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1261)

作品数:11 被引量:305H指数:8
相关作者:徐建刚郭月婷孙东琪王振波周亮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西南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3篇建筑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淮河流域
  • 3篇城市
  • 2篇污染
  • 1篇地形分析
  • 1篇点源
  • 1篇点源污染
  • 1篇研究进展及展...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指标体系
  • 1篇中国居民消费
  • 1篇三峡库区
  • 1篇三峡库区农村
  • 1篇山地
  • 1篇山地城市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系统
  • 1篇适宜性
  • 1篇数字地形
  • 1篇数字地形分析

机构

  • 12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城市规划...
  • 1篇西南大学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江苏沿海开发...

作者

  • 11篇徐建刚
  • 3篇郭月婷
  • 3篇王振波
  • 3篇周亮
  • 3篇孙东琪
  • 2篇商硕
  • 2篇蒋海兵
  • 1篇倪天华
  • 1篇王玉虎
  • 1篇袁艳华
  • 1篇廖和平
  • 1篇蒋金亮
  • 1篇李勇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人文地理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经济地理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淮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空间特征解析及分类控制被引量:59
2013年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导致流域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识别流域内关键源区并加以重点控制是流域非点源污染治理的最有效手段.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清单分析法核算了流域173个县(市、区)的畜禽养殖、农村生活、农田种植、水产养殖4种污染源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利用SPSS和GIS软件对污染排放强度进行聚类分析、敏感性评价及空间解析,解析出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敏感地区、重点污染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依据污染源贡献大小对流域进行分类控制.结果表明,2009年淮河流域农业非点源COD、TN、TP排放量分别为206.74×104t、66.49×104t、8.74×104t;排放强度分别为7.69、2.47、0.32 t·hm-2;COD、TN、TP排放比重分别为73%、24%、3%.识别出COD、TN、TP的主要贡献污染源为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解析出淮河上游沙河、颍河、北汝河、贾鲁河以及清潩河等子流域为整个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敏感区和优先控制区,畜禽养殖为流域优先控制区中的重点污染源.畜禽污染型和综合污染型分别是流域污染贡献率最高和控制难度大的污染类型.
周亮徐建刚孙东琪倪天华
关键词:污染非点源
基于GIS三维分析的山地城市水系安全格局设计
目前大多数的山地城市设计中,还主要采用CAD软件以及少量的数据来进行防洪排涝、水系的平面布局设计,不论是规划过程还是规划结果都存在着很大的主观随意性,缺乏科学合理的量化指标支持。本文结合福建上杭客家新城概念性城市设计案例...
徐建刚王玉虎秦正茂祁毅
关键词:山地城市数字地形分析流域分析
文献传递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中国东部和东北地区交通可达性影响被引量:34
2010年
基于中国空间全覆盖的矩阵形式栅格数据,运用ArcGIS 9.3成本加权距离算法,定量评价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修建对我国交通可达性的改进程度.研究表明,成本加权距离算法可以科学、精确地进行重大基础设施修建前后的交通可达性评价及预测;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辐射范围为河北海兴县渲惠河入海口-宁夏皋兰-新疆莎车线以南和辽宁绥中-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线以东地区;跨海通道修建前后通道两端的结点城市的时间成本显著降低,可达性面积发生显著增加,相应变化遵循空间递减规律;跨海通道对区域可达性产生的效果为沿海城市大于内陆城市,长江以南地区要大于东北地区.
王振波徐建刚孙东琪
关键词: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交通可达性
Coordin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Shayinghe River Basin,China被引量:7
2011年
During the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of China,urban agglomeration in river basin areas raises the problems of over-us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pollution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Related research in China has mainly focused on the conflicts among economic growth,urban expansion and water resource shortages within admin-istrative boundaries.However,water environments are much more dependent on their physical boundaries than their administrative boundaries.Consistent with the nature of water environment,this study aims at analyzing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urban development and water environment changes within physical river basin boundaries.We chose the Shayinghe River Basin,China,as our case study area which is facing serious challenges related to wat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Then we classified 35 county-level administrative units into upstream,midstream and down-stream regions based on their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analyzed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urban agglomeration using the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TOPSIS) method;and constructed cooperative models using the Linear Programming (LP function) to simulate four scenarios of the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population increase and wat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ased on existing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pollu-tion dat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t coordinative situation in Shayinghe River Basin is not sustainable.In gen-eral,more than 50% administrative units are in the bad coordinative situation.In particular,the downstream region is under worse condition than the upstream and midstream regions.Cooperative models in scenario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population scale set in existing urban master plannings is not coordinated with the wat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To reach the goal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total population needs to be controlled such that it will re-main at 4.5×10 7 or below by 2020 given the capacity of water environment.
ZHANG XiangHU HongXU JiangangYIN Haiwei
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的水资源环境支撑力研究
近10年来,淮河流域城镇人口激增,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致使流域水资源需求量大增,水环境污染压力空前。同时,长期的污染积累,持续的污染增量,粗放型增长方式,非理性的空间规划布局,以及唯“GDP论”的考核模式,加剧了...
周亮
关键词:经济建设水资源评价指标可持续发展
文献传递
过江通道对乡镇可达性影响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过江通道建设将缩短相关城镇到中心城市的时间距离,提高乡镇可达性水平,改善区位条件,从而带动乡镇经济发展。为了定量地评价过江通道对乡镇可达性和城镇体系影响,以苏通大桥为例,借助GIS软件,采用成本加权栅格方法,选取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指标、潜力模型与场强指数,对比分析通车前后乡镇可达性空间格局与中心城市腹地和场强空间变化。结果表明:南通东部与大桥北岸乡镇可达性与区位优势潜力显著提高,城镇整体可达性与区位优势潜力小幅提高。可达性空间格局变化较小,可达性值呈现出长江以南由东向西递增,江北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递增特征。大桥影响范围更多限于南通东部县市与大桥北岸。城镇空间体系变化较小,腹地与场强变化多出现在大桥两岸,场强值分布呈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递减的分异特征。数据表明大桥优化了南通东部区位条件,使其更好地接受发达地区产业与知识的"溢出效应",加快苏南产业向南通东部地区转移,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蒋海兵徐建刚商硕
关键词:苏通大桥腹地场强
三峡库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被引量:51
2012年
三峡库区是典型的生态敏感区域,巫山县地处三峡库区的腹心地带,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滞后。研究基于ArcGIS10数据处理平台,结合成本加权距离,选取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4个方面的7个因子综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将巫山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划分为4个等级:适宜、较适宜、基本适宜和不适宜用地,其面积分别占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9.52%、50.87%、34.58%和5.03%。研究该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根据自然条件本底因素,结合库区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进行适宜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是破解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不仅有利于库区土地资源实现合理利用,而且有助于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郭月婷廖和平徐建刚
关键词:土地利用三峡库区土地适宜性ARCGIS
城市形象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21
2009年
城市形象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特征和城市精神,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已经成为城市的一种重要竞争力,城市形象的好坏对于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从城市形象的理论和实证两部分研究内容出发,系统阐述了当前理论所包含的研究内容及对实证研究区域进行统计分析,并实证分析中国19个省、自治区,81个县、市的城市形象定位,指出当前国内在城市形象研究内容、研究区域及研究方法上存在的不足,以其为中国城市形象研究提供参考。
李勇徐建刚王振波
关键词:城市形象城市形象定位城市形象设计
中国居民消费增长波动多尺度变化及趋势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1953—2009年中国居民消费增长率波动进行分解,得到其IMF分量及趋势分量RES,运用方差贡献率及相关性检验其周期变化,并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对增长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居民消费增长波动存在3年、8年和12.4年的准周期,以准8年周期为主,准3年周期次之;56年来居民消费呈波动增长趋势,1978年是其突变点,当年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极大促进了居民消费增长,1983年居民消费增长率超过临界直线,此后呈显著上升趋势。经济因素、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是影响中国居民消费增长波动的主要因素。
郭月婷徐建刚
关键词:经验模态分解影响因素
江苏沿海乡镇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被引量:33
2010年
选用泰尔指数与nich指数,通过ESDA分析探索新世纪以来江苏沿海乡镇经济格局演变。江苏沿海低于平均水平的乡镇占多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持续扩大。低水平乡镇分布在废黄河以北,高水平乡镇集中于南通市,沿海乡镇经济格局日趋呈现"东南——西北"递减的梯度格局。高增长乡镇集中于南通市域,低增长乡镇集聚于废黄河以北乡镇。增长热点集中于临市区、临港、临高速节点及沿江地区。废黄河北部乡镇集聚性的增长滞后。沿海乡镇经济格局演化驱动因素包括:区域宏观政策导向、区位因素与投资规模。
蒋海兵徐建刚商硕
关键词:乡镇经济ESDA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