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306225)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曹俊雅杨超李媛媛解强曹晓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篇氧化铅锌矿
  • 1篇遗传算法
  • 1篇天然气锅炉
  • 1篇气泡直径
  • 1篇铅锌矿
  • 1篇微气泡
  • 1篇文丘里
  • 1篇污染
  • 1篇污染土
  • 1篇污染土壤
  • 1篇锌矿
  • 1篇淋洗
  • 1篇硫化
  • 1篇硫化技术
  • 1篇硫酸盐
  • 1篇硫酸盐还原
  • 1篇硫酸盐还原菌
  • 1篇还原菌
  • 1篇黄药
  • 1篇活性剂

机构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过...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曹俊雅
  • 2篇杨超
  • 1篇张广积
  • 1篇张香兰
  • 1篇曹晓雅
  • 1篇解强
  • 1篇李向阳
  • 1篇李首毅
  • 1篇李媛媛
  • 1篇张军
  • 1篇马斌
  • 1篇曾齐斌

传媒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黄金科学技术
  • 1篇矿产综合利用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表面活性剂和硫酸盐还原菌去除污染土壤中的Cr^(6+)被引量:7
2014年
用表面活性剂和硫酸盐还原菌(SRB)淋洗Cr污染土壤,采用欧洲共同体参考物机构连续提取法分析淋洗前后土壤中铬化学形态和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浓度分别为5.0,0.01 g/L时,对土壤中Cr的淋洗效果最好,当土壤中Cr含量为200 mg/kg时,淋洗率分别为14.70%和24.74%,500 mg/kg时,淋洗率为35.99%和41.42%;反应体系中菌液量为10 mL时,淋洗18 h上清液中Cr6+转化率最大,分别为98.07%和94.73%;用表面活性剂和SRB共同处理Cr污染土壤,上清液中Cr6+可全部转化为Cr3+,未被淋洗出的Cr从较易被植物利用的可交换态转化为稳定态,主要以Cr2(CO3)3和Cr(OH)3存在于土壤中,达到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曹晓雅曹俊雅李媛媛张广积杨超解强
关键词:硫酸盐还原菌CR^6+铬污染土壤表面活性剂淋洗
氧化铅锌矿硫化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本文介绍了我国氧化铅锌矿资源的存在形式以及特点,详细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硫化浮选方面的研究工作。硫化浮选过程中最关键步骤是硫化,其中硫化方法包括硫化-黄药法、机械硫化、硫化焙烧和水热硫化等,分析比较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生物硫化技术具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轻污染等优点,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有望成为矿物加工过程中的研究重点。
曹俊雅鲁倍倍马斌李首毅
基于ASPEN PLUS和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对天然气锅炉烟气冷凝换热器的设计与优化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换热器对天然气供热锅炉的烟气冷凝回收余热,是高效利用天然气、减少环境污染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基于ASPEN PLUS流程模拟系统中的Heat X模块对天然气锅炉烟气回收余热所用的换热器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分析确定影响余热回收经济效益的独立变量:烟气出口温度、冷凝水流量和壳程压降,采用Optimization最优化分析工具优化得到烟气出口温度为45.7℃,冷凝水流量为750 m^3/h,壳程压降为0.06 MPa时,余热回收每小时的经济效益达到1185元,较未优化提高了69.7%。为了防止Optimization陷入局部最优值,用MATLAB的遗传算法工具箱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发现结果基本一致,为换热器的设计或优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张军曹俊雅曾齐斌张香兰
关键词:ASPENPLUSMATLAB
进气方向对文丘里微气泡发生器气泡直径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文丘里微气泡发生装置常采用自吸式进气的方式,在工程应用中可能存在微气泡通量不足的问题。采用压缩空气进气,并通过照相法重点考察了错流、逆流和并流3种进气方向对文丘里管微气泡发生器生成气泡直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喉管处液速超过4.72 m/s时所产生的湍流剪切场才能将进入的气泡破碎成~200μm级别的微气泡;添加3-戊醇能够稳定生成的微气泡,抑制生成的气泡在从文丘里管到测试槽表面逸出过程中的聚并和破碎过程,从而使测试槽中不同位置处气泡直径能保持生成时的微气泡的直径;3种进气方向中,错流进气因气泡进入后更贴近壁面流动,所生成气泡直径最大;而并流进气气泡脱离时间更短,使得生成气泡尺寸最小。在相同条件下,并流进气生成的微气泡比表面积最大,约是错流进气的3倍,最有利于气液传质。
曹俊雅马梦杰李平平李向阳杨超
关键词:微气泡文丘里气泡直径比表面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