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0262)

作品数:9 被引量:45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唯奇郑国伟王丹丹禹晓梅赵昶灵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红河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植物
  • 4篇拟南芥
  • 3篇膜脂
  • 2篇叶片
  • 2篇英文
  • 2篇衰老
  • 2篇缺钾
  • 2篇种子
  • 1篇豆种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药物
  • 1篇叶片膜脂
  • 1篇叶片衰老
  • 1篇珍稀
  • 1篇珍稀濒危
  • 1篇珍稀濒危植物
  • 1篇脂类
  • 1篇质体
  • 1篇入侵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6篇红河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玉溪中烟种子...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9篇李唯奇
  • 3篇郑国伟
  • 2篇王丹丹
  • 2篇禹晓梅
  • 1篇陶宏征
  • 1篇陈虹颖
  • 1篇郁步竹
  • 1篇孙卫邦
  • 1篇赵昶灵
  • 1篇杨生超
  • 1篇欧阳芬
  • 1篇贾艳霞
  • 1篇陶发清
  • 1篇王荣

传媒

  • 7篇植物分类与资...
  • 1篇广西植物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年份

  • 1篇2016
  • 6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植物在缺钾胁迫中膜稳定性的变化(英文)被引量:1
2014年
植物维持膜的功能是其抵御胁迫的关键问题,而维持膜功能必须要保持膜的稳定性和合适的流动性。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植物主要是通过积累叶片膜脂和保持根部膜脂基本不变来适应长期缺钾。在本研究中,以拟南芥和其具有耐受缺钾胁迫特性的近缘种须弥芥为对象,研究了与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的双键指数(double bond index,DBI)的变化,发现长期缺钾条件下,两种植物叶片中总的DBI保持不变,根部总的DBI略有降低。同时研究了与膜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溶血磷脂的含量和DGDG/MGDG以及PC/PE这两个比值的变化,发现长期缺钾后拟南芥和须弥芥叶片中溶血磷脂的总量呈上升趋势,根部溶血磷脂总量基本保持不变;无论在对照还是缺钾条件下,拟南芥溶血磷脂的总含量要高于须弥芥。须弥芥叶片具有更高的DGDG/MGDG值,根部具有更高的PC/PE值,说明长期缺钾条件下须弥芥膜的稳定性可能更好。这可能是须弥芥耐缺钾的原因之一。
王丹丹郑国伟李唯奇
关键词:拟南芥膜流动性膜稳定性
CO_2浓度升高和不同氮源对紫茎泽兰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
2014年
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植物入侵是全世界面临的两大重要问题。CO2浓度升高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但在某些植物中,这种促进作用出现在短期高浓度CO2下,而在长期高浓度CO2处理下消失(称为CO2驯化),被认为源于高浓度CO2对光呼吸和NO-3同化的抑制。通过比较研究不同形式氮源(全氮、硝态氮)和短期(8 days)、长期(40 days)CO2浓度升高处理对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氮供应下,短期和长期CO2浓度升高均促进了紫茎泽兰的光合;氨态氮缺失情况下,长期CO2浓度升高促进紫茎泽兰的光合,而短期CO2浓度升高对紫茎泽兰的光合没有促进作用;缺NH+4下,短期高浓度CO2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长期CO2升高又使其回复到正常CO2下的较低水平。这些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并不会对长期的CO2升高产生驯化,即长期CO2升高会促进紫茎泽兰的光合作用,而且这一促进作用不受土壤中缺NH+4的影响。鉴于培养介质中缺NH+4会导致一些植物产生"CO2驯化",未来CO2浓度升高情况下,在缺NH+4的土壤中,紫茎泽兰的竞争力可能会更强。
欧阳芬郑国伟李唯奇
关键词:CO2浓度升高紫茎泽兰入侵植物
植物对低温的光合响应被引量:30
2012年
低温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低温下,植物的许多生理生化过程受到影响,而其中光合作用是对低温最敏感的过程.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理生化过程,所以研究光合作用在低温下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当前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综述了低温下植物的光合响应,主要内容包括影响低温下光合响应的因素、低温下光合响应的关键问题——能量平衡的调节,以及植物的低温光合响应信号通路,并展望了低温光合响应研究的新方向.
陶宏征赵昶灵李唯奇
关键词:光合响应能量平衡信号通路
红豆杉高产悬浮细胞系建立及其紫杉醇诱导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6年
紫杉醇是一种四环二萜酰胺类化合物,是从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分离出来的次生代谢物,是世界公认广谱、活性强的天然抗癌新药。但直接从植物中提取紫杉醇的传统生产方式,不仅产量低,且会对野生红豆杉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同时紫杉醇的化学全合成也由于其结构复杂而不具备商业价值。与之相反,细胞培养技术具有受外界影响少、生产成本低、次生代谢产物多、细胞生长周期短的优势,是目前最具前景的紫杉醇生产方式。近年来随着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紫杉醇无论在生理代谢调控、关键基因挖掘,还是新药物制剂与剂型及其类似物的开发和运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但要建立紫杉醇商业化高产体系,还必须和前人的研究经验相结合。该文对红豆杉高产悬浮细胞系建立及其紫杉醇诱导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前人对红豆杉属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相关的外植体、培养基、激素、培养条件、褐化等问题的研究,以及从代谢调节、培养方式、基因工程等多方面提高紫杉醇含量的最新进展,最后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对今后通过多种组合方式来提高紫杉醇含量的生产途径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红豆杉组织培养技术的进步,为药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生产指导。
王沐兰杨生超郁步竹李唯奇
关键词:红豆杉抗癌药物细胞培养紫杉醇诱导
分析拟南芥叶片在激素促进的衰老中内源激素变化来解析抑制磷脂酶Dα1延缓激素促进衰老的机制(英文)
2014年
采后衰老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内源和外源激素的影响。抑制拟南芥中磷脂酶Dα1(phospholipase Dα1,PLDα1)的表达后,使得外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乙烯加速的离体叶片衰老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然而,内源激素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对比分析了野生型和PLDα1缺失型两种基因型拟南芥叶片在3种不同人工老化过程中(离体诱导的、外源ABA和乙烯促进的衰老过程),内源ABA,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玉米素核苷(zeatin riboside,ZR)和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3)的含量变化。这5种激素对3种不同衰老处理方式的响应模式表明了人工老化过程存在着两个不同阶段,并且在衰老早期每种激素的变化模式相同。PLDα1功能缺失使得激素加速的衰老过程得以延缓,这与内源ABA、MeJA、ZR和IAA的含量变化有关,而与GA3的含量变化无关。同时,ZR和IAA的变化模式也说明了这两种激素的变化可能是缺失PLDα1延缓激素加速的衰老过程这一事件的原因而非结果。
贾艳霞陶发清李唯奇
关键词:叶片衰老激素拟南芥
珍稀濒危植物三棱栎种子的储藏特性鉴定被引量:1
2011年
由于三棱栎种子存在较高败育率,导致无法准确检测种子初始萌发率,因此对三棱栎种子的储藏特性一直不清楚,无法对该珍稀濒危物种提供最佳长期保存方案。本研究通过种子重力分离技术和X光成像系统检测技术,对三棱栎(Formanodendron doichangensis)的成熟种子进行优化清理,成功排除了空瘪种子对萌发实验的影响,通过研究脱水、低温和超低温对三棱栎种子活力的影响,明确鉴定了三棱栎种子的储藏特性,为该珍稀濒危物种提出最佳长期储藏方案。结果表明,种子重力分离技术有效地将三棱栎种子的饱满率从处理前的47%,提高到处理后的86%。根据国际种子储藏特性鉴定方法,三棱栎种子的含水量降到5%以下,种子活力为95%,仍与对照(92%)一致。极低含水量(<5%)的种子,在低温(-20℃)和超低温(-196℃)保藏处理3个月后,其活力仍为90%和91%。以上数据表明,三棱栎的种子能够耐受极端脱水和低温保藏,属于正常型种子,可以运用常规的种子库保存技术和储藏条件(即脱水低温条件)长期保存,该方法是珍稀濒危植物三棱栎种质资源进行长期保藏的最佳方法。
陈虹颖孙卫邦李唯奇
关键词:三棱栎耐低温
大豆种子吸胀冷害抗性与其质体膜脂不饱和度正相关(英文)被引量:1
2014年
吸胀冷害是干种子在吸胀阶段遭受低温造成不萌发的现象,结果可能造成农作物损失严重。虽然吸胀过程中细胞膜的修复是关键事件,而且细胞膜在响应水分和温度胁迫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种子吸胀过程中膜变化的过程,特别是膜流动性变化过程研究较少。本文比较了吸胀冷害耐受型(LX)和敏感型(R5)两个大豆品种在吸胀冷害过程中膜脂不饱和度(double-bond index,DBI)的变化,结果发现,LX和R5在常温(25℃)吸胀时变化趋势一致,质体膜脂DBI升高,质体外膜脂中磷脂酰甘油(phosphatidylglycerol,PG)分子DBI下降。LX和R5在低温(4℃)吸胀时DBI变化有很大差异,低温吸胀仅仅延缓了耐受型LX中质体膜脂DBI的升高,但是敏感性R5质体膜脂DBI不仅没有升高反而下降。用浓度33%的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引发没有直接引起DBI变化,但是所引起的细微而显著的变化可能为萌发做好准备。PEG引发处理后的R5在吸胀冷害后第二和第三阶段质体膜脂DBI迅速增加,这个增加模式与LX的DBI增加相似。结果表明,吸胀冷害延缓或者阻滞了质体膜脂不饱和度的升高,大豆种子的吸胀冷害抗性与质体膜脂不饱和度正相关,提高质体膜质DBI可以提高吸胀冷害抗性。
禹晓梅李唯奇
关键词:大豆种子吸胀冷害
植物适应长期缺钾——积累叶片膜脂、维持根膜脂组成不变(英文)被引量:3
2014年
环境对植物的胁迫可能是短期快速的、也可能是长期而缓慢的,而植物应对这两种胁迫的策略可能不同。膜脂组成变化是植物响应环境胁迫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响应长期胁迫和短期胁迫的样式也可能不同。植物膜脂组成对短期缺钾胁迫的响应已经有报道,但是对长期缺钾的响应如何尚且未知。我们设置了4种(5.1,0.51,0.051和0 mmol·L-1)不同的钾浓度,比较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及其生长于贫钾生境中的近缘种须弥芥(Crucihimalaya himalaica)长期缺钾后(18天)的生理和生化变化,发现须弥芥具有耐受贫钾的能力。我们进一步运用脂类组学的方法检测比较了拟南芥和须弥芥在长期缺钾胁迫下脂类组成的变化,发现:(1)两种植物叶片中总脂以及几乎所有脂类的含量明显上升;(2)两种植物都是地上部分膜脂的变化幅度大于根部膜脂的变化幅度;(3)地上部分膜脂变化幅度,须弥芥的大于拟南芥的;地下部分的膜脂变化幅度,须弥芥的小于拟南芥的;(4)拟南芥叶片和根中PA的含量显著上升,与PA相对应的是PE含量的显著下降,由此我们推测拟南芥中PA的积累主要来自于PE的水解。上述结果提示,在细胞水平上,植物主要通过积累叶片膜脂和维持根部膜脂组成基本不变来适应长期缺钾。
王丹丹郑国伟李唯奇
关键词:拟南芥膜脂
拟南芥角果衰老过程中膜脂的变化(英文)被引量:1
2014年
角果发育对某些物种的生殖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拟南芥种子附着在角果里,角果在早期发育时进行光合作用,角果成熟后开裂散落种子之前,其细胞会经历一个衰老的过程。一般植物细胞在衰老过程中要经历膜脂降解的过程,但是角果细胞衰老过程仍未知。通过比较角果衰老过程中拟南芥野生型(WS)及与膜脂代谢密切相关的磷脂酶Dδ缺失突变体(PLDδ-KO)中膜脂分子的组成情况、膜脂含量、相对含量及双键指数值,结果发现,在拟南芥角果衰老过程中:(i)质体膜脂和质体外膜脂显著下降;(ii)不同膜脂降解速率不一样,质体膜脂的降解比质体外膜脂的降解快;(iii)总的双键指数DBI下降;(iv)磷脂酶Dδ缺失突变体(PLDδ-KO)的角果膜脂组成的基本水平和变化样式与野生型(WS)非常相似。结果说明,角果在衰老过程中发生了膜脂的激烈降解。据此推测:(i)膜脂水解产物可能转移到种子中用于储藏脂三酰甘油的合成;(ii)质体膜脂相对含量下降和质体外膜脂相对含量上升导致了总的DBI下降;(iii)PLDδ参与了角果衰老中的膜脂代谢。
禹晓梅王荣李唯奇
关键词:拟南芥膜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