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50628808)
- 作品数:22 被引量:331H指数:11
- 相关作者:彭永臻王淑莹李夕耀袁志国郭春艳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昆士兰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A^2/O氧化沟工艺中NO3^-对生物除磷影响被引量:14
- 2008年
- 为研究NO3^-对生物除磷的影响,采用A^2/O氧化沟中试对城市污水进行4个月的研究,并结合静态试验和实际A^2/O氧化沟污水处理厂运行结果,研究NO3^-对厌氧释磷影响,首次全面研究NO3^-对二沉池释磷的影响.中试试验反应器总有效容积为375 L.结果表明,氧化沟出水ρ(NO3^-)〉5.0 mg/L时,回流污泥带入的NO3^-较多,不利于磷的释放,TP去除率随出水NO3^-的升高而降低;氧化沟出水ρ(NO3^-)〈5.0 mg/L时,NO3^-较低导致在二沉池中进行了内碳源释磷反应,TP去除率随NO3^-的降低而降低;静态试验结果证明当ρ(NO3^-)〉0.5 mg/L时,NO3^-抑制磷的内碳源释放.NO3^-降低至0.5 mg/L以下时,发生内碳源释磷,比内碳源释磷速率为0.18-0.47 mg/(gVSS.h);某污水处理厂运行结果也证明,二沉池污泥停留时间过长,发生内碳源释磷致使出水TP升高.
- 彭永臻侯红勋孙洪伟马娟
- 关键词:污水处理A^2/O氧化沟生物除磷
- SBR工艺强化反硝化除磷及控制参数被引量:9
- 2008年
- 采用SBR反应器,通过在厌氧—好氧运行模式(Ⅰ)中介入缺氧段,即厌氧—好氧—缺氧—好氧运行模式(Ⅱ),缺氧与好氧条件下磷的吸收量的百分比值由28.2%升高至68.3%,实现了反硝化同步除磷、脱氮.系统稳定运行了90个周期,ρ(COD)、ρ(PO_4^(3-)-P)、ρ(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0%、98.0%、81.5%.通过间歇实验发现,ρ(NO_2^--N)=30mg/L时,NO_2^--N对反硝化吸磷并无影响,并且能作为电子受体,与NO_3^--N相比,反硝化吸磷速率更快.实验对pH值、E_(ORP)进行在线检测发现,厌氧阶段E_(ORP)曲线上的拐点对应磷的释放终点;好氧阶段ⅠE_(ORP)和pH值曲线上的拐点则对应着硝化终点;缺氧阶段pH值的拐点对应反硝化终点;好氧阶段ⅡE_(CRP)和pH值的拐点分别对应COD降解和吸磷终点.因此,pH值、E_(ORP)能作为实时控制参数,来提高脱氮、除磷效率.
- 王建龙王淑莹高永青
- 关键词:反硝化除磷脱氮PH
- 污泥回流比对A2N反硝化除磷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8年
- 以城市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的超越污泥和回流污泥回流比对A2N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在超越污泥回流比与回流污泥回流比相同且分别为0.3、0.4和0.6的条件下,A2N工艺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5%、90.3%、91.6%,相应的出水COD为20.3、28.4、25.3mg/L;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1%、90%、84.9%,出水总氮分别为6.75、5.43、6.95mg/L;对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5%、99.6%和99.0%,出水磷浓度分别为0.02、0.02、0.05mg/L。当回流比为0.4时,A2N系统的除污效果最好。研究还发现,超越污泥流量直接决定了未经硝化而直接进入缺氧池的氨氮量,进而影响出水氨氮浓度。因此,在保证缺氧池有足够污泥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小超越污泥流量,以降低出水氨氮浓度。
- 杨庆娟王淑莹刘莹袁志国
- 关键词:污泥回流比脱氮除磷反硝化聚磷菌
- 亚硝酸盐对聚磷菌厌氧代谢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为进一步认识聚磷菌(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PAOs)的代谢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在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的SBR反应器中,采用人工配水,富集了含量高达80%以上的聚磷菌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 Phos-phates,在此基础上,用静态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突然投加不同质量浓度的亚硝酸盐(ρ(NO 2--N)=0、5、10、20、40mg/L)对聚磷菌厌氧放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前60 min,随着起始ρ(NO 2--N)从0 mg/L提高到40 mg/L,释磷量不断增加,起始ρ(NO2--N)为40 mg/L的反应器比起始ρ(NO2--N)为0 mg/L的反应器释磷量增加了近60%,而乙酸吸收速率和PHA合成量却几乎下降了20%.60 min后,ρ(PO34--P),ρ(NO2--N)以及ρPHA都出现下降趋势,系统发生了反硝化吸磷.结果表明,此系统富集的PAOs中,一部分具有反硝化除磷的功能,还有一部分会因为亚硝酸盐的进入对其发生毒害而自溶.
- 彭永臻郭春艳徐立杰李夕耀袁志国
- 关键词:聚磷菌亚硝酸盐反硝化吸磷
- 生活污水生物除磷研究及工艺发展进程被引量:7
- 2008年
- 生活污水除磷是一项重要的水污染控制技术。综述了处理生活污水常用的传统生物除磷工艺和反硝化除磷工艺,以及各种生物除磷工艺的优缺点。针对不同的水质以及达标要求,可以选择适合的工艺,对于实际工程有指导意义。
- 杨庆娟王淑莹彭永臻
- 关键词:生物除磷工艺反硝化除磷
- A^2/O工艺中的反硝化除磷被引量:38
- 2008年
- A2/O工艺是一种最简单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但由于其系统中固有的基质竞争和污泥龄等矛盾,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处理低C/N比污水时脱氮除磷效率较低。反硝化除磷工艺作为近年来颇受关注的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由于在脱氮除磷过程中可以在碳源利用上耦合,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A2/O工艺中的基质竞争矛盾,使得其在处理低C/N比污水时也能实现较高的脱氮除磷效率。就反硝化除磷的技术原理,结合其在A2/O工艺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控制策略,对A2/O工艺中的反硝化除磷的实现、维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彭轶彭永臻吴昌永
- 关键词:A^2/O工艺反硝化除磷控制策略
- 不同电子受体对聚磷菌吸磷性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采用人工配水,在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的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富集了全菌数量80%以上的聚磷菌(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 Phosphates)。以此为基础,研究了O2及不同浓度NO3--N、NO2--N对聚磷菌吸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聚磷菌可以NO3--N和NO2--N为电子受体进行缺氧吸磷;NO3--N浓度对聚磷菌的吸磷速率影响很小;聚磷菌可以低质量浓度NO2--N(≤40mg/L)为电子受体,但不能以高质量浓度NO2--N(≥80mg/L)为电子受体,而且高浓度NO2--N对聚磷菌吸磷产生抑制甚至对细菌本身存在毒害;NO2--N为电子受体时,其抑制浓度和污泥本身以及外界条件都存在很大的关系,各个研究结论不尽相同,其影响过程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 郭春艳徐立杰李夕耀袁志国彭永臻
- 关键词:聚磷菌电子受体NO3--N反硝化吸磷
- 聚磷菌胞内多聚物的分析检测方法被引量:23
- 2009年
- PHA、糖原和多聚偏磷酸盐这三种多聚物在聚磷菌(PAOs)体内的代谢和生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们同时也影响污水处理强化生物除磷系统的处理效果,因此需要对胞内聚合物进行分析测定。本文介绍了监测PHA、糖原和多聚偏磷酸盐的常用定量和定性方法,以及部分方法的提取手段、预处理过程、测定原理以及注意事项。
- 李夕耀彭永臻王淑莹郭春艳袁志国
- 关键词:强化生物除磷聚磷菌聚羟基烷酸糖原
- 聚磷菌和聚糖菌的竞争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22
- 2009年
- 目前,强化生物除磷工艺(EBPR)以其经济有效而得到广泛的应用,该工艺关键在于聚磷菌的富集。然而已经发现,有一类细菌—聚糖菌(GAOs)能够和聚磷菌(PAOs)竞争,导致除磷效果恶化。关于PAOs-GAOs的竞争,研究已经很多,但是其结论有趋同也有矛盾,有必要对此进行分析讨论。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报道,阐述了聚磷菌与聚糖菌的竞争影响因素,其中碳磷比、碳源种类、温度、pH值是关键因素,而污泥龄、溶解氧以及水力停留时间等因素对于PAOs和GAOs的竞争也起一定的作用。此外,在EBPR系统中,缺氧条件下,存在反硝化聚磷菌(DPB)和反硝化聚糖菌(DGAO)也会对聚磷菌富集和系统除磷产生影响。最后对EBPR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郭春艳王淑莹李夕耀袁志国彭永臻
- 关键词:强化生物除磷聚磷菌聚糖菌反硝化聚磷菌
- 污泥回流和前置区T_(HR)对氧化沟N、P去除的影响被引量:5
- 2007年
- 为了进一步优化设选择池和厌氧池(前置区)的微孔曝气氧化沟系统的运行效果,运用3水平、3因素正交试验研究了污泥回流比及其分配比例、前置区水力停留时间对系统N、P去除的影响,通过对TN和TP去除率的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到:污泥回流比对脱N、除P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前置区停留时间和污泥质量分配比对脱N影响不大,而对除P有一定影响.选取系统的最佳运行工况为:回流比为100%~125%;污泥质量分配比为3:7;前置区停留时间为1.9 h.此时出水中,ρTN<15 mg/L,ρTP<2.5 mg/L,TN可以稳定达标排放,但除P效果不理想.
- 乔海兵王淑莹姚学同高春娣侯红勋
- 关键词:氧化沟正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