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0462)
- 作品数:7 被引量:79H指数:4
- 相关作者:李昆唐国勇高成杰张春华孙永玉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元谋干热河谷20年生人工恢复植被生物量分配与空间结构特征被引量:9
- 2013年
- 采用分层收获法,对元谋干热河谷20年生赤桉、新银合欢纯林及其混交林的生物量分配与空间结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林分生物量(82.99t·hm-2)介于赤桉纯林(60.64t·hm-2)与新银合欢纯林(127.79t·hm-2)之间;混交林内赤桉单株平均生物量(44.32kg)较其纯林(29.58kg)提高了49.8%.新银合欢纯林的枝叶生物量分配比例(25.4%)显著高于赤桉纯林(8.9%),且地上部生物量分配比例(78.0%)显著高于赤桉纯林(73.4%).新银合欢纯林及混交林中新银合欢的根系主要分布于0~40cm土层,赤桉纯林及混交林中赤桉的根系则主要分布于0~80cm和0~60cm土层.混交林中新银合欢的侧根(中根、小根和细根)分配比例均高于其纯林,而赤桉则相反.新银合欢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赤桉生长,尤其是增加其地上部生物量及表层土壤(0~20cm)中的侧根生物量,对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
- 李彬唐国勇李昆高成杰刘方炎王小菲
- 关键词:干热河谷赤桉新银合欢生物量分配造林模式
-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被引量:28
- 2011年
-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反映土壤管理的科学性。对比研究了干热河谷新银合欢林、苏门答腊金合欢林、大叶相思林、印楝林、荒地和旱耕地土壤有机碳(SOC)、易氧化有机碳(ROC)含量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结果表明: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SOC和ROC含量范围分别为4.22 5.92 g.kg-1和1.34 2.33 g.kg-1。各利用方式之间SOC含量差异不显著,但4类人工林ROC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旱耕地和荒地。SOC与ROC含量存在极显著(P<0.001)线性相关关系(R2为66.3%)。以荒地作为参照,4类人工林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变化范围为1.77至2.36,旱耕地为0.99。研究揭示:植被凋落量和管理措施是不同利用类型ROC含量变异的主要原因。在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地区,封禁管理有助于人工林土壤碳库的提高,而旱耕地土壤碳库处于不良管理状况。
- 唐国勇李昆孙永玉张春华
- 关键词:干热河谷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土地利用方式
- 干热河谷4种固氮植物根瘤固氮潜力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5
- 2012年
- 氮是除水分之外影响干热河谷生物活性的关键因子,豆科植物生物固氮是该地区氮素的重要来源之一。采用乙炔还原法测定了干热河谷不同季节燥红土和变性土林地中大叶相思、新银合欢、木豆和山合欢根瘤固氮酶活性(NAs)。结果表明:新银合欢(16.25μmol.g-1.h-1)和大叶相思(15.85μmol.g-1.h-1)根瘤NAs显著(P<0.001)高于山合欢(9.60μmol.g-1.h-1)和木豆(9.42μmol.g-1.h-1)。雨季根瘤NAs显著高于旱季,约为旱季的2.3倍。燥红土样地上植物根瘤NAs是变性土样地的1.3 1.6倍。研究揭示:除植被类型外,干热河谷植物根瘤NAs主要受土壤类型、季节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而受土壤温度的影响较小。
- 唐国勇李昆孙永玉张春华
- 关键词:固氮酶活性根瘤土壤类型干热河谷
- 干热河谷纯林和混交林下印楝养分特征被引量:1
- 2012年
- 为了更好地指导干热河谷不同恢复模式下人工林经营过程中的养分管理以及造林树种和造林模式的筛选,以元谋干热河谷印楝(Azadirachta indica)纯林及印楝×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地土壤、印楝各器官5种主要元素(N、P、K、Ca、Mg)养分质量分数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印楝混交林内土壤全N、全P、全K及其速效养分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纯林(P<0.05);纯林和混交林内印楝各器官5种养分元素总量大小顺序发生了改变,纯林内为叶>枝>皮>根>干,混交林内为叶>皮>根>枝>干;纯林内印楝各器官(除干外)N、P质量分数均低于混交林,且叶内N/P比(8.0)较混交林(11.1)小,显示对N素的缺乏;元谋干热河谷印楝养分富集系数较高,印楝可能通过奢侈吸收提高植物体内养分含量来适应干热河谷土壤贫瘠环境。
- 高成杰李昆唐国勇孙永玉张春华李彬
- 关键词:干热河谷印楝纯林养分含量
- 干热河谷林地燥红土固碳特征及“新固定”碳表观稳定性被引量:4
- 2012年
-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土壤固碳能力及所固定碳的稳定性受到极大关注.基于土壤密度分组和酸水解技术,对比研究了1991年营造的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林不同阶段(1991、1997、2003和2010年)土壤及其物理和生化组分中有机碳密度.结果表明,造林19 a后林地表层(0~15 cm)和亚表层(15~3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1.40 kg.m-2和0.99kg.m-2.研究期内(1991~2010年)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平均固碳速率分别为37.89 g.(m2.a)-1和16.84 g.(m2.a)-1,且土壤呈现加速固碳特征.2003年林地表层重组有机碳分配比例为71.44%,显著高于2010年(67.99%).2003年林地表层或亚表层轻组顽固性碳指数显著高于重组,但均随林龄的增加而降低,尤其是轻组顽固性碳指数.2003~2010年间燥红土"新固定"碳中57%~70%受物理保护,33%~49%为生化稳定性碳.研究揭示出干热河谷人工林燥红土具备较大的固碳能力.受物理保护碳的生化稳定性低于非保护碳,其稳定性均随林龄的增加而降低.
- 唐国勇李昆孙永玉张春华
- 关键词:酸水解干热河谷燥红土人工林
- 干热河谷20年生2种人工恢复植被个体生长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以元谋干热河谷20年生赤桉纯林、新银合欢纯林以及赤桉×新银合欢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林木单株进行树干解析,研究不同造林模式下2个树种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1)新银合欢的混植促进了赤桉的生长。2)赤桉、新银合欢树高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总体均呈下降趋势,胸径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在5~10年呈下降趋势,在10~15年期间呈上升趋势(除混交林内赤桉),之后又下降。3)根据Logistic生长曲线的变化率,可将赤桉、新银合欢5~10年划分为生长初期,10~25年为生长快速期,之后为生长稳定期;经模型预测:赤桉纯林在23年时达到数量成熟,赤桉混交林在25年时达到数量成熟,纯林以及混交林内新银合欢均在24年时达到数量成熟。针对赤桉、新银合欢生长特点,提出在生长初期和生长快速期增加水肥供给并进行适当疏伐等措施以促进林木生长。
- 李彬唐国勇李昆高成杰刘方炎王小菲
- 关键词:干热河谷赤桉新银合欢纯林混交林
- 植被恢复对干热河谷退化土壤改良的影响被引量:32
- 2015年
- 土地退化和土壤恶化是我国干热河谷主要环境问题。树种筛选及树种与土壤关键限制因子间的相互作用是生态恢复的基础和前提。对比研究了干热河谷地区植被恢复22年间不同时期(1991、1997、2005和2013年)5种人工林(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苏门答腊金合欢Albizia kalkora,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印楝Azadirachta indica和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和1种自然恢复样地中土壤主要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性质。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处理和取样时间对土壤性质有显著影响。在22a的植被恢复期内,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幅度为3.0%—20.2%,远不及土壤微生物和化学性质。通过自然恢复机制改良的退化土壤,其改良率(63.6%)高于印楝(54.9%)、苏门答腊金合欢(54.3%)和赤桉(53.2%)人工林,但改良率不及新银合欢(68.2%)和大叶相思(67.3%)人工林。研究得出造林树种类型决定干热河谷土壤改良进程。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植被恢复(如造林)并不一定能加速退化土壤改良。新银合欢和大叶相思适合作为改良干热河谷退化土壤的先锋树种,而生态系统自然恢复也可作为改良干热河谷退化土壤的一种适宜方式。
- 唐国勇高成杰李昆
- 关键词:土壤改良植被恢复自然恢复造林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