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5JJDZH226)

作品数:13 被引量:241H指数:7
相关作者:覃成林李敏纳蔡舒彭荣胜李润田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暨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流域
  • 8篇经济空间
  • 8篇经济空间分异
  • 8篇黄河流域
  • 8篇河流域
  • 4篇区域经济
  • 3篇要素禀赋
  • 3篇禀赋
  • 3篇经济增长
  • 3篇空间分异
  • 2篇山东经济
  • 2篇区域经济增长
  • 2篇空间开发模式
  • 2篇公共服务
  • 2篇分工
  • 1篇试验区
  • 1篇内需
  • 1篇农村
  • 1篇农村改革发展
  • 1篇农村改革发展...

机构

  • 12篇河南大学
  • 10篇暨南大学
  • 6篇海南师范大学
  • 3篇信阳师范学院

作者

  • 11篇覃成林
  • 6篇李敏纳
  • 3篇蔡舒
  • 3篇彭荣胜
  • 1篇安乾
  • 1篇张慧蓉
  • 1篇李润田

传媒

  • 3篇经济地理
  • 2篇黄河文明与可...
  • 1篇经济纵横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人文地理
  • 1篇理论与改革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平顶山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欠发达地区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以河南省为例被引量:3
2010年
经济欠发达的信阳市是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省辖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分析表明,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及其推广,既会因为"资本下乡"、农业产业化发展与规模化经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缩小"边缘区"与"核心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也会因为"边缘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规模的提升、区域之间可达性的提高、要素流动制度阻力的降低而密切区域经济联系、推进区域分工合理化,还会因为经济腹地与经济中心的相互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从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彭荣胜
关键词:核心区边缘区
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研究述评被引量:6
2010年
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是区域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的态势及机制,对区域开发、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调控和优化乃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区域经济空间分异在区域经济研究中仍是一个有待深化的领域,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分散,没有形成逻辑严密的结构体系,规范分析和定量分析不足。深化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研究,需要在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态势评价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机制分析的理论框架和实证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李敏纳蔡舒
关键词:区域经济经济空间分异要素禀赋分工专业化
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模式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选择GDP、人均GDP和GDP密度3项指标,以及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4个时点,运用GIS技术分析表明,在研究时段内,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的经济空间分异明显,从下游向上游存在由高到低的梯度差异,经济重心稳定地偏东,经济活动沿河道集聚。黄河流域的下游形成了圈层开发模式,在内蒙古河套地区等则形成了多中心空间开发模式,中游主要是点轴开发模式,上游主要是增长极开发模式。DEA分析显示,在这4种开发模式中,经济运行效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圈层开发模式、多中心开发模式、增长极开发模式、点轴开发模式,而辐射带动作用由大到小则依次为多中心开发模式、圈层开发模式、点轴开发模式、增长极开发模式。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开发基础和条件,为了优化黄河流域的空间开发,上游的河源段及峡谷段宜选用增长极开发模式,上游冲积平原段应继续坚持多中心空间开发模式,中游适宜主要采用点轴开发模式,下游则宜继续推行圈层开发模式。
覃成林马芳芳
关键词:黄河流域空间开发模式经济空间分异
中国社会性公共服务区域差异分析被引量:52
2009年
在综合测度中国各省区社会性公共服务水平和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对1990年以来其特征和变化的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社会性公共服务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有一定的耦合性,但经济发达地区社会性公共服务总体水平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社会性公共服务区域差异小于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区域间差异总体上偏大且近期呈逐步扩大态势;社会性公共服务区域差异的变化过程受区域经济差异、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和社会性公共服务发展的滞后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李敏纳覃成林李润田
关键词:公共服务基尼系数
要素禀赋与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研究被引量:40
2011年
基于广义要素禀赋视角系统研究1990—2006年黄河流域要素禀赋对经济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源禀赋和制度禀赋是影响经济空间分异的两大因素;非自然禀赋对经济空间分异的影响逐步增强,自然禀赋对经济空间分异的影响已较弱;改革开放引起制度禀赋改善、资本和劳动要素集聚,使山东、内蒙古和河南的综合要素禀赋优势逐步增强,这是黄河流域综合要素禀赋空间分异逐步加剧的根源;受综合要素禀赋空间分异态势的支配,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日趋加剧。
李敏纳蔡舒张慧蓉覃成林
关键词:经济增长要素禀赋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
山东经济空间分异型式及其成因研究
2008年
本文提出了经济空间分异的定义,识别经济增长核心区的经验性标准和判断经济活动集聚的空间偏置度,从地市和县域两个层次上,对1990~2004年山东经济空间分异的型式和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地市层次上,山东经济空间分异形成了由青岛—烟台—威海经济增长核心区、济南—淄博—东营经济增长核心区、鲁中南边缘区、鲁西北边缘区组成的多元核心—边缘结构。在县域层次上,则形成了沿海经济密集带、沿黄经济密集带两条经济密集带,以及鲁南增长极。这两条经济密集带构成了主导县域经济空间分异的斜'Ⅱ'形格局。鲁南增长极使这种格局发生了局部的改变。总体上,县域层次的经济活动密集区基本上与地市层次上的增长核心区相重合,但是各自的空间型式不同。政府作用、劳动力结构和基础条件对经济空间分异的影响趋于减小,产业结构和外向型经济的影响在不断增大。产业结构、投资、交通运输、人口结构,以及历史因素等是影响经济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
覃成林吕化霞
关键词:经济空间分异区域经济增长
中国社会性公共服务空间分异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本文构建了社会性公共服务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对1990年以来中国社会性公共服务空间分异过程、特征及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社会性公共服务的空间分异程度总体上偏高,中国社会性公共服务水平东西两极分化明显,呈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1990—2005年,中国社会性公共服务空间分异过程总体上呈V字形,1990—1994年社会性公共服务空间分异程度趋于缩小,之后转为扩大;中国社会性公共服务的空间分异受两种机制支配,即经济空间分异对社会性公共服务空间分异的导向性影响,以及经济空间分异、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社会性公共服务发展的滞后性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李敏纳覃成林
关键词:公共服务空间分异
基于加权变异系数分解方法的河南区域经济差异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1990年到2007年,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在逐步拉大.使用加权变异系数分解人均GDP的方法来研究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认为造成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三次产业的地区差异.在对三次产业进行分解后研究其对地区差异的影响时,发现第一产业对河南省经济差异几乎不起作用,造成地区差异的关键因素是工业和新兴第三产业的差异,其中工业的年平均贡献率将近40%,是导致河南地区差异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缩小河南省地区经济差异的关键在工业和新兴第三产业的发展上.
安乾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加权变异系数
山东经济空间分异型式及其成因研究
本文提出了经济空间分异的定义,识别经济增长核心区的经验性标准和判断经济活动集聚的空间偏置度,从地市和县域两个层次上,对1990~2004年山东经济空间分异的型式和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地市层次上,山东经济空间分异形...
覃成林吕化霞
关键词:经济空间分异区域经济增长
文献传递
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格局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格局是进行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的重要基础,但它却是一个相对被忽视的研究领域.本文在地区和县域2个空间层次上对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格局进行了探讨,获得4个主要结论.其一,黄河流域经济空间"东重西轻"、经济重心偏东.其二,黄河流域经济活动沿干流及渭河、汾河等主要支流集聚,构成了黄河流域经济空间的主要轴线.其三,黄河流域经济空间总体上是一个多极多元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并在向着"点-轴-圈"结构模式演化.其四,黄河流域内经济空间呈现出有规律的3个梯度面,即由东向西递减的梯度面,由干流或主要支流沿岸向两边递减的梯度面,由济南、郑州、太原、兰州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向周围递减的梯度面.这些研究结论为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揭示流域经济空间分异规律提供了经验事实.
覃成林周二黑
关键词: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流域经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