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2Z4E9)
- 作品数:11 被引量:64H指数:6
- 相关作者:李路明郝红伟牛川森马伯志图娅更多>>
-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华北煤炭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可编程植入式神经刺激系统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研究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功能电刺激疗法的可编程植入式神经刺激系统。方法系统由植入体内的脉冲发生器、导线、电极,用于体外遥测/程控的控制器,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tal assistant,PDA)和磁铁组成。对靶点神经提供脉宽、频率、幅度、工作时间、关断时间可调的电脉冲刺激。结果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重量为34g,尺寸小于47mm×49mm×10mm,在典型的神经刺激条件下的平均功耗为54μW,预计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已完成20只家兔的迷走神经刺激试验,验证了系统在长期植入中的安全性和功能性。结论研制的系统可作为植入式神经刺激动物试验研究的仪器平台,满足临床应用的基本要求。
- 郝红伟李路明马伯志陈昭阳刘方军薛林曹洋董婕
- 关键词:电脉冲动物实验样机研制
- 电针足三里穴对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与脑啡肽含量的影响
-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与脑啡肽含量的影响,探讨单穴和双穴电针足三里穴治疗急性炎症疼痛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单穴电针组,模型+双穴电针组,采用酶联免疫法...
- 卢峻马青王薇钧图娅牛川森郝红伟李路明
- 关键词:佐剂性关节炎电针脑啡肽Β-内啡肽足三里
- 文献传递
- 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被引量:18
- 2009年
- 本文介绍了各种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的国内外应用现状,并对开发趋势进行了分析。
- 李路明郝红伟
- 关键词:植入式神经刺激器
- 经皮穴位电刺激改善疲劳的脑电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方法对疲劳的改善效果。方法以9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脑电记录额区(F3、Fz、F4)、中央区(C3、Cz、C4)、顶区(P3、Pz、P4)和枕区(O1、Oz、O21)共12导脑电信号在正常状态、疲劳状态和经皮穴位电刺激后状态下的数据,通过计算δ、θ、α、β频段的平均功率谱密度值G,分析经皮穴位电刺激的脑电效果。结果对比正常状态,疲劳后δ、θ、α、β频段的G值上升,α频段G值的左右脑区不平衡性增加。经皮穴位电刺激后,δ、θ、α、β频段的G值下降,α频段G值的右脑区不平衡性减小。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疲劳的改善有一定效果,脑电有明显的表征。
- 董婕李路明郝红伟陈昭阳
- 关键词:经皮穴位电刺激脑电
- 基于脉冲位置调制方式的经皮双向无线通信系统
- 2009年
- 目的研究用于植入式医疗仪器的基于脉冲位置调制(PPM)方式的经皮无线双向通信解决方案。方法系统由植入体内的医疗仪器通信电路,体外应用程控器和掌上电脑PDA组成,植入体内的医疗仪器通信电路和程控器间的无线双向通信采用PPM脉冲调制方式。结果实现了植入体内的医疗仪器通信电路(钛壳封闭)和体外程控器间2英寸以上的无线通信距离,同时位置容差性较好。结论将PPM调制方式成功地应用于经皮无线通信系统,与ASK等调制方式相比,降低了植入体内的医疗仪器通信电路的功耗,通过天线共用设计减小了植入体内的医疗仪器通信电路体积。
- 王伟明马伯志郝红伟李路明
- 关键词:植入式脉冲位置调制低功耗
- 植入式单穴位电刺激系统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为实现对目前危害人类健康和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一些慢性疾病的长期、有效治疗,提出了植入式单穴位电刺激方法,并设计了仪器。方法:整个系统分为体外发射端和植入体内的接收刺激端。在能量发射端利用三极管的旁路电容和发射电感组成半串联谐振。针对无线能量供电的应用,通过实验分析能量供应的效率。实验中,选择合适的无线传输参数,20匝直径为35mm的空心线圈作为发射线圈,传输频率为150~200kHz,接收端使用100匝直径为10mm的空心线圈。结果:完成了整个系统的样机,在接收端间隔5mm时能获得5~10mA电流,已经满足应用的要求。结论:样机可用于各种单穴位刺激实验。
- 俞跃郝红伟牛川森李路明
- 关键词:植入电刺激
- 可编程式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系统的设计及初步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研究可用于中长期失重环境下肌肉萎缩对抗的可编程式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方法由可控恒流脉冲发生器、导线、皮肤电极组成系统,针对刺激处方筛选的要求,刺激脉冲参数独立可调且能实现不同刺激阶段的组合输出。结果系统样机工作正常,输出信号精确;不同波形的脉冲电流都能引起股四头肌的感觉、收缩、强直及疼痛,但所需幅度阈值不同,相同幅度刺激引起的主观感受也存在差异。结论研制的系统输出信号准确、可编程功能强大,便于进行刺激处方的筛选和验证,可作为失重环境下肌肉萎缩的电刺激对抗研究的仪器平台;人体试用实验验证了刺激系统的功能性,为刺激参数的优化提供了初步依据。
- 牛川森胡春华郝红伟李路明吴敏生
- 关键词:微重力肌肉萎缩神经肌肉电刺激
- 单穴位经皮电刺激对抗脑力疲劳的方法
- 2009年
- 脑力疲劳的监测和对抗研究对于社会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一种单穴位经皮电刺激方法,以模拟驾驶疲劳为模型,研究该方法对脑力疲劳的对抗作用。18名男性受试者驾驶模拟器90min,在刺激组受试者左侧内关穴施以经皮单穴位电刺激,采用SSS(Stanford sleep iness scale)量表和眨眼参数变化对驾驶过程中受试者疲劳程度变化进行评价。刺激组受试者SS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受试者(P<0.001);对照组受试者在驾驶期间眨眼参数变化显著(P<0.05),而刺激组受试者眨眼参数无显著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驾驶疲劳具有有效的对抗作用。
- 牛川森郝红伟李路明杨林畅姜长青
- 关键词:电刺激脑力疲劳模拟驾驶
- 电针对慢性炎症疼痛大鼠下丘脑ENK与脊髓OFQ含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观察电针对炎症疼痛大鼠下丘脑脑啡肽(ENK)、脊髓孤啡肽(OFQ)含量的影响,探讨单穴电针治疗慢性炎症疼痛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电针组,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下丘脑ENK与脊髓腰段OFQ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大鼠下丘脑ENK与脊髓腰段OFQ的含量无明显升高(P>0.05);单侧针刺组下丘脑ENK与脊髓OFQ含量比模型组升高(P<0.01、P<0.05),单侧电针组下丘脑ENK与脊髓OFQ含量比模型组升高(P<0.01、P<0.05)。结论单穴针刺与电针可缓解慢性炎症疼痛,其机制可能是与加强中枢ENK、OFQ的合成和释放有关。
- 王薇钧卢峻黄怡然牛川森马青郝红伟李路明王君仁图娅
- 关键词:电针脑啡肽孤啡肽
- 电针对慢性炎性反应疼痛大鼠血清TNF-α、IL-1、IL-4含量的影响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炎性反应疼痛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的影响,探讨电针刺激治疗慢性炎性反应疼痛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单穴电针组、双穴电针组,大鼠后肢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复制炎性反应模型。单穴电针组、双穴电针组取"后三里"穴,每次电针30 min,每3 d治疗1次。35 d后取血清,以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IL-4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IL-4含量较正常组均明显升高(P<0.01),单穴电针组和双穴电针组大鼠血清TNF-α、IL-1、IL-4含量较模型组降低(均P<0.01),单穴电针组与双穴电针组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穴电针与双穴电针均可降低大鼠血清中TNF-α、IL-1、IL-4的含量,从而缓解机体的炎性反应,二者的作用效果无显著差异。
- 王薇钧卢峻牛川森黄怡然马青阿英格郝红伟李路明图娅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