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2749)
- 作品数:22 被引量:142H指数:9
- 相关作者:周学平周玲玲冯哲朱华旭周聪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市中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因芯片技术研究清络痛痹颗粒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研究清络通痹颗粒(QLT)对体外培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QLT作用于FLS 72h后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QLT对FLS细胞凋亡相关通路Activation of BH3-only proteins、FAS Signaling和Apoptosis有影响,并上调了CASP8、BCL2L11、BID等促凋亡基因的表达。此外,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到血管生成、免疫调节、炎症等方面。结论:QLT改变细胞凋亡、血管生成及免疫调节等相关基因表达可能是其参与抑制FLS细胞异常增殖的作用过程。
- 黄艳王明艳周玲玲沈计荣陆燕周学平
- 关键词:基因芯片清络通痹颗粒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 中药性味相制配伍减毒的方法探要被引量:13
- 2013年
- 性味理论是认识中药与指导临床用药组方的重要理论。药物功用与毒性皆与性味密切相关,而不同的性味配伍之间又存在着各种相制关系。文章提出中药性味相制配伍减毒的思路,分析毒性与性味的相关性,阐释性味相制减毒的配伍形式及方法,探讨中药复方中性味相制配伍的减毒效应。
- 冯哲周学平
- 关键词:配伍减毒组方思路
- 基于“异类相制”理论探讨中药复方的配伍减毒作用被引量:29
- 2013年
- 复方治疗是中药临床应用的主要形式。依据临床遣药组方实际,在传统"七情"配伍理论,"君、臣、佐、使"制方原则基础上,提出"异类相制"的观点,探讨中药复方的配伍减毒作用。中药复方的配伍减毒主要通过不同性味、不同功效药物的合理配伍,以调其偏性、制其毒性,起到全面兼顾病情、增强药效、减轻或消除毒性的作用。"异类相制"配伍减毒的主要方式有寒热相制、异效相制、扶正制毒。复方配伍减毒的作用机制可从毒性的物质基础、毒性成分的代谢、毒效相关性等途径进行研究探索。
- 周学平周玲玲王旭
- 关键词:中药复方配伍减毒
- 清络通痹汤药效物质“组合筛选”库的制备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尝试建立具有"化学多样性"的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组合库。方法依据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组合筛选"思路与方法,以目前报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确切疗效的清络通痹汤为研究体系,以该组方的药味重组合分组并运用膜分离法和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法等多种分离技术代替组合化学合成路线的多样性,以多种工业化分离技术的产物为"基本构造单元"形成"构件"以创建组合库。结果在制备组合库时,不同构件中的药效物质的量不同。AB-8树脂对青藤碱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作用,同时对皂苷也有很好的精制作用;各构件中奇任醇的量因组合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各构件中都有较高量的总黄酮。结论配伍组合的不同和分离技术(制药工艺)的不同都能引起化学成分种类与数量的变化,因此需要借助一定的药效学实验对其制备进行评价,并筛选出相关的活性"构件"。
- 张新龙郭立玮周学平曹云台施栋磊潘林梅朱华旭
- 关键词:药效物质
- 清络通痹方与精简方的药效学比较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清络通痹方精简前后的药效学作用及影响机制。方法:DBA/1小鼠,复制胶原性关节炎(CIA)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清络通痹精简方组(8.4 g·kg-1),清络通痹原方组(13 g·kg-1)及雷公藤多苷片组(9 mg·kg-1),观察一般情况及关节肿胀,ig给药4周后,检测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抗Ⅱ型胶原抗体(抗CⅡ抗体)含量;踝关节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及病理评分。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关节肿胀明显,关节炎评分,TNF-α,IL-1β和抗CⅡ抗体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络通痹精简方及原方、雷公藤多苷均能明显抑制小鼠足肿胀,降低关节炎评分,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和抗CⅡ抗体水平(P<0.01,P<0.05);病理学检查提示可减轻关节病理损伤,关节总病理评分降低(P<0.01)。结论:清络通痹精简方将不同性味、不同功效药物合理配伍,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与原方相似。
- 朱亚梅周玲玲袁玉丽周聪刘慧柳璋璞陈雪周学平
- 关键词:药效比较
- 代谢组学技术在风湿免疫病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被引量:5
- 2015年
-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门全新学科,具有整体、动态、综合与分析的特点,是一种基于全局观点的整体性研究方法。该方法在中医药系列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中具有优势,目前已应用于风湿免疫病中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治疗风湿免疫病中药复方的干预机制、治疗风湿免疫病有毒中药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为挖掘难治、复杂性疾病的中医药临床疗效优势和特色提供了新方法、新途径。
- 周学平李桓
- 关键词:代谢组学风湿免疫病中医药研究
- 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配伍减毒研究策略探讨被引量:8
- 2015年
- 探讨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药配伍减毒的策略。通过分析代谢组学技术应用于中药复方配伍减毒研究的优势,提出基于代谢组学的有毒中药配伍减毒研究方法和内容。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门全新学科,具有整体、动态、综合与分析的特点。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谢组学在中药配伍减毒研究中表现出很大的应用潜力。在中药复方配伍减毒研究中应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应从基于药物代谢物组的毒性成分以及有效成分辨识、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毒性靶器官以及毒性生物标志物的确定、基于代谢组学的对证控毒作用机制探究、基于系统建模的毒性成分组合与配伍减毒活性之间关联性分析4个方面进行。代谢组学应用于复方配伍减毒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
- 李桓周学平陆艳
- 关键词:代谢组学配伍减毒
- 从物质-代谢-毒性关联视角多维度解析雷公藤复方配伍“异类相制”减轻肝损伤机制被引量:9
- 2020年
- 雷公藤是治疗风湿免疫病的常用药物,但其毒副作用明显。根据雷公藤复方临床应用实践所提出的“异类相制”理论,以清络通痹方为载体,选择临床常见的肝毒性为切入点,从物质-代谢-毒性关联视角多维度探索雷公藤复方配伍“异类相制”减轻肝损伤机制。清络通痹方配伍能调节雷公藤自身代谢和内源性糖脂代谢而发挥减毒效应;通过调控核受体-代谢酶、Nrf1-线粒体和Nrf2-抗氧化途径,改善脂质过氧化损伤、线粒体损伤和肝细胞过度自噬与凋亡,从而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不同功效药物配伍通过细胞、分子调控网络的不同环节、不同靶点发挥的减毒效应也体现了“异类相制”的特征。为方药配伍理论源头创新及指导雷公藤的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周学平周玲玲朱华旭冯哲谢彤陆艳王婧付玲
- 关键词:配伍减毒雷公藤代谢
- 雷公藤复方配伍调控CYP450酶系统减轻肝毒性的研究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从干预CYP450酶系统的角度研究雷公藤配伍不同功效药物对CYP450酶系统的影响,探讨复方配伍减毒的机制。方法:将雷公藤分别与生地黄、三七、僵蚕、青风藤配伍,大鼠灌胃给药1个月,ELISA法检测肝组织CYP450酶含量。制备雷公藤不同配伍含药血清,加入微载体立体培养的肝细胞,ELISA法检测肝细胞CYP450酶含量,Real-time PCR法检测CYP450不同亚型的表达。结果:雷公藤可显著降低大鼠肝组织和肝细胞CYP450酶含量,升高CYP1A2、CYP2E1的表达,降低CYP3A的表达(P<0.05,P<0.01)。雷公藤配伍生地黄、三七可显著升高大鼠肝组织和肝细胞CYP450酶含量(P<0.05);配伍三七可降低肝细胞CYP1A2、CYP2E1的表达(P<0.05,P<0.01),升高CYP3A的表达(P<0.05);配伍生地黄可升高CYP3A含量(P<0.05);配伍僵蚕可显著降低CYP2E1的表达(P<0.01),升高CYP3A的表达(P<0.05);配伍青风藤可使CYP1A2的表达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雷公藤复方配伍不同功效药物可调节肝细胞CYP450酶的含量,差异调控CYP450酶不同亚型的表达,从而影响雷公藤的体内代谢过程和体内物质的代谢过程,达到配伍减毒的目的。
- 周玲玲柳璋璞冯哲周聪周学平
- 关键词:雷公藤肝毒性细胞色素P450配伍
- 复方配伍效应物质基础研究路径的探讨被引量:3
- 2013年
- 配伍效应及其物质基础的研究对于分析复方的效应至关重要,文章在分析配伍效应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及主要研究模式的基础上,提出配伍效应物质基础研究应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路径进行研究,以配伍效应分析为主体研究物质构成体外与体内动态改变,判定复方配伍效应的物质基础。
- 冯哲周学平
- 关键词:复方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