多样性被引量:12
2014年
为了研究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分类学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收集了33块样地的植物群落数据及样地环境信息,计算了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和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分析了Λ+和Δ+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Λ+和Δ+的平均值分别为270和76.5;Λ+与海拔和坡向均呈显著负相关;Δ+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坡向呈显著负相关.从33个样地在置信漏斗的位置来看,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有较高的分类学多样性,主要原因是保护区建立30多年来,生态环境和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人类活动干扰影响轻微.
赵小娜秦晓娟董刚张峰
关键词:植物群落环境因子
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被引量:36
2013年
在对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进行数量分类的基础上,运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保护区内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森林群落各层片之间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森林群落15个群丛的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能很好地反映各群丛多样性变化规律。(2)各群丛的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呈现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均匀度最小,大多数森林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的均匀度比较接近。(3)Patrick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以及Pielou指数和Alatalo指数之间表现极显著差异性(P<0.01)。(4)群丛3(华北落叶松-土庄绣线菊+美蔷薇-东方草莓群丛)灌木层和草本层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43,P<0.05);群丛8(白桦+山杨-灰栒子+美蔷薇-中亚苔草群丛)乔木层和灌木层呈显著负相关(r=-0.458,P<0.05),灌木层和草本层则呈显著正相关(r=0.404,P<0.05);群丛11(白杄-中亚苔草+烟管头草)的乔木层和草本层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949,P<0.05)。
李旭华邓永利张峰董刚李世广
关键词: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指数
关帝山森林植被优势种群生态位被引量:16
2013年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应用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关帝山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中26个主要优势种(包括6种乔木、6种灌木和14种草本植物)的生态位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乔木层白桦具有最大的生态位宽度,灌木层土庄绣线菊生态位最宽,草本层披针叶苔草在所有26个优势种中生态位宽度最大,说明它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2)物种生态位宽度与其在样方中的频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3)26个优势种的生态位普遍产生重叠,但重叠程度均较小,表明种间竞争并不激烈;(4)生态位重叠与生态位宽度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正相关(P>0.05)。
毛空张殷波张峰
关键词:关帝山森林植被优势种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
1958~2000年黄土高原沙尘天气基本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分析了黄土高原1958~2000年57个气象监测站记录的沙尘天气资料,分析显示:(1)黄土高原沙尘天气主要发生在西部地区,沙尘暴、扬沙和浮尘发生频率的最大值分别为19.2天/年、86.1天/年和45.7天/年;(2)春季为沙尘天气的频发期,62.7%沙尘暴、53.5%扬沙和56.3%浮尘发生在春季,4月是沙尘天气发生最多的月份,29.8%沙尘暴21.3%扬沙22.8%浮尘发生在4月;(3)近43年黄土高原沙尘天气呈减少趋势,1958年是沙尘暴天气最多的一年,1966年是扬沙和浮尘天气最多的一年;(4)强沙尘暴也呈减少的趋势,1966年是强沙尘暴最多的一年;(5)黄土高原57个站43年间只有23条特强沙尘暴记录,其中11条在宁夏;(6)沙尘暴大多开始于10时至17时之间约占71%;(7)持续时间大于t的沙尘暴次数N满足:lg(N)=a-bt,b值为0.1662 hr-1。
刘国梁张峰
关键词:黄土高原沙尘暴扬沙浮尘
山西植物功能型划分及其空间格局被引量:16
2015年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作为沟通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的桥梁,植物功能型(Plant Functional Types,PFTs)越来越受到生态学家的关注。PFTs不仅是简化生态系统复杂性的有效工具,而且可将植物的生理生态过程、生物物理特征及物候变化等引入到动态植被模型中,研究气候变化下的植被反应及其反馈机制。为了在区域尺度上研究气候变化和植被反应,基于"生态-外貌"原则,依据植物特征(如生长型、叶的性状)及其对水分、温度的需求,结合区域的气候与地理条件,对山西植被进行植物功能型的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植被可划分为19类植物功能型(其中包括4类栽培作物功能型),分别是:寒温性常绿针叶林、温性常绿针叶林、寒温性落叶针叶林、温性落叶阔叶林、高寒落叶灌丛、温性落叶灌丛、多年生禾草草原、多年生禾草草丛、多年生禾草草甸、多年生莎草草甸、多年生杂类草草原、多年生杂类草草丛、多年生杂类草草甸。1年生杂类草草甸、多年生豆科草原、果树、一年一熟栽培作物、一年二熟栽培作物和二年三熟栽培作物。植物功能型的划分和分布与山西植被区划有较好的一致性,基本反映了植物固有特征及其对水热条件的需求。(2)农作物在山西占有较大比重,占植被类型面积的53.15%,森林类型以温性常绿针叶林和温性落叶阔叶林为主,灌丛类型以温性落叶灌丛为主,草本类型中多年生禾草草丛占较大比例,占草本类型面积的50.98%。(3)由于水热条件及地理条件的差异,植物功能型(不考虑栽培作物)在各区域表现出较大差异,如多年生杂类草草原主要分布于北部地区,在南部并不存在这种植物功能型;森林类型的功能型主要分布于中、南部地区,且结构复杂、类型多样。(4)除栽培作物表现出较好的整体性和连通性,其他植物�
秦浩董刚张峰
关键词:植物功能型植被特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