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A3050304)
- 作品数:3 被引量:40H指数:3
- 相关作者:郭志勋杨莺莺李卓佳丁贤杨铿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几株有益芽孢杆菌对温度、制粒工艺及pH值的耐受性被引量:23
- 2003年
- 报道了实验室分离、筛选的 5株有益芽孢杆菌对温度、对虾饲料制粒工艺流程和pH值的耐受性。结果表明 ,5株芽孢杆菌经 80℃水浴 4 0min后全部存活 ,90℃水浴 2 0min有 35 %~ 70 %存活 ,10 0℃水浴 10min仍有 30 %~ 5 0 %存活 ,显示所筛选的 5株芽孢杆菌对高温有较强的耐受力 ;在对虾饲料中添加 5株芽孢杆菌 ,经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后芽孢杆菌存活 95 %,烘干后芽孢杆菌存活 93%,说明杆菌能够承受饲料制粒生产中压力、温度和水分的变化 ;当pH值为 3.8、4 .6、5 .2时 ,分别有 1、3、5株菌能繁殖 ,pH值 6 .0~ 8.5时 ,5株菌生长旺盛 ,将 5株菌经pH值 2 .2~ 4 .6处理1h ,再接种在pH值 7.2的培养基可以良好生长 ,说明杆菌在酸性环境中生长性能较差 ,在弱酸性和碱性环境中生长旺盛 ;能耐受酸性环境而存活 ,再给予适宜环境即能良好生长。 5株芽孢杆菌具有作为水产硬颗粒饲料专用益生素菌株的优势。
- 李卓佳杨莺莺陈康德陈永青丁贤杨铿
- 关键词:芽孢杆菌温度制粒工艺PH值耐受性
- 斑节对虾血淋巴细胞对鳗弧菌的清除作用被引量:10
- 2006年
- 通过检测注入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血淋巴内的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 H)浓度、血淋巴细胞浓度和血淋巴细胞的组成变化,研究斑节对虾血淋巴细胞对进人体内细菌的清除作用。实验显示,斑节对虾能够迅速清除注入其体内的鳗弧菌。注射鳗弧菌悬液(10^7~10^8CFU/mL)5min后,血淋巴中可检测到的鳗弧菌浓度是(1.4±0.6)×10^6CFU/mL,而2h后所检测到的鳗弧菌的浓度仅相当于前者的3.1%。7天后,仅在部分个体的血淋巴中检测到少量鳗弧菌。伴随着血淋巴液内鳗弧菌的减少,对虾的血淋巴细胞浓度发生变化。鳗弧菌注入对虾体内5min后,血淋巴细胞浓度为(3.51±1.69)×10^7/mL,注射后2h时达到最低值,为(2.39±1.76)×10^7/mL,然后逐步恢复,注射后48h达到(3.97±1.60)×10^7/mL。对照组血淋巴细胞浓度起初略微降低,然后逐步增加,在2h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降低;除注射后48h外,对照组血淋巴细胞浓度始终高于实验组。鳗弧菌注射入斑节对虾体内后,不同的细胞种类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在注射后2h,对照组透明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显著高于实验组,对照组半颗粒细胞的含量低于实验组。注射鳗弧菌后10min,血淋巴中颗粒细胞的相对含量显著降低,此时实验组的颗粒细胞相对含量也低于对照组。而对于降解细胞细胞核的相对含量,实验组和对照组表现出了显著不同的变化趋势。在对照组中,24h内其含量一直在降低,而后恢复;而对照组却在注射10min时达到最高值,而后遵循对照组类似的变化。
- 郭志勋冯娟王江勇
- 关键词:斑节对虾血淋巴细胞鳗弧菌
- 蛋氨酸铜和硫酸铜在凡纳对虾饲料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7
- 2005年
- 通过在饲料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铜元素的添加浓度分别为0、7.5、15、30、45mg·kg-1饲料)的硫酸铜和蛋氨酸铜,比较了硫酸铜和蛋氨酸铜对凡纳对虾生长、血液免疫因子及虾体铜的影响。添加蛋氨酸铜的各实验组生长速度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添加硫酸铜的各组,只有铜添加量为30mg·kg-1饲料的试验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组同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成活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除了铜添加量为15mg·kg-1饲料的试验组,各试验组对虾血清的酚氧化酶(PO)活力都高于对照组,其中当铜添加量为30mg·kg-1时最强,在此时蛋氨酸铜添加组的PO活力高于硫酸铜;随着铜添加浓度的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增强,在添加量达到30mg·kg-1饲料时达到最大,此时硫酸铜组和蛋氨酸铜组间无差异,都为507。对虾肌肉中铜的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为(4.07±1.80)mg·kg-1,个体间差异非常大;肝胰脏中铜的最高含量为210.36mg·kg-1,最低为33.78mg·kg-1(空白对照组),明显高于肌肉中的含量。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同硫酸铜相比,蛋氨酸铜没有显著的促生长效果,对肌肉、肝铜含量以及SOD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 郭志勋陈毕生徐力文郑石轩湛波刘立鹤程开敏
- 关键词:蛋氨酸铜硫酸铜凡纳对虾免疫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