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ZC120M)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钱传云王云徽张玮刘荣陈朝明更多>>
相关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危重
  • 2篇病人
  • 1篇动力学变化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变...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瘦素
  • 1篇血清瘦素水平
  • 1篇血氧
  • 1篇异丙酚
  • 1篇瘦素
  • 1篇瘦素水平
  • 1篇通气
  • 1篇脓毒
  • 1篇脓毒血症
  • 1篇重症
  • 1篇重症患者
  • 1篇综合征
  • 1篇危重病

机构

  • 4篇昆明医学院第...

作者

  • 4篇钱传云
  • 3篇张玮
  • 3篇王云徽
  • 2篇刘荣
  • 1篇陈朝明
  • 1篇王锦
  • 1篇夏婧
  • 1篇曾伟

传媒

  • 3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年份

  • 4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俯卧位机械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氧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对ALL/ARDS患者血氧情况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32例肺内或肺外因素所致ALL/ARD患者在一定镇静和肌松条件下进行俯卧位通气,分别检测俯卧前、俯卧半小时、俯卧1 h、仰卧0.5 h、仰卧1 h各时点的血气分析及HR、MAP、CVP、CO、CI、SV、每搏量变异率(SVV).结果患者转为俯卧位后,氧合状况显著改善(PaO2/FiO2从215.3±58.2升至251.0±25.8和263.3±30.6,P<0.05),且在转为仰卧位1 h后效果依然存在(PaO2/FiO2为214.1±54.5,P<0.05);而MBP、HR、CVP及CO、CI、SV、SVV等指标在体位变动前后没有明显变化.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可明显改善ALL/ARDS患者氧合情况,且对其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是较好的治疗措施.
王云徽陈朝明刘荣钱传云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俯卧位
脓毒血症病人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液体负荷反应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在强镇静、镇痛、机械通气条件下对脓毒血症患者进行液体治疗,评估患者HR、MAP、CVP、CO、SV、SVI、SVV等作为液体反应指标的差异以及各指标基础值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脓毒血症患者,按理想体重给予10 mL/kg、20 mL/kg、30 mL/kg万汶注射液,观察上述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每搏量变异度(SVV)预测液体反应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血液动力学参数每搏量变异度可以预测危重患者的液体反应,可以作为指导这些患者液体治疗的一个有用指标.
王云徽王锦刘荣张玮钱传云
关键词:脓毒血症每搏量变异度
靶控输注异丙酚在ICU危重病人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以靶控制输注(TCI)异丙酚在ICU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入住我科ICU病房,APACHEⅡ评分≥16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A组)使用咪达唑仑(Midazolam)+芬太尼(Fendanyl)进行镇静、镇痛治疗;试验组(B、C组),其中B组使用异丙酚(Propofol)+芬太尼按传统方法进行镇静、镇痛治疗;C组使用TCI泵输注异丙酚+芬太尼进行镇静、镇痛治疗。使患者Ramsay评分控制在(2~5)分。各组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12、24小时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A组病人24小时内,患者MAP和HR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24小时内,病人MAP和HR与治疗前相比即出现下降,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病人4小时内,病人MAP和HR与治疗前相比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结论:使用TCI技术输注进行镇静治疗与传统恒速输注方法相比,在提供更为稳定的血药浓度,提高镇静的可控性与灵活性的同时,能有效避免其对心血管系统的抑制作用。
张玮夏婧钱传云
关键词:靶控输注异丙酚ICU
不同浓度丙泊酚对危重症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影响的研究
2010年
目的比较2%丙泊酚与1%丙泊酚两者对危重症患者血清瘦素(Leptin)的影响.方法 60例APACHEⅡ评分≥16分的危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人;A组输注2%丙泊酚,B组输注1%丙泊酚,用BIS监护仪控制镇静水平,Bis值控制在60到80之间,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瘦素水平,记录患者第6、12、24、48、72 h的血清瘦素值.结果 A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低于B组.结论 2%丙泊酚临床安全性明显高于1%丙泊酚.
王云徽张玮曾伟钱传云
关键词:丙泊酚瘦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