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科技厅青年人才基金(2008F3034)

作品数:11 被引量:141H指数:5
相关作者:王彬王宜强黄秀莲司徒尚纪张芸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厅青年人才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4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地名
  • 2篇明清
  • 2篇明清时期
  • 1篇盐业
  • 1篇语言
  • 1篇语言文化
  • 1篇石器
  • 1篇石器时代
  • 1篇石器时代文化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私营经济
  • 1篇特质
  • 1篇区位
  • 1篇宗教
  • 1篇外来宗教
  • 1篇文化
  • 1篇文化特质
  • 1篇历史时期
  • 1篇民营

机构

  • 11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王彬
  • 4篇黄秀莲
  • 4篇王宜强
  • 3篇司徒尚纪
  • 1篇刘孟孟
  • 1篇朱竑
  • 1篇李传华
  • 1篇张芸
  • 1篇陈玉闽
  • 1篇刘莎

传媒

  • 2篇亚热带资源与...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人文地理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肇庆学院学报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年份

  • 4篇2012
  • 7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GIS的福建省民营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及其响应的实证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文章对福建省84个县级行政单元经济发展和民营经济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借用GIS技术,探讨福建省民营经济空间格局和发展态势。研究表明:福建省民营经济空间分布呈现出显著的自相关特征,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突出地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一枝独秀,且明显表现为以闽江口和闽东南三角地带为中心的"双核"模式;从民营经济发展重心轨迹看,全省个体经济发展重心总体上向东南沿海转移,但私营企业发展却呈现出向西北转移的态势;从动力机制分析,因东部和东南部投资吸引力的下降,闽西和闽北在投资环境得到大力改善情况下形成了较高的投资环境评价;从民营经济发展响应分析,全省城市化水平、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以及经济重心和区域发展水平重心都呈现出西向、北向的转移趋势,反映经济梯度转移的规律,以及不同地区间投资环境和政策发展的阶段性。
王宜强王彬李传华刘孟孟
关键词:民营经济
外来宗教在口岸城市的空间分布及扩散特征——以福州市基督教教堂为例被引量:15
2011年
城市宗教景观是宗教文化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教堂作为宗教文化景观研究的核心,其时空分布与变迁往往可以透露宗教地域播迁的重要内涵。本文通过提取历史时期福州基督教堂的空间数据,利用GIS及空间分析功能和历史文献分析法,探讨基督教在福州口岸城市的空间分布和扩散。研究结果表明:从时空分布看,1860年以前,福州市基督教堂数量少且集中分布于闽江口和沿江两岸,即茶亭、仓前一带;1860年之后,形成闽江沿岸和旧城区(鼓楼区)并存格局;民国之后,福州市区教堂开始沿着交通线路向外扩散;建国后,福州教堂整体上则呈收缩之势。从传播方式看,福州基督教传教方式总体上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突出地表现为从传统的牧师布道方式向现代媒体布道方式转变,辅之以宗教书籍、报刊的刊印和学校、医院等的创建立,客观上推动了福州近代医疗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张芸王彬朱竑
关键词:教堂基督教
厦门台企空间分布及区位选择分析
2011年
厦门是台商投资大陆最早和影响较大的城市之一.通过对厦门1 016条台企及其类型统计,并计算其地理集中指数;结合调查问卷和GIS技术,进行台企空间特征和台商投资厦门区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厦门的台企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岛内密集并逐渐向岛外迁移的趋势;在产业类型上以制造业为主,但其地理集中指数低于服务业;从台商投资区位选择角度分析,影响厦门台企分布的主要区位因子是市场、政策和环境,但近年来也面临着地区竞争和其他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制约,使得台企向厦门周边和其他地区迁移.
王彬陈玉闽
关键词:区位
地名与广东历史时期盐业分布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地名是人们赋予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是人们为了交往而产生的语言代号。作为语言的化石,地名对特定历史时期和区域文化具有指示作用。广东地处我国南方边陲沿海,具有发展海盐业的有利条件。宋代以来,广东海盐业的兴旺,在地名上留下深刻烙印。以广东现在遗留盐业地名,反观历史时期盐业发展,揭示广东盐业发展过程和规律,为研究历史时期盐业发展和当今盐业开发提供借鉴。
王彬黄秀莲司徒尚纪
关键词:地名盐业
广东地名语言文化空间结构及景观特征分析被引量:52
2012年
作为语言符号,地名是人类群体活动、经济开发和区域文化进程中的集中体现。广东地名层从语种上明显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古越语地名层、地方方言地名层和全国通用语地名层。从时间上看,唐代以前,广东地名基本上属古越语时期,宋至明和清前期为南方方言地名时期,清末以来为北方书面语地名时期;从空间上看,广东地方方言地名层大抵在宋代已基本形成,清代最终形成粤方言、客家方言和福佬语地名文化景观三分广东的空间分布格局,粤方言地名层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及邻近地名,客家方言地名层位于北江和东江间的广大山区、丘陵地带,粤东韩江地区则多是福佬地名文化层;从形成原因分析,广东地名层主要归究于历史时期移民、区域人内口繁衍和土地大规模开发,加之人地矛盾日渐突出又为族群地名文化扩散提供了条件,而社会制度的发展和健全。
王彬黄秀莲司徒尚纪
关键词:方言地名景观特征
基于ESDA的福建省私营经济空间格局及其影响机制探析被引量:3
2011年
以2004和2008年福建省各区县私营企业密度为指标变量,以福建省84个县级行政单位为基本单元(金门县除外),借用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GIS技术,通过构造空间权重矩阵,从空间关联的角度探讨福建省私营经济空间异质性、相似性和空间分布模式.研究表明:福建省私营经济空间分布呈现出显著的自相关特征,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私营经济发展突出地表现为"双核心"模式,即闽南三角核心和闽江口核心;在私营经济发展格局的动态变化方面,福建私营经济发展东西差距在极化效应的影响下不断加剧;探析私营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发现,福建私营经济发展的历史积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市场规模、基础设施完善度以及区域交通便捷度是塑造私营经济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
王宜强王彬黄跃东
关键词:私营经济ESDA
明清时期广东西江走廊聚落地名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聚落地名反映了人类社会在变迁过程中对自然和社会人文地理环境的选择和适应。明清时期,西江走廊人口密度进一步增大,从平原、河谷到低山、丘陵等地区都有人口的分布。但受自然和社会地理环境的作用,聚落类型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聚落地名方面,除保留原有自然特征和古越语聚落地名外,民族和方言类型地名大量涌现,充分反映出明清时期西江走廊地带民族变迁和方言播衍方面的状况,并且奠定了以后本地区聚落地名在民族和方言等方面的分布空间格局和命名特征。
黄秀莲王彬
关键词:明清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经济重心格局演变及其空间差异被引量:51
2011年
引入重心概念,运用经济空间结构重心分析模型和福建省经济发展数据,本文计算出了1989~2008年福建省经济重心点及其移动方向、移动距离;通过GIS技术输出经济重心点的空间变化图,着重从移动方向、移动距离、空间相关性等层面,阐述了福建省20年来经济重心的动态变化及演变规律、进而反映出全省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福建省经济重心主要介于德化县东南部以及永春县东北部之间,基本接近全省几何中心,但与几何中心的距离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表明全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加剧,并呈现出向东南倾斜的趋势。20年来,福建省经济重心总的移动趋势为由西北向东南推进,但移动轨迹呈现出一定的曲折和波动,其年移动距离和方向与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速度及区域发展政策等呈现正相关关系,反映出国家和省市不同时期发展战略政策的变化。
王彬王宜强
关键词:经济重心
明清时期广东西江走廊聚落地名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聚落地名反映了人类社会在变迁过程中对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选择和适应。明清时期,西江走廊人口密度进一步增大,从平原、河谷到低山、丘陵等地区都有人口的分布。但受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作用,聚落类型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聚落地名方面,除保留原有自然特征和古越语聚落地名外,社会类型聚落地名大量涌现,充分反映明清时期西江走廊地带在社会经济发展等状况,并奠定了以后本地区聚落地名在和自然特征和经济类型等方面的分布空间格局和命名特征。
黄秀莲王彬司徒尚纪
关键词:明清时期
城市化发展的非农就业响应分析——以河南省为例被引量:3
2012年
在建构城市化发展非农就业响应强度模型和变化轨迹的基础上,应用标准差(δ)、变异系数(V)及比率(Gi)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城市化发展非农就业响应强度的省内差异,并运用灰色关联度进一步解读出各地区响应模式的异同。结果表明:1991—2009年间河南省城市化发展非农就业的响应强度呈阶段性变化特征;从空间差异特征看,河南省城市化发展非农就业的响应强度在静态和动态上均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全省18个地市明显分异为强响应型、中等响应型以及弱响应型3种类型;从影响机制分析,第三产业发展是影响城市化发展非农就业响应强度省内差异的主因,全省18个地市可划分为高-高、高-低、低-高和低-低4种关联模式,明显折射出省内产业发展及其城市化发展模式的空间差异,并诠释了区域非农就业增长不均衡的现状问题。
王宜强王彬
关键词:城市化发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