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C26B03)
- 作品数:24 被引量:241H指数:9
- 相关作者:张晓健陈超陈卫李勇许航更多>>
-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清华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超声强化生物接触氧化的技术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针对含藻原水,采用超声强化生物膜活性有利于去除污染物特性,考察了超声强化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对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及其对后续混凝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对生物膜的工作参数选定为:功率8 W,频率20 k Hz,时间15 min,周期12 h。经超声强化后的生物接触氧化技术与未经超声处理去除率有小幅度的提高,其处理后有助于后续混凝工艺。
- 王洁朱光灿王卫袁君
- 关键词:超声生物膜生物接触氧化有机污染物
- 磁性离子交换树脂与超滤膜联用处理淮河原水被引量:7
- 2009年
- 采用磁性离子交换树脂(M IEX)/混凝沉淀/超滤膜(UF)工艺处理淮河原水,考察了对有机物的去除特性以及M IEX预处理控制膜污染的效果。结果表明:UF出水浊度稳定在0.1NTU以下,粒径>2μm的颗粒数平均为11个/mL,粒径>10μm的颗粒物被完全去除;组合工艺对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75.3%和90%,且能有效去除不同分子质量区间的有机物;系统对疏水性有机物(HOM)、弱疏水性有机物(WHOM)、荷电亲水有机物(HIC)的去除效果均较好,去除率分别为94.6%、82.7%和81.3%;组合工艺对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和卤乙酸生成势(HAAFP)的去除率分别为90.7%和87.6%;M IEX预处理可有效减缓膜污染,运行期间超滤膜的跨膜压差上升缓慢,经水力反冲洗后跨膜压差就基本得到恢复。
- 冯正宇陈卫范珊珊韩志刚刘成许航
- 关键词:给水处理磁性离子交换树脂超滤膜跨膜压差
- 以超滤为核心的一体化净水工艺对比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采用以超滤为核心的一体化工艺处理长江水。试验结果表明,MIEX-UF工艺对耗氧量和UV254的去除率为39.41%和48.78%,PAC-UF工艺的去除率为30.59%和31.71%。MIEX与PAC对水中亲水性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45.74%和67.76%。同时,MIEX可去除56.49%强疏水性有机物,降低了这部分有机物造成的膜污染,而PAC对疏水性物质的去除率很低。两种一体化工艺都能有效去除消毒副产物,出水浊度为0.08 NTU,色度为5度,未检出细菌。MIEX和PAC的预处理都可降低天然有机物引起的膜污染,MIEX缓解膜污染的效果优于PAC。
- 袁哲陈卫王维红许航陶辉
- 关键词:超滤粉末活性炭MIEX有机物
- 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对O3-GAC工艺中臭氧投加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采用滤膜法测试了不同臭氧投加量下,臭氧活性炭出水中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特性,并对其去除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的有机物易被臭氧氧化为CO2和H2O而去除。大于10000的大分子有机物被氧化分解为3000-10000的小分子有机物,这部分小分子有机物可被后续活性炭生物降解去除。增加臭氧投加量,大于30000的有机物被氧化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更广的小分子有机物,使大于30000的有机物易被活性炭降解,但会使小于1000的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降低。臭氧投加量的确定应考虑水中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情况。
- 李勇陈超张晓健戴吉胜许欢张晓慧朱晓辉
- 关键词:饮用水臭氧活性炭臭氧投加量
-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阿特拉津的去除效能研究被引量:13
- 2011年
- 模拟太湖水中阿特拉津浓度突增的情况,研究了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吸附降解及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对其去除效果,并初步分析了各工艺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臭氧氧化对阿特拉津的去除率约为31%,而生物活性炭工艺的去除率则可达到73%;臭氧氧化可强化生物活性炭对阿特拉津的去除效果,两者联用对阿特拉津的去除率高达95%;破碎炭上的生物量明显高于柱状炭,针对水中阿特拉津的去除,破碎炭更为适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炭层厚度建议采用150 cm,此值可在保证阿特拉津去除效果的同时,保障出水水质安全性。
- 盛誉陈卫刘成谢成塔曹喆
- 关键词:阿特拉津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
- 咸潮对城镇供水水质的影响及对策被引量:4
- 2008年
- 为应对咸潮对沿海城镇供水的危害,分析了咸潮的成因与危害,研究了咸潮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市政供水的影响,并根据咸潮期的水质特点,介绍了相应的对策。可为沿海流域水厂工艺的设计、咸潮时的工艺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 李勇陈超张晓健戴吉胜许欢
- 关键词:城镇供水水质氯化物溴化物
- 我国饮用水中嗅味问题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80
- 2009年
- 综述了我国饮用水中的嗅味问题及其国内外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我国面临的饮用水中嗅味问题的现状、水中嗅味来源及饮用水中嗅味的定性定量分析技术、致嗅物质组成特性、典型致嗅物质的去除技术及工艺.旨在阐明除了土嗅素(geosmin)和2-甲基异莰醇(2-MIB)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外,硫醇硫醚类厌氧分解产物也是我国饮用水中重要的致嗅物质.硫醇硫醚类致嗅物质于2006年首次在东莞饮用水中发现,后被证明也是2007年太湖饮用水危机中的主要致嗅物质.Geosmin和2-MIB的吸附效果好于氧化,而硫醇硫醚类致嗅物质易于被氧化去除,不易被吸附去除.需要尽快开展我国饮用水中致嗅物质组成特性及典型致嗅物质去除技术和工艺的研究,形成应对不同水源、不同季节、不同致嗅物质嗅味的饮用水处理工艺.
- 李勇张晓健陈超
- 关键词:饮用水嗅味硫醇硫醚2-甲基异莰醇
- 水体微囊藻毒素表征指标检测方法综述被引量:3
- 2010年
- 由于地球上水资源有限,而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加剧,世界范围内对于富营养水体的治理需求增加,藻类,藻毒素去除研究成为热点,但所有研究的处理效果都要通过藻毒素表征指标的形式反映出来,因此,常规的表征指标测试方法的研究,将有利于更为直观、精确的比较试验结果。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各种藻毒素表征指标测试方法的综合论述,比较各种藻毒素表征指标测试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参考。
- 殷娣娣高乃云黎雷
- 关键词:藻毒素
- O3/H2O2降解水中致嗅物质2-MIB的效能与机理被引量:17
- 2009年
- 采用O3/H2O2工艺对水中致嗅物质二甲基异莰醇(2-methy lisoborneol,2-MIB)的去除效能与机理进行了研究,探讨了H2O2与O3的投加方式、摩尔比以及溶液pH值和水质等因素对2-MIB降解的影响,并通过GC-MS对2-MIB的氧化降解中间产物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H2O2能明显促进O3对水中2-MIB的氧化降解,单独臭氧氧化20min时2-MIB的降解率为38.7%;在同样体系中加入适量的H2O2后2-MIB的降解率最大能提高到89.2%,H2O2与O3最佳投加摩尔比为0.6左右.低浓度(0.5mg·L-1)腐殖酸对O3/H2O2体系2-MIB的降解速率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高浓度的腐殖酸则会产生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自由基捕获剂叔丁醇对O3/H2O2体系中2-MIB氧化降解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鉴定出2-MIB的氧化降解产物有4-羟基—1,7,7-三甲基双环[2,2,1]庚烷—2-酮、1,7,7-三甲基双环[2,2,1]庚烷—2,4-二酮、1,7,7-三甲基双环[2,2,1]庚烷—2-酮等,并对2-MIB氧化机制和降解的可能途径进行了推导.
- 李学艳高乃云沈吉敏马军隋铭皓
- 关键词:羟基自由基反应机理
- 超滤为核心的一体化净水工艺对比研究
- 采用以超滤为核心的一体化工艺处理长江水,试验结果表明,MIEX-UF工艺对高猛酸盐指数和UV的去除率为39.41%和48.78%,PAC-UF工艺的去除率为30.59%和31.71%.MIEX与PAC对水中亲水性有机物的...
- 袁哲陈卫王维红许航陶辉
- 关键词:超滤粉末活性炭MIEX有机物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