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3W25)
-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陈博史丹丹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仿真现实与临界写作——论余华的《第七天》被引量:3
- 2016年
- 余华的《第七天》延续了《兄弟》对日常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同时也强化了仿真现实的表现,从而使作品具有强烈的当下性和现实感。《第七天》是余华一次有意的临界写作,他通过向心式的叙事结构将故事不断地推向现实又不断地拉回虚无,从而引起了现实的眩晕和死亡的眩晕。只是余华在处理文学与仿真现实、借尸与还魂的关系时略有不足,进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说的魅力。余华的现实是二元性的,这让他能够在彼岸世界和此岸世界的对比中观照现实的荒诞并表现尚存的温情。通过写作,余华为亡灵找到了归宿,终结了死亡,也终结了存在和表象的形而上学。
- 陈博史丹丹
- 关键词:余华二元性荒诞
- 博尔赫斯诗学中梦元素的精神分析阐释被引量:2
- 2013年
- 博尔赫斯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实践与梦有着密切的关系,做梦、写梦、谈梦是其个体存在的重要确证,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诗学思想。在理论上,他提出梦是一种创造、噩梦是梦之虎、作家是写梦者、文学是有引导的梦等诗学观。在实践中,他创作了许多类型的梦,如循环梦、蝴蝶梦和原型梦。这些理论和实践体现了弗洛伊德、荣格等精神分析学家的思想,同时也弥补了精神分析的某些缺憾。因此,从精神分析角度阐释梦与博尔赫斯诗学,可以更好地彰显博尔赫斯诗学中梦元素的价值与意义。
- 陈博
- 关键词:诗学弗洛伊德
- 博尔赫斯与罗兰·巴特的作者身份地位理论比较被引量:1
- 2014年
- 在西方文论发展史上,作者的身份经历了从神灵的代言人到独立的个体再到离世的发展过程。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和法国理论家罗兰·巴特都提出了"作者之死"的观点,只是二者在作者身份以及作者死亡原因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宣告作者的死亡,他们都表达了对文本独立性和读者地位的重视与强调。他们的"作者之死"观只能在隐喻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所以,是特定的、成问题的。同时,他们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 陈博
- 关键词:作者之死罗兰·巴特文本
- 博尔赫斯与终结论被引量:1
- 2015年
- 在终结论擘画的版图中,博尔赫斯间接或直接地参与了某些论题的讨论。在《<吉诃德>的作者皮埃尔·梅纳尔》中,博尔赫斯的"想象文本"模糊了现实与艺术的界限,同马塞尔·杜尚、安迪·沃霍尔等前卫艺术家的作品一道启发了美国著名哲学家、艺术批评家阿瑟·丹托,使他提出了"艺术终结论"。博尔赫斯致力于小说技巧(如元小说、互文性、讽拟等)的创新,却公开宣布了"小说的死亡",以企盼史诗的复兴以及诗人创造者身份的合一。面对新媒介、新技术和信息内爆带给书籍的冲击,他坚决捍卫书籍的地位,反对书籍消亡论。博尔赫斯以一位作家的知性思索影响了艺术和文学创作的发展。
- 陈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