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012)

作品数:8 被引量:138H指数:7
相关作者:陈立侨艾春香江洪波刘晓玲温小波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广州市科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中华绒螯
  • 8篇中华绒螯蟹
  • 8篇绒螯蟹
  • 3篇维生素
  • 3篇维生素C
  • 2篇浓缩蛋白
  • 2篇配饵
  • 2篇河蟹
  • 2篇非特异性免疫
  • 2篇大豆浓缩蛋白
  • 1篇毒性
  • 1篇毒性实验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应激
  • 1篇营养
  • 1篇营养需求
  • 1篇幼蟹
  • 1篇脂肪源
  • 1篇中华绒螯蟹幼...
  • 1篇中华绒螫蟹

机构

  • 9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广州市科虎生...

作者

  • 9篇陈立侨
  • 4篇艾春香
  • 4篇李二超
  • 3篇温小波
  • 3篇李康
  • 3篇刘晓玲
  • 3篇江洪波
  • 2篇于丰军
  • 2篇高露姣
  • 2篇郭慧
  • 1篇蔡春芳
  • 1篇周永奎
  • 1篇张璐
  • 1篇洪美玲
  • 1篇刘超
  • 1篇周忠良
  • 1篇顾顺樟
  • 1篇刘立鹤

传媒

  • 2篇水产学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水产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台湾海峡
  • 1篇湛江海洋大学...
  • 1篇2005年上...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中华绒螯蟹幼蟹维生素C营养需求研究被引量:15
2005年
在每100g等氮、等能纯化饲料中分别添加0,100,200,400,800,1000mg维生素C(Vc)多聚磷酸酯(LAPP),用这样配制成的试验饲料饲喂已淡化5d的河蟹大眼幼体及后续幼蟹25d,探讨Vc对大眼幼体和幼蟹生长、存活、蜕壳频率及抗逆性的影响,同时探明幼蟹对Vc的适宜需求量,结果表明,饲料Vc添加量为100-400mg/100g时,可以保证幼蟹正常生长、存活和蜕皮,尤其以投喂添加Vc200mg/100g(C2组)和400mg/100g(C3组)饲料的Ⅲ期幼蟹增重率、存活率和平均蜕皮频率较高,其中C2组(上述各指标值)分别为516.18%,62.83%,2.58,C3组分别为458.89%,66.17%,2.61;饲料中缺少Vc时(如C0组),Ⅲ期幼蟹的增重率、存活率和平均蜕皮频率最低,分别为265.31%,26.67%和2.26.饲料中Vc的添加量达到800mg/100g(C4)和1000mg/100g(C5)时,幼蟹的蜕皮反而受到抑制,平均蜕皮频率降低,蜕皮周期延长,且存活率降低,到Ⅲ期幼蟹的增重率、存活率和平均蜕皮频率在C4组分别为355.7%,31.33%,2.39,在C5组分别为307.53%,28.56%,2.19.此外,各处理组幼蟹对抗逆性影响的试验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饲料中添加Vc能提高幼蟹的耐低氧能力和耐pH突变能力,而对耐盐度突变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得出,为保持幼蟹良好生产性能,饲料中添加的Vc应为200-400mg/100g.
陈立侨艾春香温小波刘晓玲江洪波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幼蟹维生素C营养需求抗逆性
配饵中不同大豆浓缩蛋白含量对中华绒螯蟹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英文)被引量:5
2006年
研究了大豆浓缩蛋白作为饵料蛋白源对中华绒螯蟹幼蟹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中华绒螯蟹对饵料蛋白源的内在适应机理。根据中华绒螯蟹的营养需求,用大豆浓缩蛋白替代鱼粉作为蛋白源配制成6种近似等蛋白等能的饵料,其中大豆浓缩蛋白在饵料中的含量分别为0、11%、22%、33%、44%和56%(分别替代鱼蛋白质量的0、18.64%、37.93%、56.90%、77.19%和100%),对照饵料全部以鱼粉作为蛋白源。用上述6种饵料喂养中华绒螯蟹50 d后,测定蟹肝胰腺各种消化酶活力。结果表明:随着饵料中大豆浓缩蛋白含量的升高,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力均呈降低之势。当大豆浓缩蛋白含量达到44%时,与全鱼粉对照组相比,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力显著性降低(P<0.05);同时,淀粉酶稍呈升高之势,而纤维素酶则稍呈降低的趋势;A/T比例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当大豆浓缩蛋白含量达44%时,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河蟹对植物蛋白有很强的适应性。
李二超陈立侨蔡永久顾顺樟洪美玲张璐刘超
关键词:大豆浓缩蛋白中华绒螫蟹消化酶
维生素C对中华绒螯蟹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被引量:22
2008年
通过在以鱼粉、豆粕、玉米粉和麦麸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的每100g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50、500、1000、1500mg的Vc(以Vc多聚磷酸酯为Vc源)配制5种试验饲料,对均重为(37.52±2.19)g的中华绒螯蟹进行为期60d的饲养试验,以酚氧化酶(PO)、抗菌力(Ua)、溶菌酶(U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等指标为判据,研究Vf对中华绒螯蟹体液免疫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Vc对中华绒螯蟹各组织器官中PO、Ua、UL、SOD、AKP和ACP等活性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P〈0.05或P〈0.01),在适宜范围内,随着Vc添加量的增加,PO、U。uL、AKP和ACP活性显著增强,从而增强中华绒螯蟹的非特异性免疫力,而SOD活性则显著降低(P〈0.05),表明Vc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在中华绒螯蟹体内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综上所述,Vc作为免疫刺激剂能有效地增强中华绒螯蟹的非特异性免疫力,且Vc适宜添加量以500~1000mg·(100g)^-1饲料为宜。
艾春香陈立侨刘晓玲高露姣温小波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维生素C非特异性免疫
V_E对河蟹血清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5
2003年
通过投喂添加VE 量分别为 0、0 .1× 1 0 - 3 、0 .2× 1 0 - 3 、0 .4× 1 0 - 3 、0 .6× 1 0 - 3(m m)的 5种实验饲料饲养河蟹 6 0d ,以探讨VE 对其体内SOD、ALP和ACP等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饲料中未添加VE 时 ,河蟹血清、肝胰腺、卵巢和肌肉各组织中SOD、ALP和ACP活性各异 ,其中SOD的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胰腺 >卵巢 >血清 >肌肉 ,ALP活性的为肝胰腺 >血清 >卵巢 >肌肉 ,而ACP活性则是肝胰腺 >血清 >肌肉 >卵巢 .饲料中添加VE 时 ,与对照组相比 ,各组织中SOD活性随着VE添加量的升高而显著降低 ( p <0 .0 5或 p <0 .0 1 ) ;ALP和ACP活性则随着VE 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 ( p <0 .0 5或 p <0 .0 1 ) .这表明VE 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在河蟹体内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并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从而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VE 作为免疫刺激剂能有效地增强河蟹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能有效发挥其增强河蟹免疫功能的VE 适宜添加量为 ( 0 .2~ 0 .4)× 1 0 - 3(m m) .
艾春香陈立侨温小波刘晓玲高露姣江洪波
关键词:活性中华绒螯蟹磷酸酶
维生素C、E对中华绒螯蟹生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4
2003年
通过对河蟹雌性亲体投喂不添加或添加VC、VE的4组实验饲料,并以新鲜河蚌为对照,进行198d饲养试验,以雌蟹性腺系数、产卵力、孵化率以及各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等指标作为判据,研究了VC、VE对雌蟹生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投喂添加0.5mg·(100g)-1VC饲料组)、2(投喂添加0.022mg·(100g)-1VE饲料组)和3(投喂添加0.5mg·(100g)-1VC饲料和0.022mg·(100g)-1VE饲料组)3个组雌蟹的产卵力分别为3620个卵细胞·g-1体重、3540个卵细胞·g-1体重、3710个卵细胞·g-1体重,孵化率分别是83.03%、84.06%、86.27%,均极显著高于4组(投喂未添加维生素饲料组)雌蟹的产卵力(2490个卵细胞·g-1体重)和孵化率(29.28%)(P<0.01),也显著高于5组(饲喂河蚌)雌蟹的产卵力(3010个卵细胞·g-1体重)和孵化率(71.12%)(P<0.05)。雌蟹卵巢中SOD活性,1、2和3组则比4组和5组显著低(P<0.05),分别为56.35Nu·mL-1、53.61Nu·mL-1和39.87Nu·mL-1,相应地,MDA含量分别为6.03nmol·mL-1、5.65nmol·mL-1和5.57nmol·mL-1;4组雌蟹,虽然其卵巢中SOD活性较高,达79.25Nu·mL-1,但因饲料中缺乏抗氧化性的VC、VE,引发卵子脂质过氧化,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为23.18nmol·mL-1,导致卵质低下,从而影响了卵子孵化。综上所述。
艾春香陈立侨周忠良Glenn Y Deng江洪波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生殖性能
配饵中大豆浓缩蛋白不同含量对中华绒螯蟹氮、磷排泄的影响被引量:9
2005年
以鱼粉和大豆浓缩蛋白(SPC)为主要饵料蛋白源,配制了大豆浓缩蛋白水平分别为0%、11%、22%、33%、44%、56%的系列饵料,替代鱼粉的比例分别为0%、18.64%、37.93%、56.89%、77.19和100%。经70d投喂,测定中华绒螯蟹氨氮和活性磷酸盐排泄率。结果表明,当SPC替代鱼粉的比例为0%~56.89%时,中华绒螯蟹的氨氮排泄率虽有所升高,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SPC的替代比例超过56.89%时,中华绒螯蟹的氨氮排泄率则显著性升高(P<0.05);SPC替代鱼粉的比例与中华绒螯蟹氨氮排泄率的相关方程为y=0.1197x+0.168(R2=0.8131)。SPC替代鱼粉的比例与中华绒螯蟹活性磷酸盐排泄率成显著负相关,方程为y=-0.0739x+0.6246(R2=0.9489)。
李二超于丰军陈立侨郭慧李康蔡永久蔡春芳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活性磷酸盐排泄率
铅和镉对中华绒螯蟹的急性毒性实验
探讨了Pb2+,Cd2+两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绒螯蟹的急性毒性及联合毒性作用.结果显示,Pb2+对蟹种24h,48h,72h及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82.50mg/L,197.14mg/L,171.31mg...
于丰军李康李二超陈立侨郭慧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毒性
文献传递
饲料中添加铬对河蟹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2
2006年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铬对河蟹(Eriocheir sinensis)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铬对河蟹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没有显著性影响;有机铬组(烟酸铬和蛋氨酸铬)较无机铬组(三氯化铬)显著降低了河蟹血清中肌酸激酶(CK)活力和皮质醇含量(P<0.05),铬添加组(5 mg/kg,0.5 mg/kg)较未添加组(0 mg/kg)显著降低了河蟹血清中肌酸激酶活力和皮质醇含量(P<0.05)。结论: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有机铬能够提高河蟹的抗应激能力。
杨允辉周永奎史合群陈立侨
关键词:河蟹非特异性免疫抗应激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与繁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07年
在基础饲料(CP 40%)中分别添加6%的鱼油、花生油、卵磷脂和猪油,投喂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简称河蟹)28周,以投喂冰鲜小杂鱼的河蟹为对照组,研究投喂不同脂肪源饲料对河蟹卵巢发育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脂肪源对河蟹的卵巢发育和繁殖性能影响显著,鱼油组雌蟹的产卵力[2.787×103cell/g(Wt)]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卵磷脂组[2.216×103cell/g(Wt)]和对照组[2.041×103cell/g(Wt)]次之;而鱼油、卵磷脂和对照组间雌蟹的受精率与孵化率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猪油和花生油组;猪油组雌蟹的繁殖性能最差,其产卵力与孵化率分别仅为鱼油组的56.9%和32.57%,受精率也较鱼油组显著降低;随着饲养时间的延续,对照组河蟹肝体指数(HSI)逐渐下降,而性腺指数(GSI)持续上升,Ⅲ1~Ⅲ2期增幅最大,Ⅲ2期雌蟹GSI值高达9.15,显著高于同期其他实验组,且同期血淋巴中卵黄蛋白原(Vg)的含量显著升高。与对照组不同,各饲料组卵巢发育期的物质积累峰值主要发生在Ⅲ2~Ⅳ期,GSI峰值均出现在性腺发育的第Ⅳ期,磷脂组与鱼油组Ⅳ期的GSI最高,分别为11.50和11.25,花生油组次之(8.85),猪油组最低(7.30);猪油能明显提高河蟹性腺发育早期血淋巴中Vg的含量,但当性腺成熟至Ⅳ期时,除卵磷脂组外,其他饲料组血淋巴Vg含量较Ⅲ2期显著降低,且猪油组和对照组血淋巴中Vg含量显著低于其他饲料组。结果表明,Ⅲ1~Ⅲ2期是河蟹雌体肝胰腺营养物质向卵巢转移,卵巢营养物质快速积累的时期,且饲料脂肪源可通过影响卵巢中卵黄蛋白源等营养物质的合成和积累,进而影响到河蟹卵巢发育和繁殖性能。综合比较,卵磷脂也可以作为河蟹雌性亲体的优质饲料脂肪源。
刘立鹤陈立侨李康周永奎李二超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脂肪源繁殖性能卵黄蛋白原卵巢发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