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1-81100178)

作品数:1 被引量:10H指数:1
相关作者:于存涛钱向阳孙晓刚常谦崔勇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 1篇低温停循环
  • 1篇动脉
  • 1篇血功能
  • 1篇深低温
  • 1篇深低温停循环
  • 1篇停循环
  • 1篇凝血
  • 1篇凝血功能
  • 1篇主动脉
  • 1篇主动脉夹层
  • 1篇纤维蛋白
  • 1篇纤维蛋白原
  • 1篇急性主动脉夹...
  • 1篇夹层
  • 1篇功能特点

机构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篇王子珩
  • 1篇崔勇丽
  • 1篇常谦
  • 1篇孙晓刚
  • 1篇钱向阳
  • 1篇于存涛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凝血功能特点及围术期变化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基础凝血功能的特点及其在传统输血策略下围术期发生的变化,探讨该变化对于术后经验性输血策略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月在深低温停循环下接受全主动脉弓替换加象鼻支架手术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2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1)、体外循环复温至36℃(T2)、鱼精蛋白中和后15 min(T3)、以及术后4 h(T4)4个时相点对每例患者抽取血样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评价整体血凝块形成强度(MA)、凝血因子功能(R)、血小板功能(MAp)及功能性纤维蛋白原(MAf)水平,对各时相点的样本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急性夹层患者MAf基础水平(T1)较高,为(21.1±5.4)mm。各项指标在T2时相点时均显著低于T1时相点(P<0.05);在T3时相点仅有MAp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而其他指标仍显著低于T1;经过输血治疗后,T4时相点的MAp显著高于术前(P<0.05),MAf水平仍维持低水平并显著低于术前(P<0.05),而R、MA基本恢复术前状态(P>0.05)。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基础凝血功能活化,术中纤维蛋白原损失较血小板损失更为严重,常规输血治疗可能导致纤维蛋白原补充不足而血小板补充过量。
崔勇丽王子珩孙晓刚于存涛常谦钱向阳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凝血功能深低温停循环纤维蛋白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