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2015)
- 作品数:25 被引量:279H指数:9
- 相关作者:朱继业高鹏骥李宏为陈皓李照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吲哚菁绿试验联合肝脏影像解读分析系统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总结吲哚菁绿试验联合肝脏影像解读分析系统在肝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期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治疗的肝癌患者33例,回顾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术前ICG试验及应用肝脏影像解读分析系统IQQA(R)-Liver重建的三维影像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 33例患者中有4例(12.0%)因ICGR15大于40.0%或肿瘤大小和与血管关系而放弃手术治疗,2例(6.0%)因ICGR15在30.0%~40.0%间而选择微波或射频消融治疗,余27例(82.0%)均成功实施了肝癌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顺利,术后并发症少,围手术期内无一例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结论 ICG试验联合肝脏影像解读分析系统能够为肝脏手术提供精准规划,指导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李照高鹏骥高杰朱继业
- 关键词:肝切除术
- 瞬时弹力测定预测肝脏手术预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了解瞬时弹力测定技术预测肝脏手术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瞬时弹力测定技术能够定量评价肝脏硬度,随着肝脏硬度增加,肝脏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肝癌复发率呈升高趋势。在肝移植患者中,急性排斥反应和丙肝复发常伴随肝脏硬度升高。结论瞬时弹力测定技术有助于评价肝脏储备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 倪彦彬高鹏骥高杰朱继业
- 关键词:肝脏硬度预后
- 当代门静脉高压症治疗方法合理选择被引量:6
- 2014年
- 制定合理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趋势。治疗前应对病人肝功能储备进行充分、客观的评价。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监测门静脉压力有重要意义,肝静脉压力梯度与病人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存活率和预后密切相关。肝功能失代偿者,肝移植是最佳的治疗手段;但是对于肝功能尚好的病人,仍应采用保守治疗和(或)施行传统手术。控制急性出血及预防再次出血的一线治疗方法。推荐应用血管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不应考虑作为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首要治疗方法。传统外科手术主要针对肝功能Child-Pugh A、B级者,可有效防止复发出血及降低肝性脑病发生率,并获得较高的长期存活率。
- 李宏为陈皓
-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内镜断流术分流术肝移植
- 改良联合断流术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改良联合断流术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间施行62例改良联合断流术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患者的疗效.结果 本组62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1/62),食管吻合口漏发生率为2%(1/62),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5%(3/62).术后12个月复查,食管曲张静脉消失率为79%(48/61),改善率为18%(11/61),有3%(2/61)的患者食管曲张静脉无变化;胃底曲张静脉消失率为98% (60/61),改善率为2%(1/62).术后3年和5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再出血率分别为3% (2/61)和8%(5/61).结论 改良联合断流术是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 王其刘飞龙张志伟梅斌
- 关键词:食管和胃静脉曲张断流术
-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技术规范专家共识(2013版)被引量:30
- 2014年
- 有关外科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手术方法很多,且不同地区技术水平存在一定差别。为此,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门静脉高压症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和推广应用”专家组就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规范化等相关临床问题进行充分研讨,形成以下共识: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手术适应证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伴有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手术前应完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做好风险评估和术前准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选择性或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于是否切除脾脏尚存在争议。该专家共识特别探讨了原位脾切除技术及断流术有可能影响以后肝移植等问题。
-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和胃静脉曲张血管离断术
- 保脾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被引量:12
- 2013年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治疗手段已经从早期外科手术一枝独秀,变成现在内镜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百家争鸣。由于肝移植供肝短缺,断流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依然是我国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手段之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结合自身经验对传统断流手术进行改进,提出保脾断流术。该技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取得了较好的近期和远期止血效果。
- 朱继业倪彦彬
-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
- 介入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胃肾分流1例
- 2014年
- 患者 男,50岁,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呕血,约100ml,伴黑便;
- 孙潇刘迎娣王茂强刘凤永柴国君孙国辉段峰王娟杨竞杨云生
- 关键词:食管和胃静脉曲张介入治疗
- 微创时代下意外胆囊癌的外科处理被引量:2
- 2014年
- 意外胆囊癌(Unexpected gallbladder carcinoma,UGC)是指术前拟诊为胆囊良性疾病,在术中或术后偶然发现的胆囊癌.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广泛开展,UGC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文献报道为0.2% ~2.8%.绝大部分术前评估为良性病变的UGC病例属T1和T2期的早期胆囊癌.手术切除是唯一能根治胆囊癌的治疗方式,根治性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癌的标准术式,目前胆囊癌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根据肿瘤的T分期,也就是肿瘤对胆囊壁侵犯的深度.但是目前关于UGC的外科处理还存在很多争论,没有形成统一的治疗规范.本文就临床工作中对于UGC诊疗中不可避免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 李照朱继业
- 关键词:意外胆囊癌外科处理CHOLECYSTECTOMYGALLBLADDER微创胆囊良性疾病
- 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门静脉高压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治疗对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在我院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病人106例,其中抗凝组(41例)和非抗凝组(65例),抗凝组在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依诺肝素钠1支,连续2周。结果:比较性别、年龄、病因、Child-Pugh分级、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术前D-二聚体以及门静脉直径、流量和流速,切脾前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及压力差,这些因素在抗凝组和非抗凝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率显著低于非抗凝组(17.1%比43.1%,P=0.006)。形成血栓病人的血小板计数高于未形成者(608.9×109/L比302.4×109/L,P<0.001)。抗凝组使用低分子肝素期间未发生创面渗血和上消化道出血。结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治疗安全有效,可减少门静脉血栓的发生。
- 匡洁杨卫平陈皓彭承宏李宏为
-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门静脉血栓门静脉高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0
- 2012年
-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出现门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导致脾功能亢进和消化道出血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对可能导致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各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92例病人中有40例(43.47%)出现门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性别、年龄、病因、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流速及流量、手术方式、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手术前后血小板数量及术前D-二聚体均不是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门静脉直径和脾静脉直径是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当门静脉直径>11.65 mm或脾静脉直径>9.5 mm时,术后容易形成门静脉血栓。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前门静脉直径及脾静脉直径是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 匡洁杨卫平陈皓彭承宏李宏为
- 关键词:门静脉血栓门静脉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