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1542)
- 作品数:10 被引量:40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辉叶卓鹏蔡梅钦郭英秦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矢状窦旁孤立性纤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总结分析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cSFT)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2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矢状窦旁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磁共振成像(MRI)、病理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并作文献复习。患者因进行性左下肢乏力1年余入院,MRI显示右侧额顶部大脑镰旁巨大占位,与硬脑膜相连,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并侵犯上矢状窦。结果对患者右侧额顶部马蹄形切口,骨窗跨过中线,术中见肿瘤与脑组织边界清楚,血供非常丰富,与硬脑膜、上矢状窦及大脑镰黏连紧密,并侵犯上矢状窦,大小约6.0 cm×6.0 cm×6.0 cm,不规则,呈灰红色,质韧。分块完全切除肿瘤,术后未见并发症。病理显示肿瘤由梭形和短梭形细胞弥漫增生构成,呈分叶状,部分区域细胞密集,部分区域细胞稀疏,稀疏区见较多胶原纤维,其内血管有玻璃样变性,密集区灶性区域有血管外皮瘤样结构,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少见,免疫组化vimentin(+)、CD34(+),S100(-),EMA(-);随访1年,左下肢肌力基本恢复,未见复发。结论 MRI影像上cSFT很难与颅内脑膜瘤鉴别;免疫组化对cSFT的诊断有极其重要意义,cSFT呈vimentin、CD34、CD99及bcl-2阳性,而S100、EMA阴性;手术完全切除是治疗cSFT的最佳方案,是否全切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应做长期密切随访。
- 叶卓鹏王辉秦峰蔡梅钦郭英
-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组织化学
- MicroRNA-21促进大鼠雪旺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神经损伤后microRNA-21(miR-21)促进雪旺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1的表达。通过脂质体介导将人工合成的miR-21模拟物(mimic)及其阴性对照转染大鼠雪旺细胞,CCK-8法检测转染miR-21的雪旺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miR-21对雪旺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使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蛋白(TGFBI)和cyclin D1的表达水平。结果:miR-21在损伤模型组中的表达分别为假手术组和正常神经组织的(7.87±0.75)和(7.75±0.80)倍(P<0.01)。miR-21 mimic组miR-21的表达分别为对照组和空白组的(2.21±0.14)和(2.29±0.21)倍(P<0.05)。转染48 h后miR-21 mimic组CCK-8实验的A450值较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增高(P<0.05)。实验组细胞增殖指数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21后48 h实验组细胞TGFBI明显降低,cyclin D1表达增多(P<0.05)。结论:miR-21可促进雪旺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TGFBI的表达有关。
- 宁昕杰王辉陆新华罗骏成巴越洋
- 关键词:微小RNA-21雪旺细胞周围神经损伤神经再生
- 320排CT血管造影对颅内微小动脉瘤检出能力的初步探讨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初步探讨320排CT三维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微小动脉瘤(<3 mm)的检出能力。方法共59例患者于起病3 d内完成320排CTA检查,并随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或手术治疗。以DSA结果及术中所见为标准,计算320排3D-CTA对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检出率,并研究320排CTA对其检出的动脉瘤判断为微小动脉瘤的准确性。结果 320排CTA共检出颅内动脉瘤47个,对微小动脉瘤和较大动脉瘤(≥3 mm)的检出率分别为86.7%和93.8%,两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320排CTA能够将检出的动脉瘤准确测量并判定为微小动脉瘤(敏感性84.6%,特异性96.7%,准确性93.0%)。结论 320排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效能较高,能够准确检出既往诊断困难的颅内微小动脉瘤。320排CTA或能成为诊治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
- 叶卓鹏陈川秦峰蔡梅钦王辉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敏感性
- 术中超声联合术中荧光造影辅助切除脑动静脉畸形被引量:3
- 2014年
- 目前,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治疗有显微手术、血管内栓塞、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治疗等多种手段,其中手术切除是最主要且最彻底的治疗方法[1-2].术中准确了解病变边界及辨明血管性质是AVM手术成功的关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术中超声联合术中荧光造影辅助切除脑AVM 1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王辉叶卓鹏黄振超罗伦陈川郭英
-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荧光造影术中超声联合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AVM
- 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颈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颈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颈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17例,其中神经鞘瘤12例,神经纤维瘤3例,脊膜瘤2例。结果:17例均完全切除肿瘤。随访6~48个月,无新的神经功能损害及并发症,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未见脊柱畸形,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偏于一侧,位于脊髓的侧面或侧背面生长的颈髓外硬膜下肿瘤,经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且有利于脊柱的稳定性的优点,是一种好方法。
- 叶卓鹏秦峰蔡梅钦何海勇石德金郭英
- 关键词:硬膜外肿瘤显微手术
- 术中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占位性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评价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颅内占位性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头颅CT、MRI证实的26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患者术前CT或MRI与术中实时超声显示的病变范围、病变周围组织变化的差异;对其中17例脑内实体性占位病灶的矢状位、冠状位和轴位径线进行测量并计算体积,与术前影像学结果进行对比;通过术中超声指导手术切除占位病变,与术后MRI对比,总结手术全切率。结果术中超声对26例患者的病灶范围、周围脑组织变化情况及病变的血流分布情况均能有效显示,并与术前CT或MRI结果一致;且术中超声对实体性占位体积的测量结果与术前影像学结果相一致(t=1.757,P>0.05),术后经超声探查未发现术腔残留,与术后头颅MRI复查对比证实术中超声引导下的占位全切除率为93%。结论术中超声对颅内病灶定位的准确性与CT、MRI相当,并且能实时便捷地在术中应用,指导神经外科微创手术治疗。
- 黄振超王辉李文胜蔡梅钦秦峰郭英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颅内动静脉畸形脑脓肿神经外科手术术中超声
- 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猴雪旺细胞的构建与鉴定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构建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uman glial cell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hGDNF)基因修饰的猴雪旺细胞稳定细胞系。方法以pUC19-hGDNF为模板,扩增含hGDNF基因序列,将其插入质粒pBABEpuro,构建pBABE-puro-hGDNF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鉴定及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从恒河猴提取、培养、纯化雪旺细胞。包装病毒,利用含hGDNF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转染雪旺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hGDNF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PCR产物hGDNF基因编码序列大小约596 bp。重组表达载体经双酶切鉴定,含有1条596 bp的特异性条带,其基因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hGDNF基因序列片段相同,提示hGDNF基因成功转入逆转录病毒。逆转录病毒转染的雪旺细胞hGDNF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未转染雪旺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hGDNF基因修饰的猴雪旺细胞稳定细胞系,能长期稳定高效释放hGDNF,为进一步将其应用于神经损伤修复奠定了基础。
- 巴越洋王辉宁昕杰
- 关键词:重组逆转录病毒雪旺细胞恒河猴
- 磁共振波谱(MRS)对胶质瘤切除程度评估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术前后MRS在胶质瘤手术切除程度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胶质瘤患者术前术后行常规MRI和3D多体素MRS检查,计算术前后的Cho/Cr和Cho/NAA的比值,寻找相等或相近的Cho/Cr和Cho/NAA比值,结合体素所在层面的位置,建立对应关系,从而评价术后切除到达范围。同时术中收集"瘤周组织"作病理检查,评估切除程度,与3D多体素MRS评估结果相比较。结果16例病人收集到完整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有11例,病理评估为3例全切除,8例为大部分切除;3D多体素MRS评估为2例全切除,9例为大部分切除,评估结果与术后病理评估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创性评估胶质瘤切除程度是MRS的一项新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 梁朝峰王辉邹艳李文胜康庄蔡梅钦郭英
-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胶质瘤切除程度
- 颅内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策略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初步探讨颅内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策略。方法对2005年8月到2010年3月间收治的5例颅内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畸形病例的临床分类、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均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包括AVM团内型1例,AVM血流相关型2例,AVM无关型2例。2例患者一期手术夹闭责任动脉瘤并同时切除AVM,1例栓塞动脉瘤后二期手术切除AVM,1例患者栓塞动脉瘤后,二期伽马刀治疗丘脑AVM,另1例手术切除AVM病灶,二期手术夹闭动脉瘤。5例病例复查DSA均未见动脉瘤或畸形血管团残留。结论此类病例中,动脉瘤与动静脉畸形的解剖特点和构筑关系往往比较复杂。针对不同临床特点的病例,应采取合理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以得到理想的疗效。
- 陈川黄振超龚瑾叶卓鹏王辉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
- miR-21在周围神经损伤时调控雪旺细胞凋亡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伤时,微小RNA-21(microRNA-21,miR-21)与雪旺细胞(SC)凋亡的关系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动物模型中miR-21以及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的表达情况;通过将miR-21类似物(miR-21-mimic)、miR-21抑制物(miR-21-inhibitor)和阴性对照miRNA(negative control miRNA,NC-miRNA)转染入RSC96细胞中,构建出过表达miR-21的雪旺细胞株(MI-SC)、抑制miR-21表达的雪旺细胞株(IN-SC)及表达对照miRNA的雪旺细胞株(NC-SC);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细胞的凋亡情况;real-time PCR检测3组细胞中miR-21以及PTEN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3组细胞中PTEN及凋亡相关蛋白激活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神经损伤组miR-21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神经损伤组PTEN mRN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与NC-SC相比,上调miR-21组细胞的凋亡比例减少,PTE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降低,下调miR-21组细胞的凋亡比例增加,PTE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miR-21可能通过下调PTEN的表达抑制雪旺细胞的凋亡,从而可能在周围神经的损伤修复中发挥作用。
- 陆新华王辉宁昕杰罗骏成梁家骥
-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微小RNA-21雪旺细胞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