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2056)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2
相关作者:薛一雪洪杨尚超陈丽萍刘瑞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凋亡
  • 1篇信号
  • 1篇信号机制
  • 1篇血肿
  • 1篇血肿瘤
  • 1篇血肿瘤屏障
  • 1篇增殖
  • 1篇通透性
  • 1篇屏障通透性
  • 1篇肿瘤
  • 1篇脑胶质瘤
  • 1篇内皮
  • 1篇解剖学
  • 1篇胶质
  • 1篇胶质瘤
  • 1篇跟骨
  • 1篇骨性

机构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薛一雪
  • 1篇尚超
  • 1篇陈旭
  • 1篇凌光烈
  • 1篇刘啸白
  • 1篇刘瑞昌
  • 1篇刘云会
  • 1篇刘丽波
  • 1篇洪杨
  • 1篇李振
  • 1篇陈丽萍
  • 1篇王萍

传媒

  • 2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MACC1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U87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基因与脑胶质瘤的相关性及其表达改变对胶质瘤U87细胞凋亡和增殖能力的影MACC1响。方法荧光定量PCR检测45例脑胶质瘤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ACC1基因的表达;设计并合成基因特异MACC1性的siRNA,转染U87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MACC1蛋白的表达;双标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基因在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转染基因特异性的siRNA后MACC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凋亡明显增加,生长抑制率明显增加,细胞增殖活力明显降低。结论 MACC1基因的表达异常与脑胶质瘤的发生相关,抑制其表达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同时抑制细胞增殖。
尚超洪杨薛一雪
关键词:脑胶质瘤U87细胞凋亡增殖
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增强血肿瘤屏障通透性的信号机制
2014年
目的探索内皮一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endothelial monocyte activating polypeptide-II,EMAP-II)增强血肿瘤屏障(blood—tumor barrier,BTB)通透性的相关信号机制。方法采集出生3—5d的Wistar胎鼠的大脑皮质,应用酶消化法及葡聚糖离心法获得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培养皿中进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原代培养;将BMECs与C6脑胶质瘤细胞共培养,构建体外BTB模型;共培养后的BMEC被随机分成5组(每组6例):对照组、EMAP-Ⅱ组、H7+EMAP—11组、C3 exoenzyme+EMAP-II组和C3exoenzyme+H7+EMAP—II组。测定跨内皮阻抗值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流量评估各组BTB通透性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BMECs上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和ZO-1的表达水平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OC-cludin和ZO-1在BMECs上的分布与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BMECs上肌球蛋白轻链(myosin light chain,MLC)和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phosphomyosin light chain,pMLC)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EMAP-II组BTB的通透性明显增高,BMECs上occludin和ZO-1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MLC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EMAP—II的上述作用受到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C,PKC)抑制剂H7或(和)RhoA抑制剂C3exoenzyme预处理的明显抑制。结论信号分子PKC和RhoA在EMAP—II增强BTB通透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号通路PKC—pMLC和RhoA—pMLC参与调控该过程。
李振刘啸白刘云会薛一雪王萍刘丽波
关键词:血肿瘤屏障通透性信号机制
跟骨形态的观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研究跟骨的解剖学特点,为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测60侧男性成人跟骨的解剖学形态;观测跟骨骨密质、骨小梁的分布情况;对手术治疗跟骨骨折有意义的骨性标志进行测量。结果跟骨的长、宽、高分别为:(71.5±4.2)mm,(41.4±2.4)mm和(42.3±2.8)mm。跟骨前部、沟部、后部的宽度分别为:(24.6±2.1)mm,(32.1±2.6)mm和(26.9±2.1)mm。载距突的长、宽、高分别为:(23.2±1.6)mm,(13.5±1.3)mm和(10.9±1.1)mm。载距突与跟骨水平面的夹角为(50±3),后关节面至跟骨沟部与至跟骨前突之间的夹角(Gissane's角)为(123.5±8.7),后关节面上缘分别至骰骨关节面前上缘和跟骨结节上缘连线的交角(Bohler's角)为(34.6±4.1)。结论本文观测统计的男性正常跟骨的形态和数值,可为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数据。
陈丽萍刘瑞昌陈旭凌光烈
关键词:跟骨解剖学骨性标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