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00065)
-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4
- 相关作者:周晓燕闵大六施达仁张太明孙孟红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bcl-6基因5′非编码区突变分析被引量:10
- 2003年
- 目的 观察中国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中bcl 6基因 5′非编码区的突变情况 ,并探讨其作用。方法 选用bcl 6基因 5′非编码区的高频突变区 2对引物 ,对 3 8例DLBCL、2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5例滤泡性淋巴瘤及 5例T细胞淋巴瘤标本 ,于显微镜下提取淋巴瘤细胞 ,做聚合酶链反应 (PCR)、直接测序分析。结果 在 2例淋巴结反应增生的边缘区、5例T细胞淋巴瘤及 5例滤泡性淋巴瘤中均未发现有该范围内的突变 ,1例反应性增生的生发中心细胞中有突变 ,3 8例DLBCL中 7例 ( 18.4% )有突变。突变类型主要是碱基替代和点插入。结论 在中国人DLBCL中bcl 6非编码区的突变阳性率较低 (与国外资料比较 ) 。
- 周晓燕朱伟萍张太明李小妹金爱萍孙孟红朱雄增
-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CL-6基因基因突变PCR
- 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CL-6、CD10和BCL-2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11
- 2006年
- 背景与目的:BCL-6、CD10均为淋巴结生发中心B淋巴细胞(GC-B细胞)的标志,它们在结内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及其它类型淋巴瘤中的表达特征及意义值得研究。本研究分析了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BCL-6、CD10和BCL-2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免疫组化EnV ision两步法分析135例B-NHL常见类型[包括DLBCL 22例,滤泡性淋巴瘤(FL)18例,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B-SLL)18例,套细胞淋巴瘤(MCL)15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7例,Burk itt’s淋巴瘤(BL)5例,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LBL)3例;结外DLBCL 29例,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L)18例]和对照组5例T-NHL、5例结节型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以及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LH)石蜡包埋组织中BCL-6、CD10以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①BCL-6和CD10阳性表达均只见于RLH(100%和100%)、结内DLBCL(72.7%和40.9%)、结外DLBCL(75.9%和41.4%)、FL(88.9%和72.2%)以及BL(100%和100%),其余B-NHL如B-SLL、MCL、MALT-L、LPL、LBL以及T-NHL和NLPHL中均未见BCL-6和CD10蛋白的表达。BCL-2蛋白表达可见于结内、结外DLBCL、FL、B-SLL、MCL、MALT-L以及LBL,阳性率分别为:36.4%、27.6%、83.3%、88.9%、86.7%、72.7%和33.3%;而LPL、BL、T-NHL以及NLPHL未见BCL-2蛋白表达;②DLBCL中BCL-6的表达形式可以分为四种类型:GC/FL型、中间型、散在型和阴性型;③40.9%的结内DLBCL、41.4%的结外DLBCL、72.2%的FL以及100%的BL为BCL-6+/CD10+表达,其中BCL-6蛋白表达均为GC/FL型;④在临床特征上,BCL-6+/CD10+的结内DLBCL与非BCL-6+/CD10+的结内DLBCL相比,前者的临床分期低于后者(P<0.05)。结论:BCL-6、CD10和BCL-2蛋白的联合检测,可以用于部分B-NH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BCL-6+/CD10+的结内淋巴瘤可能具有更好的临床预后。
- 闵大六周晓燕陆洪芬许越香范月珍郑爱华施达仁
- 关键词: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CL-6CD10蛋白表达
- 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CL-6基因5′-非编码区突变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 分析各种类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B NHL)中BCL 6基因 5′ 非编码区突变特点 ,探讨其在淋巴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DNA直接测序方法分析 135例B NHL[包括 5 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18例滤泡性淋巴瘤 (FL)、18例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SLL)、15例套细胞性淋巴瘤 (MCL)、7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 (LPL)、5例Burkitt淋巴瘤、3例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LBL)、18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MALT)淋巴瘤 ],5例T NHL、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LRH)、5例结节型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NLPHL)样本BCL 6基因 5′ 非编码区突变特点。结果 BCL 6基因 5′ 非编码区突变仅见于DLBCL(结内和结外 )、FL和MALTL中 ,突变率分别为2 7 3%、2 0 7%、2 2 2 %和 2 2 2 % ,结内、结外DLBCL中BCL 6突变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SLL、MCL、LPL、Burkitt淋巴瘤、LBL、T NHL以及NLPHL中均未见BCL 6突变 (P <0 0 5 )。 2例LRH的生发中心细胞可见有BCL 6突变。突变频率为 0 14× 10 -2 /bp~ 0 6 8× 10 -2 /bp ;突变类型全部为碱基替换 ,其中颠换略多于转换 (P >0 0 5 )。结论 BCL 6基因 5′ 非编码区突变可作为生发中心相关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子标志 。
- 闵大六周晓燕杨文涛孙孟红陆洪芬张太明郑爱华曹裴珍施达仁
- 关键词: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CL-6基因基因突变聚合酶链反应
- 弥漫大 B 细胞性淋巴瘤中 bc1-6基因异常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 2005年
- 目的:观察中国人弥漫大 B 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中 bcl-6基因突变、基因重排及蛋白表达的特征,探讨其存 DLBCL 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测序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51例淋巴结内外 DLBCL 和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LH)石蜡切片组织中 bcl-6基因5’非编码区突变高频区段E1.7、E1.8、E1.10、E1.11、E1.12的突变和蛋白表达;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32例淋巴结内 DLBCL 和5例 RLH 中 bcl-6基因的重排。结果:①12/51(23.5%)DLBCL 存在 bcl-6基因5’非编码区突变.主要集中于 E1.11、E1.12和 E1.10,2/10(20.0%)RLH 的生发中心细胞亦可见有 bcl-6突变;②9/32(28.1%)DLBCL 有 bcl-6基因重排,而 RLH 中均未检测到 bcl-6基因重排;③38/51 (74.5%)DLBCL 中可见 bcl-6蛋白细胞核表达,表达形式有滤泡样型、中间型、散在型,RLH 中可见生发中心细胞均呈 bcl-6阳性表达;④bcl-6基因5’非编码区突变、重排和蛋白表达之间均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①bcl-6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均可同时发生于 DLBCL 和 RLH 的生发中心,表明两者是生发中心和生发中心细胞起源 DLBCL 的标志,可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②bcl-6蛋白在不同病例中的不同表达形式不仅反映了 DLBCL 的异质性,还可能与 DLBCL 的分子亚型和预后有关:③bcl-6基因重排仅发生于 DLBCL而不发生于 RLH,表明其可能参与了部分 DLBCL 的发生,并可作为 DLBCL 诊断的参考指标。
- 周晓燕闵大六杨文涛陆洪芬郑爱华施达仁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BCL-6突变基因重排
- Bcl-6的基因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 2003年
- 原癌基因Bcl 6编码转录抑制蛋白 ,在生发中心B细胞和有生发中心B细胞表型的淋巴瘤中高表达。Bcl 6的主要功能是转录抑制作用 ,受Bcl 6作用的靶基因的鉴定工作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 ,主要涉及到与淋巴细胞的活化、分化、增生和迁移等过程相关的一系列基因。Bcl 6是淋巴系统功能的重要调节因子 ,对正常淋巴细胞的分化以及生发中心结构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Bcl 6还是炎症的负调控因子 ,通过影响趋化因子的表达在炎症中发挥作用。
- 闵大六周晓燕施达仁
- 关键词:BCL-6转录抑制靶基因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bcl-6蛋白表达及基因重排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bcl-6和CD10蛋白表达以及基因重排的特点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分析51例DLBCL(22例为淋巴结内,29例为淋巴结外)和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石蜡组织中bcl-6蛋白表达,并与CD10的表达作比较分析;应用断裂分离探针及间期核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32例淋巴结内DLBCL(22例为石蜡组织,10例为新鲜组织)和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石蜡组织中bcl-6基因的重排。结果(1)淋巴结内、外DLBCL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bcl-6蛋白均呈细胞核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7%(16/22)、75.9%(22/29)、100.0%(10/10);CD10的阳性率分别为40.9%(9/22)、41.4%(12/29)、100.0%(10/10),所有CD10阳性肿瘤均共同表达bcl-6蛋白。(2)40.9%(9/22)的淋巴结内DLBCL和41.4%(12/29)的淋巴结外DLBCL为两蛋白共同阳性表达;将之与两蛋白均不表达的DLBCL(27.3%,6/22和24.1%,7/29)相比,前者(Ⅰ或Ⅱ期)的临床分期低于后者(Ⅲ或Ⅳ期,P<0.05)。(3)淋巴结内DLBCL样本中bcl6基因重排阳性率为28.1%(9/32),其中石蜡组织样本阳性率为27.3%(6/22),新鲜组织样本阳性率为30.0%(3/10),P>0.05。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样本中均未检测到bcl-6基因重排,与DLBCL相比P<0.05。结论(1)在DLBCL中bcl6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bcl-6和CD10蛋白的联合检测可以协助DLBC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bcl6和CD10共同阳性的DLBCL可能具有更好的预后。(2)bcl-6基因重排可能参与了部分DLBCL的发生,并可作为DLBCL诊断的参考指标。
- 闵大六夏海龙周晓燕孙孟红杨文涛张太明郑爱华施达仁
- 关键词:基因重排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瘤组织ENVISION法BCL-6基因淋巴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