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3M531927)

作品数:8 被引量:72H指数:4
相关作者:覃小丽钟金锋王永华刘雄郑炯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脂肪酶
  • 3篇脂肪酶催化合...
  • 3篇酯化
  • 3篇催化合成
  • 2篇酯化率
  • 2篇T1
  • 1篇单甘酯
  • 1篇丁二酸
  • 1篇丁酯
  • 1篇动力学模型
  • 1篇油酯
  • 1篇正丁酯
  • 1篇植物油
  • 1篇人乳
  • 1篇人乳脂替代品
  • 1篇乳酸正丁酯
  • 1篇乳脂
  • 1篇食品
  • 1篇食品工业
  • 1篇速率常数

机构

  • 8篇西南大学
  • 5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8篇钟金锋
  • 8篇覃小丽
  • 4篇王永华
  • 1篇柴欣生
  • 1篇郑炯
  • 1篇刘雄

传媒

  • 3篇食品科学
  • 3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T1脂肪酶催化合成甘油酯过程酯化率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自制新型T1脂肪酶在无溶剂中催化甘油与油酸合成甘油酯,考察了水添加量(4%~8%)、温度(40 ~70℃)和甘油/油酸物质的量比(2∶1 ~6∶1)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基于反应条件,假设该酶促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建立了酶促过程中油酸酯化率的动力学模型Er=CE×[1-e-k(t-t0)],通过规划求解得到了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理论上平衡时最大酯化率(CE)和酶活性发挥所需的延迟时间to.不同反应条件对方程系数(k、CE、t0)的影响程度各不同,该结果为该酶催化过程优化控制提供了直接的数据支持;通过对比由动力学方程计算油酸酯化率的理论值与试验实测值,两者的相关系数达0.996,验证了该反应是符合一级反应,也反映了该酶催化合成甘油酯过程中反应速率常数及油酸酯化率的变化规律.
钟金锋覃小丽王永华
关键词:甘油酯反应速率常数
丁二酸纤维素酯合成过程取代度的预测模型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有效监控丁二酸纤维素酯的合成过程中产物取代度(degree of substitution,DS)变化,研究丁二酸纤维素酯均相合成的反应参数(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丁二酸酐/纤维素物质的量比)对产物取代度的变化趋势,探索纤维素酯合成中主要参数的影响,并建立了产物DS预测模型,即:DS=h×ln(1+k0×e-i/T×R×t)。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该模型可有效预测反应过程中丁二酸纤维素酯的DS变化(R2=0.945 4),它可为纤维素酯化反应合成丁二酸纤维素酯的生产实践提供很好的指导。
钟金锋覃小丽柴欣生
关键词:均相反应纤维素取代度酯化
功能性脂质纳米分散体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功能性脂质(类胡萝卜素、植物甾醇、脂溶性维生素、n-3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具有丰富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理功能,但其自身存在水溶性差,食品基质中功能性脂质在消化系统中溶解度低、肠胃吸收率低和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改善功能性脂质的水溶性、贮存稳定性及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已成为普遍关注和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利用纳米技术制备功能性脂质纳米分散体有望能增加功能性脂质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从而扩大功能性脂质在食品等行业的应用范围。本文在国内外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功能性脂质纳米分散体制备所需材料和制备方法,并分析了纳米分散体系中功能性脂质理化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和初步阐述了功能性脂质纳米分散体的生物利用度和安全性。最后,对目前功能性脂质纳米分散体研究中的科学问题和重点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钟金锋覃小丽
关键词:稳定性
脂肪酶催化合成乳酸正丁酯过程中酯化率的预测模型被引量:5
2013年
乳酸正丁酯是一种重要的绿色溶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化妆品等行业。研究乳酸正丁酯的酶法合成工艺并对其合成过程变化趋势进行有效的监控,是实现高效生产合格产品的重要保证。本文介绍一种估算脂肪酶催化乳酸和正丁醇合成乳酸正丁酯过程中乳酸酯化率变化规律的预测模型。在选择适宜的底物摩尔比(正丁醇:乳酸=1.5:1)后,基于乳酸正丁酯的酶法合成过程的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酶添加量的变化趋势,建立了乳酸酯化率的变化规律的预测模型,Er(%)=0.168×D0.018×(T-7.5)×Ln(1+100t),实验值与预测值两者相近程度的曲线拟合相关系数(R2)可达到0.995,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范围下,该模型可有效预测反应过程中乳酸酯化率的变化。本模型将为脂肪酶催化合成乳酸正丁酯的生产实践提供很好的指导。
钟金锋覃小丽王永华
关键词:脂肪酶乳酸正丁酯酯化率
竹笋热烫处理过程中颜色变化的动力学模型被引量:12
2014年
为研究竹笋在热烫处理过程中的颜色变化规律,对竹笋样品分别进行不同温度(80、85、90、95、100℃)、不同时间(3、6、9、12、15、18、21 min)的热烫处理,得到其亮度(L*)值、红绿(a*)值、黄蓝(b*)值的变化规律,并以此为依据计算竹笋总色差(△E)、饱和度、褐变指数(BI)等指标。对这些颜色指标变化分别应用零级、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竹笋的L*、a*的反应速率常数(k)随着热烫温度升高而增加趋势,而b*、△E饱和度和BI的k值均随热烫温度升高而呈减小的趋势。拟合回归系数R^2表明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更好地描述了竹笋热烫处理过程中颜色的动态变化。
钟金锋覃小丽郑炯
关键词:热烫动力学模型竹笋
人乳脂替代品的酶法合成及其评价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4年
由于经济、社会和个人因素方面,我国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普遍偏低。与植物油和反刍动物乳脂相比,人乳脂中棕榈酸分布在甘油骨架的sn-2位更有利于婴儿对脂肪酸和钙的吸收,减少婴儿便秘、上火等。合成与人乳脂相似的人乳脂替代品,将其作为婴儿配方奶粉的脂肪来源具有着重要的市场潜力。酶法催化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高度位置专一性和脂肪酸专一性,因此,可以通过sn-1,3位专一性脂肪酶催化合成人乳脂替代品。本文介绍了人乳脂替代品的定义及发展,并就近年来的酶法合成人乳脂替代品的底物选择、脂肪酶筛选、合成方法与技术、检测分析方法、相似度评价以及氧化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系统阐述,并对今后人乳脂替代品研究做了展望。
钟金锋覃小丽王永华
关键词:人乳脂替代品脂肪酶相似度酯交换
T1脂肪酶催化合成甘油酯过程中MAG与DAG最大含量预测模型研究
2014年
单甘酯(MAG)和甘油二酯(DAG)作为一类多功能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化妆品等行业。本文利用T1脂肪酶催化甘油和油酸酯化反应合成甘油酯,探讨了底物摩尔比、水添加量、反应时间和温度对产物MAG和DAG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AG含量随着反应时间的进行呈现先增大后缓恳减少的趋势,DAG含量则随着时间的进行先快速增大后趋于平衡的趋势,甘油三酯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在给定温度范围内(40--60℃),温度对DAG和MAG含量影响可忽略不计。基于该过程摩尔比和水添加量的影响,建立了MAG和DAG含量变化规律的预测模型,ErDAG%=0.5967xr(-1.01Dw+40.2),ErG%=0.7422xr00366×(-0.745D+23.7),实验实测值与模型预测值之间相近程度的曲线拟合相关系数(R2)均达到0.99以上。可见,在本实验范围下,该模型可有效预测反应过程DAG和MAG最大含量的变化规律。本模型将为T】脂肪酶催化合成甘油酯过程中MAG和DAG最大含量变化的生产实践提供很好的指导。
覃小丽钟金锋王永华
关键词:单甘酯甘油二酯
凝胶油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3
2015年
本文系统地综述凝胶油的定义、形成和结构以及凝胶油体系中凝胶因子种类、凝胶油研究技术、凝胶油对血浆中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影响的研究进展。简要阐述凝胶油的主要优势及其在食品行业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凝胶油研究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钟金锋覃小丽刘雄
关键词:凝胶因子自组装植物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