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DA4B07)

作品数:24 被引量:561H指数:13
相关作者:谭金芳王宜伦韩燕来张许李潮海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项目中国-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IPNI)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小麦
  • 9篇玉米
  • 9篇土壤
  • 7篇养分
  • 6篇氮肥
  • 6篇冬小麦
  • 6篇夏玉米
  • 5篇配施
  • 5篇高产
  • 5篇超高产
  • 3篇氮肥利用
  • 3篇氮肥利用率
  • 3篇养分积累
  • 3篇施钾
  • 3篇小麦产量
  • 3篇利用率
  • 3篇轮作
  • 3篇控释
  • 2篇氮肥运筹
  • 2篇养分限制因子

机构

  • 15篇河南农业大学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山东省农业科...
  • 3篇河北省农林科...
  • 2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山西大学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作者

  • 14篇谭金芳
  • 13篇王宜伦
  • 11篇韩燕来
  • 5篇张许
  • 5篇李慧
  • 3篇邢素丽
  • 3篇刘孟朝
  • 3篇崔荣宗
  • 3篇金继运
  • 3篇魏建林
  • 3篇李潮海
  • 2篇和爱玲
  • 2篇徐明岗
  • 2篇杨果
  • 2篇孙克刚
  • 2篇张月玲
  • 2篇张辉
  • 2篇何萍
  • 2篇李丙奇
  • 2篇刘兆辉

传媒

  • 4篇华北农学报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玉米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化肥工业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Agricu...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年份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4篇2010
  • 4篇200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高产田与高产田土壤肥力差异研究
为摸清超高产田与与高产田土壤肥力差异,选取河南省三个超高产田(温县、浚县、兰考),从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养分及生物学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高产田土壤容重普遍低于高产田,而土壤孔隙度明显高于高产田;超高产田与高产田...
王宜伦李慧韩燕来张许张辉谭金芳
关键词:土壤肥力超高产田高产田土壤容重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
文献传递
超高产夏玉米植株氮素积累特征及一次性施肥效果研究被引量:93
2010年
【目的】探讨实现超高产夏玉米(≥12000kg·hm-2)简化、高产和高效施肥技术。【方法】2007年和2008年在河南省浚县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超高产夏玉米植株氮素吸收、分配和积累特性及具有知识产权的缓/控释氮肥施用效果。【结果】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至灌浆中期是超高产夏玉米两个氮素吸收关键时期,从出苗到吐丝期,叶片是氮素的分配中心,吐丝期以后,籽粒/果穗成为氮素的分配中心;吐丝后超高产夏玉米氮素吸收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40%—48%,生育后期土壤充足供氮促进夏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保证籽粒灌浆,对实现超高产至关重要。苗期一次性施用缓/控释氮肥的植株氮素积累量比常规2次施氮提高了6%—7%,产量提高了3%—4%,氮肥利用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提高了1.26—1.59kg·kg-1。【结论】施用缓/控释氮肥有利于超高产夏玉米生育后期氮素吸收利用,实现了超高产夏玉米的一次性施肥,增产显著且省工高效。
王宜伦李潮海谭金芳韩燕来张许
关键词:夏玉米超高产养分积累一次性施肥
潮土区超高产田与高产田土壤肥力差异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为明确潮土区超高产田与高产田的土壤肥力差异,选取河南省温县、浚县和兰考县3个试验点,从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养分及生物学状况等方面对超高产田和高产田的土壤肥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超高产田土壤容重普遍低于高产田,土壤孔隙度明显高于高产田;超高产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与高产田无显著差异,土壤速效养分均显著高于高产田,其中,超高产田0~20 cm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8.99 g/kg和142.75,42.93,246.47 mg/kg,分别比高产田高1.59%,10.64%,85.01%,33.40%;超高产田土壤细菌、自生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显著高于高产田,硝化细菌数量显著低于高产田。
王宜伦李慧韩燕来张辉谭金芳
关键词:土壤肥力超高产田高产田土壤容重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
外源NO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研究干旱胁迫下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小麦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NO可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SOD、POD和CAT活性,缓解膜脂过氧化程度,随着浓度的提高,其缓解作用逐渐降低甚至加剧膜透性增加,NO调控作用具有二元性,且NO的适宜浓度存在品种差异,洛旱6号的适宜浓度为0.1 mmol/LSNP,郑麦9023则为0.5 mmol/L SNP,即抗旱性强的适宜浓度低于抗旱性弱的小麦品种。
李慧李慧张倩王金科徐艳玲杨阳
关键词:外源一氧化氮干旱胁迫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CAT活性膜透性
缓释氮肥与普通尿素配施提高冬小麦-夏玉米施肥效果的研究被引量:37
2013年
【目的】探求冬小麦-夏玉米轮作高产体系高效简化的施肥技术。【方法】通过两年定位试验,采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一年两熟高产(22 500 kg.hm-2)生产的土壤条件及栽培管理措施,分别以不施氮肥(CK)和普通尿素施一次基肥和三次追肥(简称一基三追)常规施肥模式(CK1)为对照,研究一次基肥和一次追肥(简称一基一追)施肥模式下缓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不同配比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效率、土壤无机氮动态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两年试验表明,在冬小麦季,与CK1相比,100%缓释尿素处理(T1)在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方面与前者无显著差异,80%-20%缓释-普通尿素组合、60%-40%缓释-普通尿素组合处理(T2、T3)上述各项指标显著低于CK1;夏玉米季,各缓释尿素处理在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方面均不低于CK1,表现出较好的施肥效应,其中T2处理两年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均达最高。与CK1相比,在冬小麦季,T1在灌浆后具有相对较高的无机氮水平;在夏玉米季,T2在吐丝后15 d具有相对较高的无机氮水平,且在吐丝期土壤无机氮水平亦高于其它缓释尿素处理。【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采用T1、T2处理一基一追模式的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均高于CK1,总产量均超过22 500 kg.hm-2,实现了高产高效简化的施肥目标。
司贤宗韩燕来王宜伦刘蒙蒙谭金芳
关键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缓释尿素土壤供氮
氮肥基追比对高产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2
2010年
为确定高产冬小麦生产过程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时期及比例,实现氮肥资源高效利用。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豫北超高产田总施氮量240kg/hm2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地上部氮素吸收与积累及氮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施氮量下,与氮肥全部基施处理相比,氮肥分次施用可增加冬小麦产量、氮素积累量,提高氮素回收率、农学效率、吸收效率和收获指数,降低土壤氮素依存率,其中N3处理最佳。冬小麦返青期前对氮的积累量约占总积累量的9.4%~11.2%,返青期后对氮的需求量大,返青至灌浆期可吸收氮素63.3%~66.6%,灌浆期后可吸收氮素23.5%~25.9%;N3处理植株各生育阶段氮积累量较高。氮肥1/3底施+1/3返青期追施+1/3拔节期追施是本试验条件下兼顾小麦产量及氮素效率的最佳运筹方式。
张许王宜伦韩燕来谭金芳
关键词:冬小麦氮素吸收效率
长期施钾对玉米连作土壤-作物系统钾素特征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通过在东北三省代表型土壤上连续13年的长期钾肥定位试验,研究施钾对大田玉米和耕层土壤钾素系统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可明显增加玉米植株各部分含钾量,对秸秆钾含量的提高尤其明显。施用钾肥可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施钾量增加籽粒产量没有进一步提高从而使钾肥效益降低。各定位点NP和NPK1处理的土壤钾素显现出一定的表观亏缺,年均亏缺量在4.7~135.5kgK2Ohm-2,NPK2处理则表观盈余。施钾可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施钾量增加速效钾含量升高,相比NP处理施钾总体增加了土壤缓效钾和全钾的含量;施钾增加速效钾和缓效钾在全钾中的比例,降低矿物钾的比例。与1993年定位时相比:NP处理速效钾含量下降,其余施钾处理含量表现上升;各处理缓效钾含量略有增加;全钾含量则有不同幅度的下降,东北三省的土壤表现一致。可考虑玉米秸秆还田来缓解农田土壤钾素的逐年下降。
谭德水金继运黄绍文刘兆辉江丽华
关键词:长期施钾玉米土壤-作物系统钾素
氮硅配施对夏玉米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8
2012年
试验采用N、Si(3×2)完全均衡方案和田间裂区设计,氮肥设120 kg/hm2(N1)、180 kg/hm2(N2)、240 kg/hm2(N3)3个水平,硅(SiO2)设0、75 kg/hm2两个水平,研究氮硅配施对夏玉米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120-240 kg/hm2,玉米平均株高、茎粗、茎皮厚、室内横折强度、田间抗拉弯强度、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不同施氮水平间上述各指标均达极显著差异(P〈0.01)。氮硅配施对玉米茎粗、茎皮厚、室内横折强度和田间抗拉弯强度影响的交互效应达显著水平(P〈0.05),N1、N2水平下,施硅与不施硅处理相比茎粗、茎皮厚、室内横折强度、田间抗拉弯强度差异达显著水平;N3水平下,除室内横折强度达显著水平外,其他各指标差异均不显著。氮硅配施对玉米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影响的交互效应亦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N1、N2水平下,施硅与不施硅处理相比穗长、穗粒数、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N3水平下,各指标差异不显著。
张月玲王宜伦谭金芳韩燕来
关键词:夏玉米抗倒性
灌淤土区长期施钾对作物产量与养分及土壤钾素的长期效应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通过在宁夏灌淤土区长达14年的连续施钾和小麦秸秆还田试验, 研究钾素投入对作物产量、养分和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还田和长期施用钾肥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小麦和玉米的经济产量, 其中施钾年平均增产小麦244 kg·hm^-2, 玉米397 kg·hm^-2, 处理之间产量表现为氮磷钾肥配合秸秆还田〉施用氮磷钾肥〉氮磷肥配合秸秆还田〉只施用氮磷肥。定位后8-10年施钾肥开始显著有效, 玉米显效时间早于小麦;秸秆还田和钾肥的投入均可提高籽粒和秸秆的钾素吸收量, 秸秆含钾丰富, 籽粒钾含量仅占植株钾总量的13%-17%;施用钾肥可提高作物籽粒大中微量元素含量而降低秸秆中、微量元素含量, 促进籽粒对大部分元素的吸收;长期不施钾肥处理(NP和NP+St)0-2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较定位开始时下降; 所有处理土壤全钾含量均表现下降, 下降幅度为0.8-1.2 g·kg-1。
谭德水金继运黄绍文刘兆辉江丽华
关键词:长期施钾秸秆还田作物产量作物养分土壤钾素灌淤土
氮硅配施对冬小麦生育后期蚜虫密度及抗虫生化物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试验采用氮(N)和硅(SiO2)两因素2×3完全均衡方案和随机区组设计,氮(N)设180 kg/hm2、270 kg/hm2两个水平,分别配施0 kg/hm2、75 kg/hm2和150 kg/hm2三个水平的硅肥(SiO2),研究氮配施硅肥对冬小麦生育后期麦长管蚜盛发期蚜虫密度及抗虫生化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增加平均麦蚜密度的效应与冬小麦叶部、穗部平均可溶性糖、平均总酚,叶部平均单宁含量的降低和叶部、穗部平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有着密切关系;施硅降低冬小麦平均蚜虫密度的效应与施硅增加冬小麦叶部和穗部平均可溶性糖、平均总酚、平均单宁含量有关系密切。高硅削弱施氮增加小麦蚜虫密度的效应与高硅削弱施氮降低叶部和穗部可溶性糖含量、叶部单宁含量的效应有密切关系;低氮配施低硅即可显著降低蚜虫密度,其效应与施硅增加了穗部可溶性糖的含量有密切关系;而高氮需配施高硅才可显著降低蚜虫密度,其效应与施硅增加了小麦叶部和穗部可溶性糖、叶部单宁含量有密切关系。
王祎张月玲苏建伟王宜伦谭金芳韩燕来
关键词:冬小麦麦长管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