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09ZCGYSF00400)

作品数:21 被引量:264H指数:9
相关作者:黄岁樑吴敏杜胜蓝罗阳林超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海河水利委员会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水利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
  • 5篇沉积物
  • 4篇植物
  • 3篇鱼饵
  • 3篇潘家口
  • 3篇人工湿地
  • 3篇流域
  • 3篇滦河流域
  • 3篇海河干流
  • 3篇河流域
  • 3篇浮游植物
  • 3篇干流
  • 2篇叶绿素A
  • 2篇正交
  • 2篇湿地
  • 2篇湿地基质
  • 2篇水库
  • 2篇投饵
  • 2篇潘家口水库
  • 2篇人工湿地基质

机构

  • 20篇南开大学
  • 5篇海河水利委员...
  • 2篇天津城市建设...
  • 2篇天津市水利科...
  • 1篇水利部海河水...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山东信息职业...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天津市城市生...

作者

  • 21篇黄岁樑
  • 7篇杜胜蓝
  • 7篇吴敏
  • 6篇罗阳
  • 5篇臧常娟
  • 5篇林超
  • 4篇高峰
  • 3篇郭勇
  • 3篇李莹
  • 2篇王俊
  • 2篇刘学功
  • 2篇韩璐
  • 2篇文威
  • 2篇许晓伟
  • 1篇潘洪川
  • 1篇孙学明
  • 1篇历军
  • 1篇张世良
  • 1篇孙淑娟
  • 1篇王乙震

传媒

  • 4篇水资源与水工...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对数值模拟非饱和渗流的影响被引量:25
2010年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直接影响非饱和渗流场压力水头和含水率的预测结果。Brooks-Corey模型和van Genuchten模型是目前运用最广泛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本文给定三种不同质地土壤(粘土、砂土和砾石)的BC模型参数,根据Morel提出的BC模型与VG模型等价的参数关系计算出VG模型参数。采用上述两模型分别对这三种土壤进行了均质土柱的入渗过程模拟。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有一定差别。三种土壤土柱的VG模型湿润锋推进速度都比BC模型大。由于粘土的初始含水率接近饱和,BC模型和VG模型的渗流场差距最大。粘土土柱上表面压力水头的变化幅度BC模型小于VG模型,而含水率的变化幅度BC模型大于VG模型。砂土和砾石土柱上表面压力水头和含水率的变化幅度都为BC模型大于VG模型。砂土土柱BC模型和VG模型的渗流场差距随入渗时间的持续而加剧。
王俊黄岁樑
关键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VANGENUCHTEN模型非饱和渗流
投饵养鱼对潘家口水库围隔中浮游植物及水质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2009年8月~10月在潘家口水库进行现场围隔试验,研究了投饵、投饵单养鳙鱼(Aristichthy novilis)、鲤鱼(Cyprinus carpio)及投饵混养鳙鲤鱼对浮游植物和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间潘家口水库水体浮游植物密度维持在2.6×106个.L-1水平,氮、磷质量浓度比达112,磷是潜在的限制性营养盐.投饵和投饵养鱼围隔中的浮游植物密度显著高于对照围隔及库区水体,投饵围隔中的浮游植物密度又显著高于投饵养鱼围隔,其中以单养鳙鱼围隔最低;鳙鱼和鲤鱼可以有效控制蓝藻(Cyanophyta)增长,使围隔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优势种由蓝藻变为绿藻(Chlorophyta).投饵养鱼对水体中的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有显著促进作用;投饵和投饵养鱼围隔中总氮及溶解氧浓度显著低于对照围隔及库区水体.投饵和投饵养鱼围隔中的浮游植物密度与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呈显著正相关.
臧常娟黄岁樑吴敏杜胜蓝高峰林超郭勇罗阳
关键词:鱼饵鳙鱼浮游植物
溶解氧等环境因素对Alafia河表层沉积物磷释放影响的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混合均匀的Alafia河表层沉积物并以蒸馏水为上覆水进行沉积物磷释放模拟试验,研究了溶解氧、有机碳和金属铝对沉积物磷(PO4-P)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厌氧条件下沉积物磷释放量明显高于好氧条件下。厌氧条件下,未添加金属铝、添加有机碳源的试验组中沉积物释放平衡时水中磷浓度为5.93mg.L-1;好氧条件下,平衡时水中磷浓度为2.39mg.L-1。研究还发现,未添加金属铝的试验组,无论好氧还是厌氧条件下,未添加有机碳源时,沉积物磷释放量高于添加碳源条件;而在添加金属铝后,添加有机碳源的试验组中磷释放量略高于未添加碳源的试验组。添加金属铝能够明显抑制沉积物中磷的释放。未添加金属铝,厌氧条件下,平衡时水中磷浓度为6.91mg.L-1,好氧条件下,释放平衡时水中磷浓度为3.70mg.L-1;而添加金属铝的试验组,无论厌氧还是好氧条件下,上覆水中磷浓度均很小,接近于0mg.L-1。
韩璐黄岁樑罗阳宋永会C.D. Stanleyt
关键词:沉积物磷释放溶解氧有机碳金属铝
无植物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床污染物去除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单一基质页岩和页岩、陶粒组合基质进行无植物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床的水质净化实验,比较不同基质设置对COD、TN、NH4+-N、TP、溶解性总磷(TDP)和溶解性正磷酸盐(SRP)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进水水质,水力负荷为480mm/d的运行条件下,以单一页岩为基质的无植物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床的COD、TN、NH4+-N、TP、TDP、SRP去除效果均略优于填充页岩和陶粒组合基质的基质床。总体来看,基质对湿地系统中各污染物去除的贡献均不是非常显著,并且不能保证长期稳定的运行效果。沿程去除结果表明,无植物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床对COD、NH4+-N、TP的去除主要发生在进水后沿程的0~90cm距离内。水力负荷和基质设置均可能影响基质床的污染物去除效果,以基质选择为目的的批量吸附实验结果不能完全反映基质床的全面去污性能。
刘霄黄岁樑刘学功
关键词: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去污性能
海河干流柱状沉积物磷的分布特征及潜在释放预测
2010年
采集海河干流三岔口至二道闸段张家嘴、赵北渡、邢家圈和大郑村4处的柱状沉积物,测定了不同深度沉积物中总磷及各形态磷的含量,并对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海河干流柱状沉积物总磷(TP)、可交换态磷(Ex-P)、铁铝磷(Fe/Al-P)、钙磷(Ca-P)和残渣态磷(Res-P)含量分别在487.2~1265.9,12.6~61.8,36.3~410.5,409.0~634.1,48.0~261.2mg/kg范围内,Ca-P和Res-P含量之和占总磷的80%以上;除个别深度外,总磷及各形态磷含量大体上随深度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总磷、各形态磷之间相关性显著(p<0.001).磷释放预测结果表明,海河干流表层沉积物可释放约(41.8±10.5)t的活性磷,将造成上覆水磷浓度增加3.1mg/L.
吴敏黄岁樑文威孙学明杜胜蓝藏常娟
关键词:海河干流柱状沉积物磷形态
3种人工湿地基质对磷的吸附特性被引量:26
2012年
选用页岩、陶粒和砾石3种基质进行等温吸附和吸附动力学试验,研究其对磷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均能较好地拟合各基质对磷的吸附特征,并且用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效果要好于Langmuir方程;基质对磷的理论饱和吸附量大小依次为页岩(527.992 mg/kg)>陶粒(328.165 mg/kg)>砾石(129.729 mg/kg);页岩最大磷吸附量随粒径增加而减小;各基质对磷的吸附过程分为快、中、慢3个阶段,3种基质对磷的吸附速率依次为页岩>陶粒>砾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双常数方程和Elovich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人工湿地基质对磷的吸附动力学特征,但从相关系数来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的描述更为准确。
刘霄黄岁樑刘学功
关键词:基质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
蒲绒-芦苇机械混合复合材料的吸油性能被引量:2
2015年
2010年本实验室开始生物质对柴油的吸附实验,和前人的结论一致,生物质热改性后其吸油和漂浮性能提高,但成本增加很多。受到前人复合吸油材料的启发,2012年开展了蒲绒-芦苇机械混合复合材料吸油和漂浮性能的研究,并采用正交实验对影响除油效果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蒲绒-芦苇复合材料较之芦苇吸油性能提高,且比各组分的叠加饱和吸油量还高。震荡使芦苇的漂浮率明显降低,但对蒲绒及复合材料的影响较小。正交实验结果显示,投加量0.7g,油膜厚度0.55 mm,不震荡时,蒲绒除油最佳;在相同条件下,粒径为380~500μm的芦苇除油最佳,蒲绒和该粒径的芦苇按质量比为1∶4混合成的复合材料的除油效果最佳。
历军汤翊黄岁樑黄煌张世良
关键词:芦苇吸油性能正交实验
木屑处置漏油事故的室内模拟被引量:1
2013年
用锯木屑作为吸附材料,0#柴油为吸附对象进行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木屑对纯油、水中浮油的吸附以及吸油后的木屑在水中的漂浮性能;并以木屑粒径、木屑投加量、振荡频率、油膜厚度为研究指标,设计了5因素4水平的正交实验,考察了各因素对0#柴油的吸附量、去除率以及木屑漂浮率的影响并对优化条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实验研究范围内,木屑对水中柴油的吸附速度极快,1min即可达到饱和,饱和吸附量为8.08g/g;木屑在水中漂浮性能良好,静态时经72h漂浮,漂浮率维持在92%左右;振荡频率为150r/min时,72h内漂浮率维持在68%以上;最佳吸油条件组合为吸附剂粒径10~20目,振荡频率120r/min,木屑投加量0.7g,油膜厚度1.65mm。
李曼曼潘洪川黄岁樑
关键词:正交实验设计
地表水中多环芳烃迁移转化研究进展被引量:25
2011年
多环芳烃类(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物质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难降解、易富集和"三致"的特点,可能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文章主要阐述PAHs在环境中的污染,重点是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总结PAHs在地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研究的进展和成果,重点探讨了多环芳烃在水-颗粒物(沉积物)间的吸附解吸研究进展,也对多环芳烃在气-水间的交换、光降解、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等迁移转化行为做了简单综述;认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是对多环芳烃的吸附动力学模型及吸附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及水中多环芳烃的植物及微生物修复降解研究。
许晓伟黄岁樑
关键词:多环芳烃地表水迁移
浮游植物现存量表征指标间相关性研究Ⅰ:叶绿素a与生物量被引量:37
2011年
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并结合潘家口水库现场围隔实验,主要从实验室内研究水体、野外围隔水体及天然水体三个方面,对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与生物量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叶绿素a与生物量一般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当优势藻种发生明显变更时,二者相关性不明显甚至不相关;现有资料显示,野外围隔实验水中,叶绿素a与生物量一般呈显著正相关。在天然水体中,叶绿素a与生物量可能相关或不相关。叶绿素a与藻密度的关系将在续文中予以讨论。
杜胜蓝黄岁樑臧常娟吴敏高峰林超郭勇罗阳
关键词:叶绿素A生物量浮游植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