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07026)

作品数:8 被引量:85H指数:5
相关作者:吴明红傅家谟盛国英余应新张东平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体外
  • 5篇体外实验
  • 3篇生物有效
  • 3篇生物有效性
  • 2篇多氯联苯
  • 2篇肠道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研究
  • 1篇代谢转化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性
  • 1篇动物性食品
  • 1篇鱼类食品
  • 1篇人体肠道
  • 1篇人体生物
  • 1篇肉类
  • 1篇生物利用度
  • 1篇十溴联苯醚
  • 1篇食品
  • 1篇双酚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上海大学

作者

  • 7篇余应新
  • 7篇盛国英
  • 7篇傅家谟
  • 7篇吴明红
  • 5篇张东平
  • 3篇韩姝媛
  • 3篇张帆
  • 3篇王德庆
  • 2篇李俊岭
  • 1篇贾望鲁
  • 1篇钟玉芳
  • 1篇陆敏

传媒

  • 3篇科学通报
  • 2篇化学进展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Journa...

年份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溴系阻燃剂在环境及人体中的存在和代谢转化被引量:19
2009年
溴系阻燃剂的广泛使用及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在环境与生态系统及人体中存在的三种主要溴系阻燃剂:多溴联苯醚、六溴环十二烷和四溴双酚A,重点评述了它们在环境介质(污水、淤泥及沉积物)、生物体(微生物及动物)、人体中及光热作用下的代谢与转化,并详细介绍了其代谢途径及代谢产物。
张帆余应新张东平吴明红盛国英傅家谟
关键词:溴系阻燃剂多溴联苯醚六溴环十二烷四溴双酚A代谢转化
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生物有效性测定的胃肠模拟研究现状被引量:41
2008年
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危害,污染物的生物利用度是人体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关键因子.本文系统介绍了模拟胃肠消化系统测定污染物对人体生物有效性的实验方法、主要控制条件、影响生物有效性的因素及其在健康风险评估研究中的应用.同时对其在开展有机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及其代谢研究、Caco-2细胞在该类研究中的应用以及体外模拟方法的验证方面进行了展望.
张东平余应新张帆王德庆吴明红盛国英傅家谟
关键词:体外实验胃肠道生物有效性健康风险评价
动物性食品中PCBs的生物有效性及人体日暴露评估被引量:14
2011年
通过测定上海市售动物性食品中PCBs的浓度和生物有效性,评估该地区PCBs的人体日暴露量.结果表明,不同种类食品中PCBs的浓度在未检出~3734.3pg/g(湿重)之间,3~6氯PCBs为主要同系物.鱼类中PCBs浓度高于畜类、禽类和软体类.鱼类PCBs的浓度水平遵循以下两规律:海水鱼>淡水鱼;肉食性鱼>杂食性鱼>草食性鱼.采用模拟人体胃肠消化过程测得PCBs的生物有效性,由于食品中脂肪含量与PCBs的生物有效性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故可用于计算样品中PCBs的生物有效性.该地区居民每天通过动物性食品摄入的PCBs量为24439.3pg/d,以PCBs的生物有效性计量为5034.5pg/d.对不同暴露源(包括灰尘和大气颗粒物)的分析表明,鱼类是PCBs人体暴露的主要贡献者,约占人体PCBs日暴露的60%.
李俊岭张东平余应新韩姝媛吴明红盛国英傅家谟
关键词:多氯联苯动物性食品生物有效性
滴滴涕在模拟胃肠中的消化特征及其稳定碳同位素效应
2009年
采用体外实验研究了胡萝卜中p,p′-DDT,p,p′-DDD和p,p′-DDE(总称为DDTs)在模拟人体胃肠中的消化特征及其稳定碳同位素效应.结果表明,在消化过程中,DDTs从胡萝卜中的释放遵循伪二级动力学过程.模拟液和胡萝卜基质质量比对释放过程有影响,比值越高,释放越多,两者呈对数关系.由于模拟液的pH可以影响胃蛋白酶的活性,对DDTs消化有影响,但DDTs在胡萝卜中的浓度对消化释放没有影响.在所有这些过程中,残留在胡萝卜中的DDTs其同位素不变,即DDTs在这些消化过程中不会发生同位素分馏.采用体外实验研究有机污染物在人体胃肠系统消化过程的同位素效应,为采用体外实验研究生态环境中的食物链示踪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余应新韩姝媛贾望鲁陆敏张东平吴明红盛国英傅家谟
关键词:体外实验同位素分馏
上海地区肉类和鱼类食品中多氯联苯含量特征及其对人体的生物有效性被引量:14
2010年
分析测定了上海地区居民经常食用的4种肉类、3种鱼类中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与分布特征.同时,应用体外实验(invitrotest)模拟人体胃肠液,测定了PCBs对人体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上海地区肉类和鱼类中PCBs含量在51.6~1206.4pg.g-1(以鲜重计)之间,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属于较低水平,三~七氯代联苯占主要地位.不同食品中PCBs对人体的生物有效性不同,鱼类中PCBs的生物有效性要显著高于肉类,脂肪含量是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最后,结合上海市居民对这几种食品的人均摄入量,对该地区居民PCBs的日平均暴露量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通过肉类食品的日平均暴露量总和为738.7pg.d-1,而鱼类达到了6173.6pg.d-1,食用同等量的肉类和鱼类,食用鱼类PCBs对人体的暴露量是肉类的20倍.
韩姝媛余应新李俊岭王德庆吴明红盛国英傅家谟
关键词:多氯联苯食品体外实验生物有效性
Caco-2细胞模型用于毒害污染物转运与吸收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Caco-2细胞来源于人类结肠癌细胞,其单层细胞模型常用于体外模拟肠道上皮细胞转运与吸收外源性物质的研究,并被广泛地应用于毒理学研究等方面。本文简要介绍了Caco-2单层细胞模型的培养、细胞特性及常用功能指标;详细综述了环境毒害污染物在Caco-2细胞中转运与吸收机制以及污染物细胞毒性对其转运与吸收的影响,并对Caco-2单层细胞模型在环境毒害污染物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王德庆余应新钟玉芳吴明红盛国英傅家谟
关键词:CACO-2细胞体外实验生物利用度环境风险评估
人体肠道微生物对十溴联苯醚的代谢研究
2011年
十溴联苯醚(BDE209)是一种具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征的溴系阻燃剂,可在生物体代谢生成更高毒性的化合物.本文利用从人体粪便中提取的微生物以及通过人体肠道微生态系统模拟装置培养的人体肠道微生物,在体外条件下研究BDE209在人体肠道微生物作用下的代谢.结果表明在为期10d的反应时间里,BDE209含量保持稳定,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NCI-MS)的色谱图中也没有检测到可能的脱溴代谢产物,说明BDE209没有发生显著的脱溴代谢作用.
张东平张帆余应新吴明红盛国英傅家谟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体外实验代谢十溴联苯醚
Optimization of an in vitro method to measure the bioaccessibility of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in dust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被引量:2
2011年
To more reasonably evaluate human intake of PBDEs via dust ingestion, bioaccessibility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Previously, we developed an in vitro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bioaccessibility of PBDEs in food. Here, this method was adapted to determine the bioaccessibility of PBDEs in dust and the digestion conditions that influenced the bioaccessibility of PBDEs were optimized. The digestion conditions included the incubation time of dust in the intestinal digestion solution (T), the bile concentration in the intestinal digestion solution (Chile), and the ratio of the volume of the intestinal digestion solution to dust (R).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individual PBDE congeners (CpBDE) on the bioaccessibility of PBDEs was also investigated. Cetral composite design was used to build an experimental model and set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obtained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ioaccessibility of PBDE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s of Chile and R, and was independent of T and CpSDE. Under the digestion conditions with Chile and R being at 4.0-7.0 g/L and 150-250, respectively, the bioaccessibility of PBDEs in the method-dust varied from 39.2% to 72.8%, which were comparable with the bioaccessibility or bioavailability of PBDEs in dust/soil in the literature. Thus, the in vitro method to measure the bioaccessibility of PBDEs in dust was established and validated. Finally, the bioaccessibility of PBDEs in four natural dust samples, which ranged from 36.1% to 43.3%,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adapted method.
Yingxin YuYuping PangXinyu ZhangChen LiZhiqiang YuJiamo Fu
关键词:BIOACCESSIBILITYDUS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