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01288)
- 作品数:30 被引量:384H指数:14
- 相关作者:蔡银莺张安录杨欣马爱慧朱兰兰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大学广西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农业科学更多>>
- 生态标识对粮食价格的影响及增值贡献分析!——以大米、挂面的特征价格调查为例被引量:3
- 2014年
- 抽取武汉市6家大型连锁超市内117个大米和132个挂面为样本,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特征价格模型测算绿色标识、有机标识、无公害标识、地理标识等指标对于粮食价格的影响及其增值贡献程度。研究表明:绿色标识、有机标识、无公害标识、地理标识会对大米价格产生正向影响;绿色标识、质量标识会对挂面价格产生正向影响。得出结论:对生态标识类粮食产品的研究,既推动了粮食产品的定价,又加强了消费者对生态标识型粮食产品的认知,同时还提高了农民种植生态粮食的积极性,有效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
- 李海燕蔡银莺
- 关键词:粮食安全粮食价格生态标识特征价格模型
- 规划管制下基本农田保护的经济补偿研究综述被引量:26
- 2010年
- 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耕地资源流失速度加快的基本形势,国家实施严厉的管制制度及措施不断强化对优质农田的保护及管理。然而,采取禁止性或限制性强的规划管制制度,严格限制或剥夺管制区域内相关群体使用资源和空间的权利,如未提供相应的补偿和经济援助,将侵害相关群体的发展机会及利益,导致不同分区利益群体福利非均衡,违背环境公平。因此,可以说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使区域内土地的发展权利受到限制,给保护区内相关群体带来机会及利益的损失。如何从政策层面上探讨实现基本农田保护供给面由非均衡性向均衡性转变的补偿移转制度及举措,构建激励相容的利益分配机制,设计基本农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及重心、研究难点及实践经验、研究方法及现实需求等方面的变化对国内外当前规划管制下土地发展权利受限,基本农田保护的经济补偿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加以总结分析,为加强我国基本农田保护及构建基本农田保护的经济补偿制度提供借鉴。
- 蔡银莺张安录
- 关键词:基本农田经济补偿
- 农民关于基本农田保护及规划管制风险的认知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利用武汉市主要基本农田保护区江夏区161份农户的调查问卷,从农户视角分析现有制度存在的缺陷。结果表明,农户作为基本农田保护的直接和主要参与者,其对基本农田保护相关知识的了解相当匮乏,对于基本农田保护的意愿也并不明显,因此基本农田保护的执行浮于政策。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在基层加大基本农田保护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和时效、制定合理的经济补偿制度、充分调动农户实施基本农田保护的积极性。
- 聂鑫张银岭汪晗张安录
- 关键词:基本农田保护农民
- 基本农田规划管制下农民的土地发展权受限分析——以江夏区五里界镇为实证被引量:24
- 2012年
-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使管制区域内土地发展权受到限制及影响,给农民等相关群体带来机会及利益损失。本文以武汉市城乡交错区五里界镇基本农田保护区为例证,实地调研分析农民对于基本农田规划管制下土地发展权受限的认知、态度及差异,运用期望值函数测算出禁止农田建房、建坟、发展林果业、挖塘养鱼及闲置等土地用途管制对农民土地发展权所带来的受限损失。研究表明:①尽管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在我国已施行近二十年,但仍多停留在制度层面,农民的规划知情权及参与程度不够,存在农户不知情被动参与、缺乏经济激励机制的现实状况。②规划管制对于农民土地发展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用途的管制和生产自主性的限制上,从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建房、建坟、改园、取土、挖塘、闲置等土地用途管制出发,测算出规划管制给农民土地发展权带来的平均机会损失为20 680元/hm2;以农户认识相对淡薄、日常管制工作中发生频率较高的禁止农田发展林果业、挖塘养鱼及闲置荒芜活动的限制性损失为依据,农民土地发展权的年均机会损失在3 763.35-5 426.47元/hm2,为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的经济补偿标准提供直接的参考依据。
- 蔡银莺余元
- 关键词:基本农田土地发展权
- 国内外农田生态补偿的方式及其选择被引量:16
- 2011年
- 选择交易成本低、兼顾公平与效率又易于操作的补偿方式,实现农田生态产品的市场运作,不仅直接关乎生态补偿的效果,也是生态补偿机制能够成功实施的关键。本文尝试从权利取得、权利转移、权利弥补三个方面归纳梳理了生态补偿方式作为遏制农田生态功能恶化的一项政府管制措施,在国内外关的相关研究进展及实践情况。研究发现国外的生态补偿除农地外,在湿地、林地、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保护方面均有涉及,补偿方式主要包括权利取得、权利转移和权利弥补。我国的生态补偿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实践的领域仅限于农业和林业用地,补偿的方式也主要集中在权利弥补这一方式上。当前在国家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的契机下,借鉴国外发展模式与经验,制定出适合我国政策背景和土地资源基本国情、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农田生态补偿方式,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 杨欣蔡银莺
- 关键词:农田权力转移
- 耕地保护补偿区农民生活满意度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以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试行的典型区域为实例,运用定序logit模型进行评估研究耕地保护补偿区域农民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如下:作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试点区域,成都市受访农户的总体生活水平较高农户的生活满意度指数随村庄经济水平的上升而增加;耕地保护补偿政策使农户的生活满意度明显提高;农户个体特征和区域位置对其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相关政府部门应通过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尤其是教育设施,多样化耕地保护补偿形式,提升农户的就业率以改善农户的生活质量,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 朱兰兰蔡银莺
- 关键词:土地生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生活满意度
- 基于土地优化配置模型的耕地生态补偿框架被引量:24
- 2010年
- 耕地资源外部性和公共产品的属性决定了耕地利用的私人最优决策与社会最优决策存在不一致,难以达到土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通过土地优化配置模型分析,可知目前经济发展中缺乏考虑难以量化的生态非使用价值,解决外部性问题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是建立政府干预的耕地生态补偿机制,把生态非使用价值的部分价值补偿给农民。耕地生态补偿的核心是如何把生态非使用价值进行合理量化和确定合理补偿标准,而合理补偿标准确定能更好解决生态服务的最优的供给问题,真正使生态补偿起到对正外部供给的激励和对负外部性释放的约束作用。本文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角度探讨耕地生态补偿必要性和尝试建立耕地生态补偿的核算基本理论框架,认为耕地提供净生态效益是核算补偿的基础,但同时需要考虑地块特征、空间特征、个体特征对生态补偿影响,不断修正补偿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切实可行、现实有效的标准,确保补偿标准更能揭示个人的偏好和效用,为耕地资源的保护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科学保障。
- 马爱慧蔡银莺张安录
- 关键词:外部性生态补偿耕地
- 社会经济因素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以江西为例被引量:17
- 2011年
- 分析影响林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利于深入研究林业发展状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文中以江西为例,利用1978—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取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林业总产值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居民人均年消费、本年度营林完成投资、粮食播种面积、地区生产总值和粮食作物产量对林业总产值的影响显著。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年消费与林业产值呈负相关,其他均为正效应。建议通过增加投资、提高森林质量、加快社会转型来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 刘灵芝刘欣黄悦怡
- 关键词:林业总产值
- 中国土地用途管制绩效的时空差异性分析被引量:10
- 2013年
- 基于因子分析法,协调度模型法和比较分析法,定量分析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1996年-2010年间土地用途管制绩效的时空差异,探讨社会经济与政策制度的协调性,以期为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意见。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我国土地用途管制绩效在短期内效果显著,长期内效果逐渐减弱;结合我国粮食分区状况,从空间维度看,管制制度绩效评价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大部分属于粮食主产区,而执行效果相对较差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上都是粮食主销区;从协调度角度看,在管制制度实施的情况下,大量经济滞后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策执行过度,社会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政策制度,协调度指数大幅下降,而经济高度发达地区则大部分达到了高度协调水平。得出研究结论,根据土地用途管制绩效的时空差异和协调性分析,针对不同时段不同分区采取差异化管制政策及措施,提高管制绩效水平,完善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 曹瑞芬蔡银莺张安录张雄
- 关键词:土地管理协调度
- 基于生产函数理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
- 目的:针对目前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的不足,依托生产函数理论和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提出一种新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方法:文献综合法,图形分析法,数学推理法。结果:在生产函数理论和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基础上提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 徐唐奇鞠登平徐平平张安录
-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生产函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