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A740013)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3
相关作者:范武邱胡健单宇韩媛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语言
  • 2篇语言模糊
  • 2篇语言模糊性
  • 1篇心理原型
  • 1篇译论
  • 1篇英汉
  • 1篇英汉语
  • 1篇英汉语比较
  • 1篇哲学
  • 1篇术语翻译
  • 1篇文论
  • 1篇两岸
  • 1篇两岸关系
  • 1篇民族
  • 1篇军事
  • 1篇军事术语
  • 1篇古代哲学
  • 1篇古典
  • 1篇古典文论
  • 1篇汉语

机构

  • 4篇中南大学

作者

  • 4篇范武邱
  • 1篇韩媛
  • 1篇单宇
  • 1篇胡健

传媒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湘潭大学学报...
  • 1篇上海翻译(中...
  • 1篇中国外语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海峡两岸军事术语翻译差异及原因探析被引量:3
2015年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军事交流成为两岸关系新议题。作为军事交流的基础之一,两岸对外来军事术语的理解与翻译对于双方可能的军事交流有重要影响。本文以英文军事术语汉译为语料,通过比较两岸军事术语翻译实例,发现由于受两岸各自政治、历史、思维、语言等因素影响,双方在军事术语翻译上存在思维、策略以及语言风格等差异。
范武邱胡健
关键词:军事术语两岸关系翻译
从民族心理原型视角看英汉语模糊性差异被引量:2
2014年
虽说"模糊"是语言的共性之一,但英汉语的模糊性在审美价值和生成机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看,与英语中"模糊"相对的词是"精确",而在汉语中与"模糊"相对的词是"直露"。人们在探讨引发英汉语模糊性差异的原因时,往往将视线更多地投向导致这种差异的有形的外部表现如风俗习惯、历史典故等文化壁垒,而对其内在的、无形的表现—民族心理原型差异,则较少关注。这种只注重外在动因的就事论事的研究往往无法反映出一种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母体的民族性,英汉语表达在模糊性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及相关成因只有着眼民族心理原型差异的分析,才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范武邱
关键词:语言模糊性英汉语比较
语言模糊性的常见生成机制探析被引量:3
2013年
尽管模糊语言学研究目前已取得丰硕成果,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中非常突出的一点是学者们对模糊语言到底包不包括歧义、双关、一词多义以及概括性等语言形式意见分歧非常大。有学者热衷于从不同角度对类似"fuzziness、vagueness、generality、ambiguity"甚至"ambivalence"等表示"不清楚"的概念加以区分。其实,关键是要认清各种"不清楚"的概念在语用上如何表现出"模糊"。本文对语言模糊性的常见生成机制进行了探析。
韩媛范武邱
关键词:语言模糊性分歧
古代哲学、古典文论与传统译论之和合被引量:3
2016年
中国古代译论深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表现为"个人经验""实践中心"及"直觉诗性体认"的内省式思维范式。中国古代译论家关于翻译现象与本质的思考体现着一种人文和哲学的诗性关怀,其思辨认识、阐述形式及术语表达与古代哲学、古典文论一脉相承,彰显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印痕,诉说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古典文论与传统译论的参照关系,从辩证角度审视中国古代译论的演化,用发展眼光推演中国传统译论的"在世价值"和"复活路径"。
单宇范武邱
关键词:传统译论古典文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