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90181110019)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 相关作者:宋彬钟欢欢唐鹤菡黄子星刘曦娇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金华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ZPMN)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选择的对象共24例,均为我院2005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IPMN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检查显示主胰管型共6例,其中弥漫型4例,位于胰头部的节段型2例,MRI检查以主胰管弥漫性扩张或节段性扩张为主要表现,呈长T1低信号,同时呈长T2高信号;主胰管在MRCP图像上显示扩张呈中-重度,管径>9 mm。弥漫型病例均有胰腺实质萎缩伴发。分支胰管型18例,共中钩突部和胰头14例,胰体部4例;多房型16例,单房型2例。MRI检查显示为多个或单个囊性病变簇状组成,为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其间有短T2低信号分隔影存在,为线条状,MRCP检查显示主胰管同上述囊性肿瘤相通,其中主胰管伴轻、重度扩张8例。分支胰管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主胰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诊断中,MRI具有较高有效性,并具无创特点,使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 傅洁婷宋彬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技术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 肝硬变相关结节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索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在鉴别肝硬变相关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前瞻性纳入的19例肝硬变合并肝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检查,肝胆期为造影剂注射后20 min。将患者的图像分成2组进行诊断分析:A组,平扫和动态增强图像;B组,平扫、动态增强及肝胆期图像。采用圆形感兴趣区测量肝胆期病灶、背景肝信号强度及背景噪声标准差,计算病灶信噪比(SNR)和对比信噪比(CNR)。结果 19例患者共发现25个肝肿瘤,包括18个肝细胞性肝癌(HCC),7个再生结节(RN)或不典型增生结节(DN)。肿瘤直径0.6~3.2 cm,平均1.3 cm。16个HCC病灶在肝胆期表现为相对于背景肝实质的低信号,2个表现为高信号;有5个HCC病灶发生坏死囊变,坏死区在动脉期无强化,在肝胆期片絮状强化。6个RN或DN在肝胆期表现为相对于背景肝实质的高信号,1个表现为等信号。A组图像和B组图像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0.0%(20/25)和92.0%(23/25)。肝胆期RN或DN的SNR值为132.90±17.21,HCC为114.35±19.27;其CNR值为19.47±8.20,HCC为112.15±33.52。结论 Gd-EOB-DTPA增强肝胆期成像能提高肝硬变相关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效能,有助于制定更精确和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 刘曦娇唐鹤菡钟欢欢黄子星宋彬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肝硬变结节肝细胞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