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121270)

作品数:6 被引量:117H指数:4
相关作者:马昌前张金阳刘彬吴涛肖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长江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东昆仑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岩石
  • 2篇岩体
  • 2篇铁质岩
  • 2篇同位素
  • 2篇镁铁质
  • 2篇镁铁质岩
  • 2篇俯冲
  • 2篇藏东
  • 1篇岛弧
  • 1篇东段
  • 1篇东昆仑造山带
  • 1篇岩墙
  • 1篇岩墙群
  • 1篇岩石学
  • 1篇洋壳
  • 1篇洋壳俯冲
  • 1篇义敦岛弧

机构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6篇马昌前
  • 2篇肖龙
  • 2篇张金阳
  • 2篇吴涛
  • 2篇刘彬
  • 1篇杨海军
  • 1篇张超
  • 1篇杨钢
  • 1篇李建威
  • 1篇高睿
  • 1篇孙洋
  • 1篇黄坚
  • 1篇黄婉
  • 1篇熊富浩
  • 1篇蒋红安
  • 1篇郭盼

传媒

  • 2篇岩石学报
  • 1篇矿床地质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含水大陆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大别山C型埃达克岩成因探讨被引量:13
2012年
根据大陆下地壳的成分、含水基性岩体系部分熔融的基本原理和实验岩石学资料,本文对大陆下地壳的熔融机制展开了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比实验熔体与大别山C型埃达克岩的成分,进而探讨约束源岩成分、熔融的温压条件和部分熔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大陆下地壳总体上是中-基性(SiO250%~60%)和含少量水的,在缺乏流体相条件下伴随含水矿物脱水的部分熔融是下地壳产生含水长英质熔体和无水残留体的主要机制。角闪岩在中等压力下(1.0~1.2GPa,相当于35~40km)理论上能够产生石榴石含量超过~20%的熔融残余,从而使得与之平衡的长英质熔体具有低Y,高Sr/Y和La/Yb比值等埃达克岩特征。基于水活度模型和变质基性岩p-t相图的估算显示,含有40%~60%角闪石的源岩(含水0.8%~1.2%)在~950℃能够得到最大为15%~20%的熔体,该熔体分数满足熔体分离的要求。大别山C型埃达克岩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K2O3.5%~5%),与实验熔体成分的对比可知,其无法由低钾源岩在合理的部分熔融程度形成。根据钾在角闪岩部分熔融过程过表现为强不相容元素的原理,利用合理假设的残余体组合得到的分配系数,估算K2O含量为~1%的源岩在熔融程度为15%~20%的情况下能够得到类似大别山C型埃达克岩成分的熔体。
张超马昌前Francois HOLTZ
关键词:C型埃达克岩大陆下地壳角闪岩部分熔融
藏东雀儿山复式花岗岩体成因及构造背景:年代学、地球化学与锆石Lu-Hf同位素制约被引量:12
2014年
雀儿山复式花岗岩体位于藏东义敦岛弧北段,主体为粗粒似斑状黑云母钾长-二长花岗岩,岩体东侧与南西侧发育小面积的细粒含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含条纹长石斑晶花岗闪长岩.本文对雀儿山复式花岗岩体进行了主微量元素,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粗粒似斑状黑云母钾长-二长花岗岩,细粒含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高SiO2(73.5%~77.7%),高碱(全碱6.9%~8.5%),高Ga/Al比值(2.6~3.4),低Al2O3(11.8%~14.5%),低CaO(0.25%~1.5%),低MgO(0.18%~0.69%),亏损Ba,Sr和Eu,具较高形成温度等均表现出A型花岗岩的特征.两者野外接触关系以及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5.9±1.3)和(102.6±1.1)Ma,均表明粗粒似斑状黑云母钾长-二长花岗岩形成略早,为两期A型岩浆活动.含条纹长石斑晶花岗闪长岩则相对低SiO2、低碱、高Al2O3、高CaO和高MgO,矿物组合等均表现出I型花岗岩的特征,与早期A型花岗岩的包裹关系显示I型花岗质岩浆活动可能要早于A型花岗质岩浆活动.因此,雀儿山花岗岩体为三期岩浆事件形成的复式花岗岩体.早期A型花岗岩与晚期A型花岗岩176Hf/177Hf比值分别变化在0.282692~0.282749和0.282685~0.282765,εHf(t)值变化在-0.56~1.43和-0.87~1.90,TDM2变化在1.04~1.22和1.07~1.2 Ga,显示两者源区具有相似性.均一的Hf同位素组成,结合野外未见到岩浆混合的标志-暗色微粒包体,表明源区没有或很少的地幔物质加入,其源岩可能为分布于扬子西北缘的康定杂岩,义敦岛弧下可能具有亲扬子的元古宙结晶基底.雀儿山A型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闭合在义敦岛弧区的响应.
吴涛肖龙高睿杨海军杨钢
关键词:地球化学义敦岛弧藏东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志留纪-泥盆纪中性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2
2023年
细致地调查与研究同折返或后碰撞岩浆岩能为理解大陆深俯冲-折返中的壳-幔相互作用及恢复碰撞造山带构造演化历史提供非常关键的线索.以东昆仑东段巴隆-金水口地区晚志留世-泥盆纪同折返期中性岩类为研究对象,开展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学等综合研究,以期为深入认识东昆仑造山带同折返期岩浆形成机制及其始特提斯洋构造演化提供新的证据.结果显示,巴隆和金水口地区中性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20 Ma和405 Ma,与东昆仑地区榴辉岩的折返时限重叠.其中,巴隆闪长玢岩具有相对低的MgO、Mg#以及相对高的K2O,而金水口闪长岩则具有相对高的MgO、Mg#以及相对高的Na2O.巴隆闪长玢岩的Nb/La比值随着Mg#降低而降低,符合同化混染与分离结晶作用(assimilation and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AFC)的成分演化趋势,并且样品在La/Sm-La图解中投影均落在分离结晶演化曲线上.但是金水口闪长岩的Nb/La比值与Mg#之间不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样品在La/Sm-La图解中投影均落在部分熔融曲线上.此外,与金水口闪长岩相比,巴隆闪长玢岩具有相对高的Isr值和相对低的εNd(t)值,并且显示更高的初始岩浆熔体温度.综合本文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成果,可以确定巴隆和金水口地区两套中性岩的形成分别与玄武质岩浆的分离结晶与地壳混染、下地壳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有关.结合区域上已报道的最新研究资料,可以判断,这些中性岩类应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的环境中,板片断离很可能是触发东昆仑晚志留世-泥盆纪大规模同折返期岩浆活动关键因素.东昆仑地区至少从440 Ma开始进入大陆碰撞及陆壳深俯冲阶段.
刘彬伍炼华马昌前徐雨李福林湛君明黄坚孙洋
关键词:中性岩东昆仑造山带
从板块俯冲到造山后阶段俯冲板片对岩浆作用的影响:东昆仑早二叠世——晚三叠世镁铁质岩墙群的证据
<正>大洋俯冲板片进入地幔后的命运及其在对岩浆作用的影响,是当前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Sobolev et al.,2000;Tommasina et al.,2007)。众所周知,大洋板片由于年龄、温度、俯冲参数...
马昌前熊富浩张金阳刘彬黄坚蒋红安
文献传递
东昆仑早古生代洋壳俯冲与碰撞造山作用的转换:来自胡晓钦镁铁质岩石的证据被引量:76
2013年
位于东昆仑昆中缝合带内的胡晓钦镁铁质岩石主要以角闪辉绿岩为主。利用锆石LA-ICP-MSU-Pb定年方法获得其结晶年龄为438±2Ma(MSWD=1.06,n=15),表明该岩石应为早志留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样品均具有相对低的TiO2含量(0.43%~1.58%)和变化较高的MgO值(2.83%~8.22%)和Mg#(45~74),相对于原始地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Th和U等)和轻稀土(LREE),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和Ti),并且具有略微富集的Hf同位素组成(εHf(t)为3.68~8.20,tDM2为0.90~1.19Ga)。以Mg#作为横坐标的二元图解和(2CaO+Na2O)/TiO2-Al2O3/TiO2图解揭示其形成过程中应主要经历了单斜辉石、橄榄石和斜长石的分离结晶。岩石样品均具有相对低的Nb/La和Nb/Ce比值(分别为0.15~0.28和0.07~0.13)以及较高的Nb/Ta和Zr/Hf比值(分别为13.15~17.38和36.14~43.88),指示岩石的形成过程受到地壳混染的影响非常小。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揭示其形成可能与受板片流体交代含尖晶石橄榄岩的部分熔融有关。胡晓钦镁铁质岩石具有类似岛弧玄武岩特征的地球化学组成,并且其年龄明显早于东昆仑与碰撞相关的榴辉岩相变质年龄(428Ma)和中压(绿帘)角闪岩相变质峰期年龄(427Ma),表明其形成仍与东昆仑洋壳俯冲关系密切。综合区域资料可以判断,胡晓钦镁铁质岩石可能代表了东昆仑早古生代洋壳俯冲最晚期的岩浆记录。这样可以确定,东昆仑早古生代洋盆最终关闭和碰撞造山开始的时间为早志留世,洋壳俯冲持续的时间至少为79Myr,碰撞造山持续时间至少为8Myr。
刘彬马昌前蒋红安郭盼张金阳熊富浩
关键词:早古生代镁铁质岩石东昆仑
藏东同普杂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4
2013年
同普杂岩体位于藏东江达地区。本文对该杂岩体岩相学、年代学、主微量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杂岩体主要由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含黑云母花岗岩和斑状花岗岩4种岩石类型组成,前三者形成时代分别为262.8±1.5Ma、263.94±1.9Ma、263.7±1.6Ma。其中,含黑云母花岗岩与斑状花岗岩呈渐变过渡关系,它们和花岗闪长岩一起均具有高SiO2(65.1%~76.6%)、高K2O-4+Na2O(4.84%~8.13%),低MgO(0.25%-2.28%),低FeO2(0.99%-4.44%),高A/CNK值(除一件样品外两者A/CNK值均大于1.1),以及Ba、Sr、Eu亏损等,均符合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的特征。但前两者与后者CaO/Na2O、Rb/Ba、Rb/Sr值均存在明显差异,哈克图解上也不存在线性关系,表明它们源区存在差异。石英闪长岩则具有相对低的SiO2(54.2%-55.4%)、低K2O+N%O(3.15%~4.72%),高MgO(3.78%~4.79%),高FeO^T(6.13%~8.09%)等特征。其还具有明显的Nb负异常,不具有sr的负异常,以及轻稀土相对富集等,均符合岛弧岩浆岩的特征。Sr-Nd同位素特征显示,斑状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具有相似的初始sr比值(分别为0.7099,0.7125)和εnd(t)值(分别为-8.6,-10.3),而石英闪长岩则具有较低的初始sr比值(0.7062),较高的εnd(t)值(1.37)。前两者均落入研究区s型花岗岩与高硅流纹岩区域,后者落在金沙江MORB的下方。通过综合分析,本文认为同普杂岩体形成于火山弧环境,且各岩石类型具有不同的源区:合黑云母花岗岩、斑状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的源区分别为古老的泥质变质岩和贫泥质的变质砂岩;石英闪长岩则来自富集地幔。表明在晚二叠世早期(~263Ma)金沙江洋盆仍处于俯冲阶段,江达地区主要受金沙江洋盆�
吴涛肖龙马昌前黄婉
关键词:藏东年代学地球化学
东昆仑水闸东沟-黄龙沟金矿床硫化物矿物学特征对可见金形成条件的制约被引量:12
2012年
东昆仑五龙沟地区水闸东沟-黄龙沟金矿床处于昆中断裂北部,受NW向构造控制,矿区出露中元古界小庙组和新元古界丘吉东沟组地层,岩浆岩以早古生代和早中生代侵入岩为主。围岩蚀变以绢云母化和硅化为主,矿体严格受NW向剪切带控制,赋矿岩石为早古生代正长花岗岩和新元古代丘吉东沟组板岩。综合野外地质特征、矿相学观察和电子探针测试结果,水闸东沟-黄龙沟金矿床可划分出4个成矿期:沉积期、热液Ⅰ期、热液Ⅱ期和表生期。新元古代沉积期属金的初步富集期;早古生代热液Ⅰ期可分为4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磁黄铁矿-毒砂-斜方砷铁矿-自然金阶段)是金的主成矿阶段;早中生代热液Ⅱ期金再次活化富集;表生期代表矿体暴露地表后的变化。热液Ⅰ期的磁黄铁矿-毒砂-斜方砷铁矿-自然金阶段,由早至晚体系温度和硫逸度升高,代表前进变质作用,变质条件达绿片岩相上限。斜方砷铁矿交代毒砂的结构中通常可以观察到可见金,说明该阶段是由不可见金向可见金转化的重要时期,可见金形成于绿片岩相上限的温度范围内。
张金阳马昌前李建威
关键词:硫化物矿物学金矿床东昆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