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09B0911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09B09114)
-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慧曹艳娟王为木邹星星更多>>
-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蚓粪促进玉米秸秆厌氧消化产气效果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以玉米秸秆为试验研究对象,比较添加蚓粪后对秸秆厌氧消化产气特性的影响。在接种污泥比例为20%、30%、50%时,添加适当蚓粪,使其在35℃下中温厌氧消化,试验中研究产气量、pH值和乙酸产生量等参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添加蚓粪后,各处理的产气量均显著增加,其中50%接种污泥的处理累积产气量达340mL,增幅达67.05%,添加蚓粪的物料发挥了最大的产气效果。试验过程中pH值相对稳定,乙酸累积量较低。蚓粪的添加抑制了酸的累积,使pH稳定在一定的范围。
- 刘慧曹艳娟邹星星
- 关键词:玉米秸秆蚓粪厌氧发酵沼气
- 饮用水源地底栖生物抗氧化预警系统被引量:2
- 2014年
- 通过调查南京市饮用水源地中山水库及入库河道水质指标的变化,分析底栖生物螺蛳(Bellamya aeruginosa)的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差异,探讨螺蛳抗氧化系统与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山水库及周边入库河道不同监测点的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变化具有差异性;抗氧化系统与水质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SOD活性与CODMn呈显著正相关(P<0.05),丙二醛含量与总磷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以认为总磷及有机污染是造成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变化的原因之一;底栖生物的抗氧化系统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指示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变化。
- 姚玲霞王为木刘慧姬先
- 关键词:螺蛳生物标志物水质指标水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