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6Z317)
- 作品数:22 被引量:48H指数:5
- 相关作者:李继定陈剑陈翠仙林阳政陈金勋更多>>
-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湘潭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 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膜制备及其渗透汽化分离碳酸二甲酯/甲醇
- 制备了一系列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PDMS)膜及ZSM-5沸石填充PDMS复合膜,用于渗透汽化法分离甲醇/碳酸二甲酯混合物,考察了C6-530双组分硅橡胶A/B组分比例、后处理温度、沸石填充浓度、操作温度对渗透汽化分离性能...
- 王蕾李继定韩小龙
- 关键词:渗透汽化
- 文献传递
- 油脂工业的重大节能技术——膜分离回收油脂浸取溶剂的研究进展
- 采用膜分离技术代替传统蒸发回收植物油浸取时的溶剂,由于溶剂没有相变过程,可大幅度的降低能耗,因此用膜法来回收溶剂是膜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又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本文论述了膜分离技术在溶剂回收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指出在应用过程...
- 蔡卫滨朴香兰王保国李继定朱慎林
- 关键词:膜分离纳滤浸取溶剂回收
- 文献传递
- 改性PDMS/PVDF复合膜对丙烷/氮气分离性能研究
- 2010年
- 以相转化法制备的聚偏氟乙烯(PVDF)多孔膜为底膜,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分离层膜材料,涂覆法制备了PDMS/PVDF平板复合膜.将PVDF底膜进行等离子体接枝处理,提高PVDF底膜与PDMS选择层的结合力.研究了体系温度,压力,原料气的组成等因素对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随着体系温度升高,丙烷(C3H8)的渗透通量减小,而氮气(N2)的渗透通量增大.随着体系的压力增大,C3H8的渗透通量增加,N2的渗透通量几乎不变,分离因子增大.原料气中C3H8的含量增加,渗透通量增大,分离因子也增加.在温度为25℃,压力为0.3MPa,混合气中C3H8含量为10mol%时,制备复合膜的渗透通量为1.625×10-2(c.cm-2.s),分离因子为21.56.
- 王汉玉邓大跃韩璐李继定
- 关键词: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偏氟乙烯
- 聚氨酯脲和聚氨酯酰亚胺膜的制备与渗透汽化芳烃/烷烃分离性能研究被引量:9
- 2009年
- 通过两步聚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以聚己二酸乙二醇酯(PEA)为软段的聚氨酯脲(PUU)和聚氨酯酰亚胺(PUI)膜材料,用FT-IR,NMR和DSC等方法对两种膜材料的分子结构及性质等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两种膜对芳烃/烷烃混合物的渗透汽化分离性能.结果表明,两种膜都对芳烃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渗透性,在相同的条件下,PUU膜的渗透通量比PUI膜更大而分离因子更小.对于苯的浓度为50%的苯/环己烷混合物分离体系,45℃时PUI膜的渗透通量为18.6kg·μm/(m2.h),分离因子为7.3;而对于苯/正己烷混合物分离体系,渗透通量则为22.4kg·μm/(m2.h),分离因子为15.2.
- 叶宏李继定林阳政陈剑陈翠仙
- 关键词:聚氨酯脲聚氨酯酰亚胺渗透汽化膜分离
- PDMS/PEI复合膜对FCC汽油的脱硫性能 (Ⅰ)制膜条件影响被引量:6
- 2009年
- 以聚醚酰亚胺(PEI)超滤膜为支撑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复合层,制备PDMS/PEI渗透汽化复合膜对流体催化裂化(FCC)汽油脱硫.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ATR)对PDMS/PEI复合膜表面进行了结构分析,考察了交联前后官能团的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复合膜表面和断面的形态.将制备的复合膜应用于正庚烷和噻吩体系,研究了不同聚合物PDMS浓度、交联剂浓度,交联温度和交联时间对分离性能的影响,从而得到最佳制膜条件,并考察了膜的溶胀性和在长时间操作下的稳定性.
- 陈剑陈金勋李继定亓荣彬陈翠仙
- 关键词:渗透汽化汽油脱硫
- 氯硅烷改性ZSM-5填充PDMS复合膜渗透汽化透醇性能
- 采用十二烷基三氯硅烷对ZSM-5型沸石进行表面修饰改性,并用FT-IR,CA和BET等对改性前后的沸石特征进行分析表征,改性后的沸石表面憎水性增强,比表面积有所下降。将改性后的沸石填充到硅橡胶中制备出了PDMS/ZSM-...
- 韩小龙李继定王蕾杨基础
- 关键词:ZSM-5PDMS氯硅烷渗透汽化
- 文献传递
- PDMS/PEI复合膜对FCC汽油的脱硫性能(Ⅴ)传质过程研究
- 2011年
- 为了得到渗透物小分子在聚合物膜内的溶解和扩散性质,进而研究膜分离机理并指导膜材料选择,本文选用反相气相色谱法研究溶剂与聚合物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在80~100℃温度范围内,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噻吩、2-甲基噻吩、2,5-二甲基噻吩、丁硫醚、丁硫醇五种典型的形态硫及正庚烷在硅橡胶中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和扩散系数,对比膜分离性能的实验数据,分析了不同分子结构及其特点对于聚合物/溶剂体系溶解扩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有机硫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和无限扩散系数都增大.在同一温度下,无限稀释活度系数顺序是:噻吩<2-甲基噻吩<2,5-二甲基噻吩<正庚烷<正丁硫醚<正丁硫醇,无限稀释扩散系数顺序为:噻吩>2-甲基噻吩>2,5-二甲基噻吩>正丁硫醇>正庚烷>正丁硫醚.该成果为膜法汽油脱硫深入研究和工业应用奠定了基础.
- 陈剑宋光武陈金勋唐飞杨正金展侠李继定
- 关键词:PDMS活度系数汽油脱硫
- 油脂工业的重大节能技术——膜分离回收油脂浸取溶剂的研究进展
- 2009年
- 采用膜分离技术代替传统蒸发回收植物油浸取时的溶剂,由于溶剂没有相变过程,可大幅度的降低能耗,因此用膜法来回收溶剂是膜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又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本文论述了膜分离技术在溶剂回收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指出在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 蔡卫滨朴香兰王保国李继定朱慎林
- 关键词:膜分离纳滤浸取溶剂回收
- PDMS/PEI复合膜对FCC汽油的脱硫性能(Ⅲ) 放大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渗透汽化是一种新型高效的膜分离技术,尤其在汽油深度脱硫技术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以PEI超滤膜为支撑层,PDMS为复合层,制备PDMS/PEI渗透汽化FCC汽油脱硫复合膜.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ATR)对其进行了结构分析,考察了交联前后官能团的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复合膜表面和断面的形态.在以前的工作基础上,将制备的PDMS/PEI复合膜应用于放大实验,在不同的料液体系中考察膜的渗透汽化性能.结果表明,对于正庚烷/噻吩体系,在80℃下连续操作28 h,料液硫含量从200 ng/μL降到10 ng/μL,其平均通量为0.78 kg/(m2.h),平均富硫因子为7.6.对于汽油加噻吩体系,平均渗透通量为0.06 kg/(m2.h),平均富硫因子为4.8.该成果为膜法汽油脱硫深入研究和工业应用奠定了基础.
- 陈金勋陈剑李继定林阳政陈翠仙
- 关键词:PDMS渗透汽化汽油脱硫噻吩
- 渗透汽化分离醇-醚及醇-酯物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9年
- 综述了分离醇-醚、醇-酯物系所使用的膜,主要包括纤维素类、壳聚糖类、聚乙烯醇类、芳香聚合物类膜和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膜的渗透汽化性能。聚乙烯醇类膜的分离因子大而渗透通量小;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膜的分离因子和渗透通量都基本复合工业应用的要求,但膜的稳定性较差。对比了交联、共混、小分子无机物填充和表面改性等多种膜制备和改性手段对膜的渗透汽化分离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膜的物理化学结构特性与其渗透汽化分离性能的关系;半互穿网络结构可以增加聚合物膜的自由体积,而使渗透通量显著提高;小分子硅钨酸填充壳聚糖膜的分离因子和渗透通量均基本达到工业应用的要求。
- 王蕾唐飞韩小龙陈剑李继定
- 关键词:渗透汽化纤维素壳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