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051901)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卫东刘旭涛赖小龙王迎王志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计量学院天津职业大学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发电
  • 1篇电池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特性
  • 1篇蓄电池
  • 1篇预测控制
  • 1篇再生能源
  • 1篇再生能源发电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太阳能
  • 1篇太阳能光伏
  • 1篇太阳能光伏电...
  • 1篇能源
  • 1篇铅酸
  • 1篇铅酸蓄电池
  • 1篇热电
  • 1篇热电联供
  • 1篇热电联供系统
  • 1篇稳态

机构

  • 2篇中国计量学院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天津职业大学

作者

  • 2篇卫东
  • 1篇焦丽芳
  • 1篇王一菁
  • 1篇李佳
  • 1篇袁华堂
  • 1篇赵磊
  • 1篇王志文
  • 1篇童鹏
  • 1篇王迎
  • 1篇赖小龙
  • 1篇刘旭涛

传媒

  • 2篇电源技术
  • 1篇稀有金属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PEMFC的最大运行功率和广义预测控制被引量:1
2016年
目前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使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系统输出功率最大。然而,功率密度和很多因素相关,如电池的输出电压、燃料电池温度、阳极和阴极的压力及进气的湿度等,而且有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如果假定了电池输出电压和工作温度的范围,在此范围内,用二次多项式来拟合功率密度曲线并估计了燃料电池的最大功率点,再在广义预测控制(GPC)中增加了问题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法(FFRLS),以此来解决PEMFC各方面特性会随时间实时变化这个问题。基于近似拟合和广义预测控制方法,可以找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最大功率点,并使燃料电池一直保持工作在最大功率点,且当前消耗的氢气量最少。
童鹏卫东
关键词:PEMFC电化学特性GPC
光伏发电系统铅酸蓄电池快速充电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以使用阀控式铅酸(VRLA)蓄电池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马斯提出的最佳充电曲线,分析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特性,提出了根据蓄电池阻抗与容抗的变化,预测可接受最大充电电流的方法。根据光伏发电系统的特点,采用变电流方式对铅酸蓄电池进行快速充电,优化充电控制过程。通过对铅酸蓄电池的实验验证和误差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最后在Matlab中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地完成充电和避免过充,从而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实现系统的优化运行。
刘旭涛赖小龙卫东赵磊王志文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电池铅酸蓄电池快速充电
NaAlH_4-TiF_3复合催化Mg(AlH4_)_2的正交试验探究被引量:3
2014年
Mg(AlH4)2是一种理想的储氢材料,理论储氢容量高达7.5%(质量分数)。然而较高的起始放氢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Mg(AlH4)2的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能够在较少的试验次数中掌握可靠的实验数据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确定最优的实验方案,特别适用与多因素多水平的实验条件研究。利用高能球磨法成功地制备了Mg(AlH4)2,并将NaAlH4和TiF3引入到该体系中。利用傅里叶红外转换测试仪(FT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程序控温脱附(TPD)对产物的放氢温度和放氢量进行测定。此外,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L9(33)正交试验法,以Mg(AlH4)2的起始放氢温度为指标,以NaAlH4的添加量、TiF3的添加量和球磨间隔时间为因素,同时考察以上3项重要因素对降低Mg(AlH4)2起始放氢温度的影响。通过对正交试验的系统分析发现,NaAlH4的添加量对降低Mg(AlH4)2的起始放氢温度影响最显著,其次为TiF3的添加量,最后为球磨间隔时间。得到最佳试验条件,在最佳条件下Mg(AlH4)2的起始放氢温度仅为72℃,与未添加的相比放氢温度降低了67℃,放氢性能明显提高。
王迎徐唱唱李佳王一菁焦丽芳袁华堂
关键词:正交试验
基于可再生能源的300Nm^3的氢储能热电联供系统被引量:1
2017年
由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受到地域、季节、时间等限制,具有不连续、不稳定的非稳态特性,长寿命、高功率、大容量、低成本的储能技术将成为保障可再生能源有效利用和发电平稳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发电储能技术热电联供系统稳态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