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AZS004)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陈征平刘鸿燕毛立红苗艳丽杨娟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3篇历史地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边疆
  • 5篇西南边疆
  • 3篇民族
  • 2篇地化
  • 2篇战时
  • 2篇抗战
  • 2篇抗战时期
  • 1篇行政
  • 1篇行政治理
  • 1篇一体化
  • 1篇政治
  • 1篇商贸
  • 1篇商品经济
  • 1篇上半叶
  • 1篇时效
  • 1篇同化
  • 1篇统制
  • 1篇突变
  • 1篇农业
  • 1篇农业一体化

机构

  • 9篇云南大学
  • 1篇云南省社会科...

作者

  • 9篇陈征平
  • 1篇杨娟
  • 1篇毛立红
  • 1篇刘鸿燕
  • 1篇苗艳丽

传媒

  • 4篇思想战线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经济史研...
  • 1篇学术探索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试论历史上皇朝中央对西南边疆社会的内地化经略被引量:9
2012年
历史上西南边疆社会的内地化,即为皇朝中央将中原前现代高度农耕物质技术水平基础上的儒家文化、政治制度、经济活动方式等,向西南边疆社会渗透或移植的过程。尽管元以后西南边疆已被全方位纳入皇朝中央的宏观控制之中,但囿于不同时期皇朝自身能力的限制,以及西南边疆处于次要地位民族群体的认同程度的差异,使微观层面无论是社会行为观念、民族治理模式及与内地农业一体化等,仍只是呈现着一种缓进或渐变的融合过程。
陈征平刘鸿燕
关键词:行政治理农业一体化
西南边疆近代工业产权演化与民族经济融合
2015年
近代西南边疆工业组织经营方式的演化过程,也同时是内地汉民族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经济的融合过程。而促成该情势之媒介手段,乃时人对产权工具的灵活运用。先是清末民初由股份制公司营运所促成的省际间社会资本的融合;入民国,进一步出现内地私人资本以直接投资,及"庄"、"行"等多元产权运作达成的与西南边疆民族在行业内的经济共生性融合;抗战时期,则着重表现在国民党政府通过迁建、增资等股权重置的方式,亦顺利实现了其对西南各省边疆多民族近代工业经济板块的嵌入性融合。
陈征平
关键词:股权经济融合西南边疆
论近代交通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内地化牵引被引量:6
2013年
西南边疆近代交通起于中法战争之后法属滇越铁路的修建,西南边疆社会的路权意识亦随之觉醒,也使滇越铁路从修筑到之后的运行,就始终伴随着边疆人民的路权声张及对交通权益维护的问题。抗战时期西南边疆的近代交通建设,不仅凸显了国民政府在西南边疆社会凝聚力的增强,也前所未有地提升了西南边疆与内地的紧密关联度。
陈征平
经济一体化、民族主义与抗战时期西南近代工业的内敛化被引量:4
2011年
西南近代工业的发生与全国相似,也是伴随近代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在帝国主义侵略与国人民族主义抗争的纠结中艰难起步。然西南地处内陆边地,其近代工业有着不同于东部沿海地区的晚发型及边缘性特征,直到抗战前,始终呈现出一种离散的、被动追随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状况。抗战爆发后,敌寇的封锁及国人的经济民族主义诉求,促成国统区以西南地区为核心的国内经济一体化运行格局,进而使西南骤然由边缘转而成为全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中心,这个过程中凸显了西南近代工业趋于内敛的发展态势。
陈征平毛立红
关键词:经济一体化民族主义内敛
近代西方宗教同化与西南边疆民族“国民”的早期塑造被引量:3
2013年
近代西方于中法战争之后对西南边疆的宗教文化同化,可以说是在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兴起之际,由外来文化影响的边疆民族向"国民"身份转化的一种契机。其间,晚清西方宗教文化的传播,首先促成了对边地民族传统"蛮夷"身份的消解;至民国,面对西方宗教传播蔓延的势头,政府及社会精英均深感忧虑。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由边疆少数民族、政府和社会几方面力量,共同开启了近代西南边疆民族由"蛮夷"向"国民"的转化历程。
陈征平苗艳丽
关键词:西方宗教边疆民族西南边疆边疆少数民族
辛亥革命前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商品经济发展形态及特点
2012年
历史上,西南边疆各少数民族多居处山地,交通险阻导致对外交往困难,物物交换成为当时较为普遍的交易形态。清代后期,由于封建经济把持,以及交通阻隔造成的交易半径狭小,尽管汉族商人对地区内跨民族交往具有促进作用,但各少数民族经济在辛亥革命前依然呈现了自成体系的基本概貌。
陈征平
关键词:物物交换汉商
20世纪上半叶西南边疆现代交通建设的基本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1884年中法战争之后,西南边疆外源型的滇越铁路于1910年以突变方式建成,然受本土物质消费水平限制,直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西南边疆的现代交通建设依然乏力。抗战时期西南边疆现代交通的超常发展,凸显了其特殊历史背景下的速成与时效特性,而战后又重归落寂;在此过程中,传统技术方式亦显现了自身的活力,驿路交通则始终持存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集聚的广袤地区。
陈征平
关键词:西南边疆现代交通突变时效
近代西南边疆的抵货、进口替代与商品流向变动
2014年
近代西南边疆社会的商品经济发展,始终伴随着边疆人民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利权的维护与声张,前期针对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侵略,发生了抵制英货及对大锡矿品的利权维护;之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断加剧,西南边疆的对日抵货也愈趋坚定。其间,由抵货衍生的国货运动,则使"进口替代"成为其时西南边疆经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征:先是有以内地国货对洋货的替代,之后则进一步演化为本地土货对进口的替代。而上述诸般,也都同时引致了西南边疆进出口商品流向的变动。
陈征平杨娟
关键词:国家主权利权
抗战时期西南边疆商贸的国内一体化表征
2015年
抗战时期西南边疆商贸活动骤然由先前的边缘转为核心,并显现了国统区范围其商贸的国内一体化趋向。而该战时背景下由社会政治因素所推动的一体化表征,大致可从国统区统一币制的推行,战时国民政府对进出口商品、物耗、物价及商品运输等统制的实施,以及内地与边疆商贸活动日益交融等三方面来把握。
陈征平
关键词:抗战时期商贸一体化统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