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0A006)
-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 相关作者:吴年浪张惠成赵江浩更多>>
- 相关机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杭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治疗中应用定量PCR技术的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治疗过程中,研究应用定量PCR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Ⅰ型DNA数量,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指导HSK的治疗。方法将HSK分成浅层的上皮型角膜炎组和深层的角膜基质炎和角膜内皮炎组,两组再按不同治疗方法各分A、B两组,A组为单纯局部用药,B组为A组基础上联合口服阿昔洛韦。以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来比较单纯局部用药与联合口服阿昔洛韦的不同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作定量PCR检测HSV-ⅠDNA数量,以定量PCR数值的lg数作为定量PCR得分来比较AB组的PCR数值变化,与症状体征评分对照来指导HSK的治疗。结果所有HSK病人治疗后8周A组症状体征评分均显著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皮型角膜炎病人的定量PCR得分显示治疗后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深层型角膜炎病人治疗前后定量PCR无显著差异。上皮型角膜炎中定量PCR值>105的病人,治疗后6、8周,A组症状体征评分显著>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5的病人,A、B两组症状体征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上皮型角膜炎,定量PCR有以下的作用:①可定性,用于明确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②可定量,明确HSV-Ⅰ型DNA拷贝数,如拷贝数>105,建议加用口服抗病毒药;如拷贝数<105,可以单纯局部抗病毒。对于角膜基质炎和角膜内皮炎,定量PCR意义不大。
- 吴年浪赵江浩张惠成
-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