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GD98-02-03)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5
相关作者:李适宇胡嘉镗张恒耿兵绪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达尔豪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通量
  • 3篇数值模拟
  • 3篇珠江口
  • 3篇珠江三角洲河...
  • 3篇值模拟
  • 2篇数值模拟研究
  • 2篇夏季
  • 1篇悬浮泥沙
  • 1篇水沙
  • 1篇水沙通量
  • 1篇水质
  • 1篇水质模型
  • 1篇泥沙
  • 1篇缺氧
  • 1篇珠江三角
  • 1篇珠江三角洲
  • 1篇污染
  • 1篇污染物
  • 1篇污染物通量
  • 1篇无机氮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
  • 1篇达尔豪斯大学

作者

  • 5篇李适宇
  • 3篇胡嘉镗
  • 2篇张恒
  • 1篇耿兵绪

传媒

  • 2篇水利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珠江三角洲河网与河口区CBOD及TN和TP通量的模拟被引量:5
2012年
基于一维河网与三维河口耦合水质模型,以1998年6月(丰水期)、1999年1月(枯水期)为案例计算分析珠江三角洲河网与河口区的碳质生化需氧量(CBOD)、总氮(TN)和总磷(TP)通量。结果表明,河网和河口区的污染物通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在丰水期,河网区污染物的外源输入主要由上游输入的污染物通量(上游通量)贡献;经八大口门输入河口区的污染物通量(入河口通量)是河口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在枯水期,河网区污染物的外源输入主要由河网污染负荷贡献;入河口通量是河口区TN、TP的主要来源,而河口区的CBOD主要来自河口污染负荷。丰水期的污染物上游通量、入河口通量分别是枯水期的8.0~20.2、15.1~21.5倍,同时,丰水期输入南海的污染物通量(入海通量)是枯水期的6.4~9.1倍。污染物主要经东四口门输入河口区,就各口门而言,虎门、磨刀门和蕉门是最主要的输入口门。总体上,河网和河口区对于CBOD、TN、TP均表现出"汇"的作用。
胡嘉镗李适宇耿兵绪裴木凤
关键词:感潮河网珠江口通量
模拟珠江河网的污染物通量及外源输入对入河口通量的贡献被引量:6
2012年
基于一维河网与三维河口耦合水质模型,模拟计算了2000年珠江上游输入河网以及河网输入河口的碳质生化需氧量(CBOD)、氨氮(NH4)、硝态氮与亚硝态氮(NO3)和无机磷(IP)等污染物通量,并结合数值实验,量化了外源输入(包括入河网污染物通量与河网污染负荷)对入河口污染物通量对河网区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河网区的污染物通量由入河网通量与河网污染负荷共同控制,通量分配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上游各水系中,以西江的通量最大,约占入河网通量的71%~81%;8个入海口门中,以虎门、磨刀门的通量最大,两者共承接超过一半的入河口通量.此外,数值实验表明,入河网通量与河网污染负荷对CBOD、氨氮的入河口通量均有显著贡献,而硝态氮与亚硝态氮、IP的入河口通量则主要来自入河网通量;磨刀门、虎门分别是入河网通量、河网污染负荷最主要的输出口门.基于模型,亦针对入河口CBOD、氨氮通量对河网污染负荷的响应关系进行了探讨.
胡嘉镗李适宇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河网数值模拟无机氮无机磷
基于改进的RCA水质模型对珠江口夏季缺氧及初级生产力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针对珠江口藻类生长受泥沙遮光限制明显的问题,对RCA(row and column of Aesop)三维水质模型进行改进,加入泥沙模块及悬沙遮光对藻类生长的限制作用。应用改进的RCA水质模型,对珠江口的营养盐、浮游植物及溶解氧进行模拟研究,结果显示,改进的RCA水质模型较好地再现了洪季珠江口营养盐、浮游植物和溶解氧在水平及垂向上的空间分布,这表明该水质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珠江河口中生态因子的关键过程。珠江口的缺氧现象在物理和生化过程的共同作用下,被限制在伶仃洋的西滩和中滩及磨刀门海域。在洪季,大量冲淡水进入珠江口形成锋面,颗粒态有机物(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POM)在锋面的影响下,大量集中沉降在伶仃洋的西滩及中滩特定区域及磨刀门外,产生较高的底泥耗氧率(sediment oxygen demand,SOD)。而在高SOD的区域,水体分层通常也较明显,因而产生缺氧现象。另一方面,伶仃洋水体中磷的限制作用明显,加上悬浮泥沙的遮光作用,不利于浮游植物生长,使得初级生产力低;而在陆架上,悬沙浓度减少使初级生产力增加,但由于海源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的沉积分散于整个陆架上,无法产生伶仃洋内的高SOD区域,加上水体分层不明显,并没有产生缺氧现象。
张恒李适宇
关键词:珠江口
夏季珠江口溶解氧垂向输运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通过建立一个珠江口三维水质模型,对夏季珠江口溶解氧垂向输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潮汐、风及上升流间歇性破坏层化,令溶解氧垂向对流及扩散通量的方向和大小随潮汐发生周期性变化。在西四口门海域,由于水体层化稳定,垂向上对流及扩散作用产生的溶解氧输运通量都较小,且相互平衡;在伶仃洋内的深槽,径流与潮汐的相互作用强烈,层化被间歇性地打破,溶解氧的垂向对流通量大于扩散通量,导致底层溶解氧浓度产生波动;在伶仃洋内的西部浅滩上,层化相对稳定,溶解氧的垂向扩散通量大于对流通量。这表明在珠江口不同区域,垂向的对流扩散作用对溶解氧垂向输运起不同作用,从而影响表底层溶解氧的浓度。
张恒李适宇
关键词:珠江口扩散通量
珠江三角洲河网与河口夏季水沙通量的模拟被引量:8
2009年
本文利用一、三维水动力与泥沙耦合模型,计算珠江三角洲河网与河口夏季水沙通量,构建其收支模式,并分析水沙迁移路径与泥沙沉积特征。研究表明,西江为最主要的水沙输入源,磨刀门为最主要的水沙输出口门,蕉门次之。夏季泥沙以淤积为主,上游汇入的泥沙,有39.4%沉积于河网区,其余60.6%经八大口门输入珠江口后,有59.5%发生沉积,另外1.1%输入外海。河网区的水沙输送由径流控制,而河口区则由径流、潮汐、季风等因素控制。河网区各区域的沉积特点因动力条件的差异而呈现不同的规律,大量泥沙在西江干流、虎门水道淤积。珠江口中以内伶仃洋与磨刀门海域的沉积量最大,泥沙在西滩周边和磨刀门海域快速沉积,其中磨刀门海域淤积最为强烈。
胡嘉镗李适宇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悬浮泥沙通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