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6JAGJW003)
- 作品数:12 被引量:139H指数:6
- 相关作者:贺平樊勇明周英华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贸易摩擦与新兴大国的成长——基于日美经贸摩擦和中美经贸摩擦比较研究的思考被引量:3
- 2011年
- 对外经贸摩擦贯穿于新兴国家融入国际体系的始终。贸易摩擦的轨迹都呈现出从产品到产业、从产业到汇率,再从汇率进入国家治理的体制与机制的共性。任何贸易摩擦的缓和或逐步解决,实际上都是对各自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国家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日美摩擦还是中美摩擦都证明:虽然美国在贸易摩擦的处理过程中会一时占上风,取得丰厚的经济利益,但是,来源于美国的外部压力往往能化为新兴大国推进国内改革的动力。对外贸易摩擦往往起着引导和推动新兴大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之中,应对经贸摩擦的主体和主要推动力是政府而不是企业。培育出一大批能充当国家"经济脊梁"的企业是中国应对国际经贸摩擦的战略性任务。
- 樊勇明
- 关键词:经贸摩擦
- 日美贸易摩擦中三大谈判机制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市场导向的个别领域谈判"、"日美结构性障碍协议"、"日美经济框架对话"是战后日美双方缓解贸易摩擦的三大谈判机制。对三大谈判机制及其各自内部子议题的对比研究发现,贸易谈判中外压强度和谈判有效性之间并不存在对称关系。在这些谈判机制中,美国对日外压与日本国内的内压之间形成了动态的双层博弈。内压的结构与价值诉求、利益指向是分析贸易谈判的重要变量。
- 贺平周英华
- 关键词:外压内压
- 从雁行发展模式到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日本的东亚合作构想与地区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被引量:3
- 2009年
- 日本经济高速成长以后,其在东亚经济合作中提供地区公共产品的方式和路径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分别表现为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之后的雁行发展模式、90年代中后期之后的亚洲货币与金融合作、2001年之后的自由贸易区和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在此演进过程中,日本在地区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上体现出针对性、渐进性、开放性、优势性等特征。
- 贺平
- 关键词: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亚洲货币东亚区域合作东盟国家
- 贸易摩擦争端解决中的“国退民进”:以丰田公司为例
- 2012年
- 在战后日美汽车贸易争端中,丰田等大型企业在缓解摩擦、应对外压中日益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也成为透视战略性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案例。战略性贸易摩擦涉及的产业和企业具有较长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较强的产业外溢和辐射效应,因此其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从丰田的案例可以看出,在战略性贸易摩擦中,企业在发挥自身力量实现市场多元化、提高核心竞争力、运用国际法理及其机制的同时,有必要主动借用、积极配合政府的干预和斡旋,实现"官民互补"。
- 贺平
- 关键词:贸易摩擦国退民进汽车产业日美关系
- 对日本大国战略成败的思考被引量:5
- 2010年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提出的大国战略已经在实践中陷于破产。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对经济力量的误读和误用,与美国的单边结盟,国内政治的世袭体制以及根深蒂固的岛国心理。
- 樊勇明
- 多边贸易体制下日美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在多边贸易体制的框架下,战后日美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由双边领域的"规则导向型"谈判向克林顿政府前期的"结果导向型"谈判倾斜,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又逐渐转向多边和双边并重的"规则导向型"谈判。多边规则与国际法在日本这一"非诉讼社会"不断内化。WTO成立之后,日本在应对与美贸易摩擦中日益显示出"进攻性法律主义"的特征。上述转变是日本努力成为"正常国家"和"普通国家"并寻求更为平等和独立的对美关系的表现之一,也是战后日美关系整体变化的一个缩影。
- 贺平
- 关键词:多边贸易体制日美贸易摩擦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
- 从国际公共产品到区域性公共产品——区域合作理论的新增长点被引量:87
- 2010年
- 区域性公共产品概念是对国际公共产品概念的继承和发展。深化对区域性公共产品的理论建构是当前国际关系学研究的新热点之一。经济学中的公共产品理论与地区主义的五阶段说和功能主义的"溢出"说相融合,为传统的区域合作理论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公共产品消费中"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为选取区域合作的内容设定了较为客观的标准。公共产品的成本-收益分析则从经济学的角度较为科学地说明了驱动有关国家开展区域合作的内在动力。此外,公共产品理论中有关外部性的论述还可解决域外大国参与区域合作的难题。
- 樊勇明
- 关键词:区域性公共产品地区主义功能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 日美贸易摩擦中的美国“对日修正主义”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产生的日本异质论及美国"对日修正主义"是日美经贸摩擦延伸至体制领域的重要表现。它既是冷战结束前后国际政治格局变化和美国国内政治气候变迁的产物,又具有深刻的学术和舆论背景。美国"对日修正主义"者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差异、日本政治经济体制及其相应政策手段的特殊性、美国对日贸易策略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其理论观点,在美国舆论界、学术界和决策层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贺平
- 关键词:日美贸易摩擦
- 尼克松政府初期美国放宽对华经济管制的政策评析被引量:2
- 2009年
- 放宽对华经济管制是美国政府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对华政策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尼克松政府初期放宽对华经济管制主要出于三大战略考量:打好"中国牌",构建"大三角关系";释放示好信号,缓和美中紧张局势;争取经贸实利,挽救经济颓势,其中尤以第一个战略考量为重点和核心。为此,尼克松执政后至其首次访华前,美国政府逐步采取了若干主动放宽对华经济管制的措施。与之相对应,中方对美方的系列举动,经历了一个从"不解决大问题,小问题不干"到求同存异、寻求突破的明显转变。从政策效用和影响评估来看,这一政策调整对中美双方缓和敌意、增加接触、建立互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贺平
- 关键词:尼克松政府美国对华政策经济管制冷战
- 美日FTA/EPA:进程、焦点、前景被引量:6
- 2009年
- 拟议中的美日FTA/EPA对两国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区域经济合作中"竞争性自由化"的体现,也是日本推进农业自由化和加速国内规制改革的重要机制,对于亚太地区的日美同盟以及推动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但相比与第三方的经济合作协议,美日FTA/EPA谈判进程仍相对滞缓,目前尚停留于国内政策讨论的初始阶段。农产品市场开放等焦点问题仍是难以跨越的障碍,同时,美日FTA/EPA谈判还受到两国国内政局变动的深刻影响。推动美日FTA/EPA的若干积极因素主要表现为两国产业界的支持、较为完善的既有谈判架构、日本国内对美国经贸外压的善意接纳等。
- 贺平
- 关键词:美日关系竞争性自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