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9305)
-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2
- 相关作者:杜艳春岑小波陈珂华晓萍邱爽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53^(+/-)基因敲除小鼠对尿烷致癌性验证试验的敏感性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通过尿烷多次给药初步验证自主建立的P53^(+/-)基因敲除小鼠(B6-Trp^(tm1)/NIFDC)模型是否比野生型C57BL/6小鼠对尿烷敏感,为国内用于药物临床前安全评价致癌实验短期体内试验提供可用的基因修饰动物模型。方法:在C57BL/6来源的ES细胞中,通过打靶技术敲除p53基因的第2~5外显子后对获得的P53^(+/-)基因敲除小鼠进行PCR基因型鉴定,再与普通C57BL/6小鼠杂交,获得的后代再通过PCR筛选获得基因敲除动物(命名为B6-Trp^(tm1)/NIFDC)。尿烷验证试验共设计3个组,阴性对照组(野生型小鼠):给予生理盐水,尿烷组1(P53^(+/-)敲除小鼠):给予尿烷,尿烷组2(野生型小鼠):给予尿烷,给药方式为腹腔注射共给药3次,给药剂量为1 000 mg·kg^(-1)。给药后第8周开始肿瘤触诊观察,每周1次。给药后6个月后进行计划剖解,通过大体剖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评价P53^(+/-)敲除小鼠对尿烷致癌作用的敏感性。结果:成功获得杂合的P53^(+/-)基因敲除小鼠,给予尿烷后可诱发P53^(+/-)敲除小鼠发生肝脏血管扩张、肺腺瘤、颌下腺血管瘤及脾脏淋巴瘤,病变发生率分别为94.4%、33.3%、5.6%、5.6%;野生型小鼠肝脏血管扩张及肺脏腺瘤的发生率分别为36.8%、10.5%;阴性对照组无肿瘤发生。结论:本研究初步验证自主建立的P53^(+/-)基因敲除小鼠对尿烷的致癌敏感性高于野生型小鼠,该模型有望将来是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致癌性实验短期体内试验候选模型之一。
- 霍桂桃杨艳伟刘甦苏范志云吕建军周舒雅李芊芊林志屈哲张頔祝清芬国明汪巨峰范昌发
- 关键词:基因敲除小鼠药物安全性评价
- C57-ras转基因小鼠模型的MNU验证实验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建立国内用于药物临床前安全评价致癌性实验替代方法的C57-ras转基因小鼠模型,并通过甲基亚硝基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进行初步验证。方法:C57-ras转基因雄性小鼠与BALB/c雌性小鼠杂交,子代通过PCR进行基因型检测,获得C57-ras转基因和野生型小鼠。实验设定2个剂量,75 mg·kg-1MNU和150 mg·kg-1MNU单次腹腔注射给药,共5个组,其中75 mg·kg-1MNU设3个组:(1)转基因小鼠MNU组;(2)野生型小鼠溶媒组;(3)野生型小鼠MNU组;150 mg·kg-1MNU设2个组:(1)转基因小鼠MNU组;(2)野生型小鼠MNU组。其中溶媒组给予同等体积柠檬酸缓冲液,给药后观察29周,观察动物一般症状、生存率、肿物出现时间及大体剖检观察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75 mg·kg-1MNU给药组小鼠生存率高于150 mg·kg-1MNU。75 mg·kg-1MNU给药后诱发C57-ras转基因小鼠发生淋巴瘤;150 mg·kg-1MNU给药后诱发C57-ras转基因小鼠发生淋巴瘤、肺脏腺瘤和直肠纤维肉瘤。野生型动物溶媒组和野生型动物MNU组均无肿瘤发生。结论:初步验证了自主建立的C57-ras转基因小鼠模型,该模型是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致癌性实验快速替代实验候选模型之一。
- 吕建军刘甦苏左琴周舒雅杨艳伟张頔汪巨峰范昌发
- 关键词:转基因小鼠甲基亚硝基脲
- 5-LO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RAW264.7细胞中的表达的初步研究
- 2010年
- 目的构建5-LO真核表达载体并初步研究其在RAW264.7细胞中的表达,为建立5-LO高表达转基因小鼠模型提供表达载体。方法从人全血标本中提取细胞总RNA,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扩增5-LO基因,分别构建5-LO目的基因的克隆载体与表达载体,提取质粒,进行酶切、PCR和DNA测序鉴定,将重组融合表达载体pEGFP-5-LO稳定转染RAW264.7细胞,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EGFP-5-LO的表达情况。结果构建了重组克隆载体pUCm-5-LO和真核表达载体pEGFP-5-LO,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正确;转染细胞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pEGFP-5-LO融合蛋白的表达,RT—PCR和Westemblot结果表明转染pEGFP.5-LO的RAW264.7细胞中有5-LO的表达。结论成功克隆了5-LO基因,构建的表达载体pEGFP-5-LO在RAW264.7细胞中表达5-LO蛋白,为进一步5-LO高表达转基因鼠模型的建立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 吴红联张梅英王惟王禄增
- 关键词:5-脂氧化酶基因克隆真核表达RAW264.7细胞
- 不同周龄SD大鼠外耳道腺结构与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大鼠外耳道腺的正常组织结构及年龄组间,雌雄动物间有无差异,以期为药物评价过程中药物对耳腺影响的评价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将20只同龄SD大鼠随即分为A和B两组,每组均雌雄各半,分别与12周和17周龄处死,取外耳道腺进行病理学分析。观察外耳道腺在不同年龄组间、雌雄组间有无区别。结果:A组动物雌雄组间外耳道腺的组织结构无明显差异。B组动物雌雄动物间外耳道腺的组织结构无明显差异。A组雌性动物与B组雌性动物间外耳道腺的组织结构无明显差异。A组雄性动物与B组雄性动物间外耳道腺的组织结构无明显差异。结论:SD大鼠外耳道腺的组织结构在雌雄动物间及年龄在12周及17周间无明显差异,因此在进行药物对耳腺的影响的评价过程中12周龄和17周龄的受试大鼠所得到的结果应具备可比性。
- 杜艳春邱爽陈珂华晓萍李宏霞岑小波王莉石桂秀胡春燕
- 关键词:SD大鼠药物
- 尿中肾损伤分子1水平升高对大鼠早期肾损伤的预测作用被引量:15
- 2012年
- 目的评价尿中肾损伤分子1(KIM-1)对大鼠早期肾损伤的预测作用。方法制备顺铂、庆大霉素和环孢素诱导的大鼠肾损伤模型。顺铂模型大鼠于单次ip给药后第3,5,6和7天,庆大霉素模型于首次ip给药后第3,7,10和13天,环孢素模型于首次ig给药后第8,15,36和53天通过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各组大鼠于处死前24 h收集尿液。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及尿肌酐(UCr)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尿KIM-1水平,HE染色进行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顺铂模型大鼠单次给药后第3天肾组织病理改变不明显,而尿KIM-1升高了4.7倍,SCr和BUN升高了0.3和0.7倍;第5和6天,KIM-1升高了10.0和8.7倍,SCr升高了1.9和3.3倍,BUN升高了3.0和5.1倍,第5天肾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第7天,KIM-1水平升高了16.5倍,SCr和BUN水平略降,为正常对照组的1.2和3.0倍。庆大霉素模型大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于首次给药后第7天,SCr和BUN水平和肾组织未见明显改变,KIM-1水平升高了2.6倍;第10和13天,SCr水平升高了1.7和1.6倍,BUN升高了2.0和1.9倍,KIM-1升高了12.5和33.9倍,第10天肾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环孢素模型大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第8天,SCr和BUN水平和肾组织未见异常,KIM-1升高了正常对照组的0.6倍;第15,36和53天,KIM-1分别升高了1.7,4.3和9.3倍,SCr分别为1.0,1.0和1.2倍,BUN分别升高了0.4,0.6和1.2倍,肾组织在第53天时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顺铂模型组SCr,BUN和KIM-1的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4,0.953和0.979,庆大霉素模型组SCr,BUN和KIM-1的AUC分别为0.877,0.713和0.932,环孢素模型组SCr,BUN和KIM-1的AUC分别为0.668,0.766和0.976。结论在顺铂、庆大霉素和环孢素诱导的肾损伤模型中,尿KIM-1可用于早期肾损伤的预测。
- 申俊刘妍张金晓高绪聪周飞姜凌张建军张宗鹏
- 关键词:肾损伤肾损伤分子1顺铂庆大霉素环孢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