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2012081016)

作品数:1 被引量:9H指数:1
相关作者:李鹏马彦薄晓钟丽萍王俊文更多>>
相关机构:太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篇电池
  • 1篇动力学
  • 1篇生活污水
  • 1篇生物燃料电池
  • 1篇燃料电池
  • 1篇温度
  • 1篇污水
  • 1篇产电
  • 1篇处理生活污水

机构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作者

  • 1篇赵煜
  • 1篇孙彦平
  • 1篇李婷
  • 1篇王俊文
  • 1篇钟丽萍
  • 1篇薄晓
  • 1篇马彦
  • 1篇李鹏

传媒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生物燃料电池处理生活污水同步产电特性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以某生活污水处理厂缺氧池活性污泥为接种体,以葡萄糖为模拟生活废水,构建双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MFC,Microbial fuel cell)实现生活废水降解与同步产电。研究基质降解动力学及温度对MFC电极过程动力学的影响,明确微生物电化学活性、阳极传荷阻抗、阳极电势、电池产能之间的关系,考察库伦效率及COD去除率。研究结果表明,电池功率输出与基质浓度关系遵循莫顿动力学方程:P=Pmaxc/(ks+c),其中,半饱和常数ks为138.5 mg/L,最大功率密度Pmax为320.2 mW/m2。葡萄糖浓度较小时,反应遵循一级动力学规律:-dcA/dt=kcA,k=0.262 h-1。操作温度从20℃提高到35℃,生物膜电化学活性不断提高,传荷阻抗从361.2Ω减小到36.2Ω,阳极电极电势不断降低,同时,峰值功率密度从80.6 mW/m2提高到183.3 mW/m2。45℃时,产电菌活性降低,峰值功率密度减小到36.8 mW/m2。葡萄糖浓度为1 500 mg/L,温度为35℃时,MFC电化学性能最佳,稳定运行6 h后库伦效率为44.6%,COD去除率为49.2%。
赵煜马彦李婷薄晓王俊文李鹏钟丽萍孙彦平
关键词:生物燃料电池温度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