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广东省科委资助项目(2006B36030029)
广东省科委资助项目(2006B36030029)
-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3
- 相关作者:许轶王楚怀赖建洋李丹林科宇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委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患者凸凹侧椎旁肌平均肌电比值与Cobb角度相关度的分析研究被引量:15
- 2007年
- 目的: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AIS)患者凸凹侧椎旁肌表面肌电比值与相应的Cobb角度进行相关关系分析研究。方法:AIS患者25例,男7例,女18例,年龄11—21岁;所有患者均执行BST实验,采用芬兰ME6000型表面肌电仪记录患者凸、凹侧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时域指标平均肌电值(AEMG),计算凸凹侧AEMG比值,并与相应Cobb角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EMG比值与Cobb角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34,(P<0.01),有显著性意义。结论:AIS患者AEMG比值与Cobb角呈正相关,表明Cobb角度越大,凸凹侧的肌力差异越大,失衡越明显。
- 许轶王楚怀赖建洋李丹
- 关键词:表面肌电图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患者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时域指标变化规律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技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AIS)患者脊柱旁凸、凹侧椎旁肌肌电活动时域指标变化规律进行初步探讨。方法:AIS患者25例,男7例,女18例,年龄11—21岁;正常对照组少年14例,男4例,女10例,年龄12—19岁;两组受试者均执行BST实验、抬物实验,采用ME6000型表面肌电仪记录受试者双侧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时域指标平均肌电值(AEMG)、频谱面积(SPA)。结果:AIS患者脊柱旁顶椎区凸、凹侧椎旁肌AEMG(凸侧106.76±47.73μV/s,凹侧67.93±26.11μV/s,P<0.01),SPA(凸侧11.01±8.81m2,凹侧4.38±3.14m2,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正常对照组椎旁肌左、右侧表面肌电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AIS患者脊柱旁顶椎区凸、凹侧椎旁肌肌电活动不对称,表面肌电图可用作评定AIS脊柱旁凸、凹侧肌电活动差别的客观检查之一,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梁崎许轶王楚怀赖建洋林科宇
- 关键词:表面肌电图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患者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频域指标变化规律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技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AIS)患者脊柱旁椎旁肌肌电活动频域指标变化规律进行初步探讨。方法AIS患者25例,男7例,女18例,年龄11~21岁;所有患者均执行BST实验、抬物实验,采用芬兰ME6000型表面肌电仪记录患者凸、凹侧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频域指标中位频率(MF)、平均功率频率(MPF)、过零点率(ZCR)。结果AIS患者顶椎区凸、凹侧MF、MPF、ZCR波形曲线波幅较其他测试部位低平、数值降低,MF斜率(MFslope)、MPF斜率(MPFs-lope)、ZCR斜率(ZCRslope)随运动负荷时间的延长均呈线性递减。结论AIS患者脊柱旁顶椎区椎旁肌耐力较差,容易疲劳,表面肌电图可用作评定AIS脊柱旁凸、凹侧肌电活动差别的客观指标之一,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王楚怀许轶阮经文李丹林科宇
- 关键词:表面肌电图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患者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测试方法选择与比较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采用多种方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AIS)患者椎旁肌表面肌电活动进行检测,筛选可用于评价椎旁肌功能的检测方法。方法共选取AIS患者25例,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BST、抬物动作及半桥动作检测,采用芬兰ME6000型表面肌电仪记录患者凸、凹侧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指标,包括平均肌电值(AEMG)及频谱面积(SPA)等,分析各检测方法所得结果间有无差异。结果本研究AIS患者经上述3种方法检测后,发现各检测手段所获凸侧及凹侧AEMG、SPA数据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ST、抬物动作及半桥动作试验均可作为检测AIS患者椎旁肌表面肌电活动的有效方法。
- 王楚怀许轶梁崎阮经文赖建洋
- 关键词:表面肌电图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