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2011A610098)
- 作品数:5 被引量:121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立平赵文杰赵文杰薛群基胡伟炜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浙江科马摩擦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高性能润滑材料多烷基环戊烷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2年
- 介绍高性能润滑材料多烷基环戊烷(MACs)作为基础油和边界润滑薄膜的发展概况及发展现状,阐明MACs摩擦性能优于其他润滑材料的作用机制及末端基团功能化、添加纳米颗粒、表面织构化、构筑双层薄膜等改善MACs摩擦学性能的方法途径及机制,指出当前MACs作为高性能润滑材料存在的问题及将来的研究趋势。
- 赵文杰赵文杰王立平王立平陈建敏薛群基
- 关键词:润滑油织构化双层膜
- 多巴胺改性UHMWPE粉末对环氧涂层韧性及摩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利用多巴胺氧化自聚合性质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粉末惰性表面,制备得到改性粉末,并添加于环氧树脂中制备成耐磨环氧涂层,同时与添加未改性UHMWPE粉末的环氧涂层对比.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红外光谱(IR)表征改性粉末表面形貌和化学元素状态,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环氧涂层表面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结果表明:改性粉末表面黏附1层含极性基团的聚多巴胺,能够与环氧树脂发生反应而固化在涂层中,相容性增强.改性粉末表面O,C元素相对含量比较O/C和N/C值随改性时间延长而增大,在5 h时趋于稳定.当改性粉末添加量从6.7%增至20%时,环氧涂层的抗冲击性能增强,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随之降低,改善了涂层的摩擦学性能,而且效果优于添加未改性粉末的涂层.
- 胡伟炜赵文杰曹慧军曾志翔张昕乌学东
- 关键词:UHMWPE多巴胺表面改性摩擦磨损性能韧性
- 单/双咪唑环阳离子结构对离子液体薄膜微/纳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粘着、摩擦和磨损是影响微/纳机电器件稳定性和寿命的关键因素。利用浸渍-提拉法在硅基底上制备了两种具有单、双咪唑环阳离子结构的离子液体薄膜。采用热重分析仪评价了离子液体的热稳定性。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测定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和纳米摩擦学性能。利用球-盘式摩擦试验机考察了载荷和频率对薄膜的微摩擦学性质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基于不同阳离子结构的薄膜的微/纳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两种离子液体薄膜的纳米摩擦力随着原子力针尖扫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且[BMIM]PF6薄膜的摩擦力低于2[BMIM]PF6薄膜。此外,[BMIM]PF6薄膜的微摩擦系数低于2[BMIM]PF6。因此,离子液体的阳离子结构对其作为薄膜的微/纳摩擦学性能有重要影响。
- 赵文杰赵文杰王永欣王立平王立平薛群基
- 关键词:离子液体粘着力
- 织构化提高表面摩擦学性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1
- 2011年
- 表面织构化作为1种可以显著提高表面摩擦学性能的方法已得到国内外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从表面织构化的应用领域和研究背景着手,评述了织构化在改善表面宏观、微观和仿生摩擦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发展现状,阐明了表面织构化对于改善表面宏/微观摩擦学行为的重大意义,并指出当前表面织构化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 赵文杰王立平薛群基
- 水溶性酚醛树脂基材料摩擦磨损性能被引量:7
- 2013年
- 分别以水溶性酚醛树脂和凹凸土/硼酸改性水溶性酚醛树脂作为黏接剂制备出摩擦材料,考察2种水溶性酚醛树脂的耐热性,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2种水溶性酚醛树脂基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试样磨损后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经过凹凸土/硼酸改性后的水溶性酚醛树脂耐热性得到提高,利用其制备的摩擦材料能保持稳定的摩擦因数和较低的磨损率,在高温区域没有产生热衰退。基于实验结果分析化学改性对水溶性树脂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摩擦过程中,耐热改性后的树脂热分解的量少,材料的热衰退不明显,摩擦因数更加稳定,增韧后的树脂较难形成裂痕而脱落,降低了材料的磨损率。
- 黄勇赵文杰乌学东薛群基王宗和程慧玲
- 关键词:水溶性酚醛树脂摩擦材料化学改性摩擦磨损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