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660070)

作品数:19 被引量:207H指数:9
相关作者:张爱华黄晓欣胡昌军罗鹏杨大平更多>>
相关机构:贵阳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医院解放军第44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中毒
  • 17篇砷中毒
  • 13篇燃煤型
  • 11篇燃煤型砷中毒
  • 7篇中毒患者
  • 7篇砷中毒患者
  • 6篇皮肤
  • 3篇蛋白
  • 3篇细胞
  • 3篇免疫
  • 2篇蛋白质
  • 2篇砷污染
  • 2篇生物标志
  • 2篇皮肤癌
  • 2篇皮肤病
  • 2篇皮肤病变
  • 2篇组织化学
  • 2篇污染
  • 2篇临床病理
  • 2篇慢性

机构

  • 19篇贵阳医学院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解放军第44...
  • 3篇解放军44医...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张爱华
  • 12篇黄晓欣
  • 5篇胡昌军
  • 4篇杨大平
  • 4篇罗鹏
  • 4篇刘忠义
  • 3篇陈宁
  • 3篇孙兰英
  • 3篇杨运旗
  • 3篇洪峰
  • 2篇董学新
  • 2篇张碧霞
  • 2篇杨光红
  • 2篇任渝江
  • 2篇蒋宪瑶
  • 1篇刘桂成
  • 1篇汪希兰
  • 1篇罗殿熙
  • 1篇薛寿征
  • 1篇伍国发

传媒

  • 7篇中国地方病学...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贵州医药
  • 1篇微量元素与健...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癌变.畸变....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7篇2000
  • 1篇199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燃煤砷污染所致肾损害的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19
2003年
目的 探讨慢性燃煤型砷污染对肾脏功能损害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 10 8例慢性砷中毒患者进行血、尿β2 -微球蛋白及肌酐、尿素氮检测 ,并对其中 5例患者进行肾脏病理学检查。结果 慢性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组血肌酐、尿素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0 .0 5) ,而血、尿 β2 -微球蛋白 2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0 1) ;病理学检查显示肾小球体积增大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肾间质水肿 ,系膜细胞增生 ,有少许炎性细胞浸润 ,近曲小管中度肿胀变性及脂肪变性。结论 燃用高砷煤所致砷污染可造成肾小球、肾小管功能病理性损害 ;血、尿β2
杨运旗孙兰英黄晓欣张爱华陈宁
关键词:砷污染肾损害病理学砷中毒
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体内无机砷及相关因素对病情的影响被引量:10
1999年
通过分析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人群尿总砷(Tot- As) 、尿无机砷(In - As) 、无机砷/ 总砷比值(In - As/Tot- As) 和发砷以及相关因素对病情的影响,发现患者体内砷负荷的累积性增加及机体解毒能力的逐渐下降可能是砷中毒病情逐渐加重的原因之一。病区居民长期燃用高砷煤致空气、食品严重污染以及改灶措施不彻底,是导致新发病人不断出现、病情继续发展及皮肤癌逐渐增加的原因。研究初步揭示砷中毒患者无机砷代谢研究的必要性,并对砷中毒综合防治措施提出建议。
张爱华黄晓欣罗鹏杨大平蒋宪瑶谢亚雄蒙顺松汪希兰郭渝成张碧霞秦少先薛发佳曾庆堂周代兴
关键词:砷中毒燃煤型头发致癌
砷中毒患者皮肤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分析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皮肤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方法 免疫组化 ABC法。结果  A、B及 C3个组的阳性细胞密度分别为 6 2 .83± 16 .5 0、47.48± 2 1.30和 41.97± 13.6 0 ,差异有显著意义 (A与 B:P <0 .0 5 ;A与 C:P <0 .0 1) ;3个组的阳性率分别为 10 0 %、90 .91%和 84.6 2 % ;3个组阳性分级构成差别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在燃煤型砷中毒发病过程中 ,细胞增殖起重要作用 ;PCNA可作为该病预后的生物标记物。
胡昌军张爱华黄晓欣刘忠义
关键词:燃煤型砷中毒增殖细胞核抗原皮肤病变
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肝损伤的临床病理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了解燃煤型砷中毒人体肝脏损害后的病理改变情况,为进一步阐明中毒机制提供客观的形态学依据。方法经常规病史询问、生化检查等排除长期酗酒、血吸虫及传染性肝炎等疾病后的自愿者中随机抽选出的39名患者进行常规肝脏穿刺,组织标本用1%中性甲醛固定,切片做HE及Nasson三色染色。对照组为病区12km外非燃用高砷煤20~45岁健康人10例。结果Ⅰ级砷中毒病人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多呈轻至中度肿胀变性,肝窦和汇管区炎细胞浸润,汇管区的纤维组织增生表现轻微,无一例发生肝硬化。Ⅱ级砷中毒病人肝细胞肿胀变性明显加重,汇管区炎细胞及纤维组织较Ⅰ级加重,中度以上纤维组织增生有6例。所有Ⅲ级砷中毒病例均发现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Ⅲ级砷中毒病人中肝细胞肿胀变性、汇管区的纤维组织增生更为明显,淋巴细胞浸润增加,肝硬化发生数增多。结论燃煤性砷中毒人群的肝组织肝细胞因中毒情况的加重而组织学改变不断加深,砷中毒级别越高纤维组织增生程度越明显(P<0.001)。同时,燃煤型砷中毒对人体的损害是多方面的,这与其它地区由砷引起的中毒反应有相似之处。
杨大平张爱华李军王松黄晓欣陈宁何云
关键词:燃煤型砷中毒肝脏病理
BCL-2及P53mt蛋白筛检砷中毒致皮肤癌的价值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BCL 2及P5 3mt蛋白筛检砷中毒致皮肤癌的价值。方法 BCL 2及P5 3mt蛋白的检测用免疫组化染色法 ;两指标阳性率的分析用 χ2 检验 ;分析评价筛检价值的有关指标。结果 无论是P5 3mt还是BCL 2 ,癌变组的阳性率均高于非癌变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5 3mt ,P <0 .0 1;BCL 2 ,P <0 .0 5 ) ,其OR值分别为 14 .2 2 (2 .93~ 6 8.97)和 8.76 (1.0 7~ 71.5 1)。P5 3mt的约登指数为 0 .5 2 9,明显高于BCL 2的 0 .2 84。串联试验可提高筛检价值 ,并联试验则降低了筛检价值。结论 P5 3mt与BCL 2均可用于筛检砷中毒所致皮肤癌 ,将两指标串联可提高筛检价值。
胡昌军张爱华黄晓欣
关键词:蛋白质BCL-2蛋白质P53砷中毒皮肤肿瘤
燃煤砷污染对人体血细胞DNA合成、DNA损伤及修复的影响被引量:9
2000年
:目的与方法 :采用液体闪烁计数法及12 5I后标记法检测燃煤型砷中毒人群血细胞DNA自发合成、DNA -蛋白质交联物(DPC)水平及非程序外DNA合成 (UDS)反应 ,以探讨燃煤砷污染对人体DNA合成、DNA损伤及修复的影响。结果 :病区非病人及中毒病人的DNA合成明显降低 ,DPC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升高 ;而UDS反应则只在中毒病人体内增强 ,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燃煤砷可在早期致人体内DPC形成 ,引起严重的DNA损伤 ;亦能诱导中毒人群UDS反应增强 ,明显抑制DNA合成和修复 ,此可能为砷致皮肤癌敏感性增加的原因之一。
张爱华杨光红李健王荣
关键词:DNA合成DNA损伤
The role of cell cycle control correlative gene protein in arsenism caused by burning coal
<正> Arsenism has been all over the world and also become one ofthe urgent public health problems. Since an ani...
Ai-Hua Zhang, Hong Feng, Xiao-Xin Huang,Xue-Xin DongDepartment of Prevention Medicine, Guiyang MedicalCollege, Guiyang, 550004 China
文献传递
砷致皮肤癌及其电化疗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使用电化疗治疗砷致皮肤癌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在中、重度砷中毒患者中 ,选择 6 2例患者进行活检 ,病理检查确诊为砷性皮肤癌 15例 ,占 2 4.2 %。其中 Bowen's病 12例 ,鳞状细胞癌 2例 ,基底细胞癌 1例。均采用电化疗治疗的方式 ,治疗后 1年评价疗效。结果 完全缓解 14例 ,部分缓解 1例 ,缓解率为 10 0 % ,2年后随访疗效为 93.3%。结论 燃煤砷致皮肤癌的电化学治疗 ,方法简便 ,安全且费用较低 ,疗效高 。
岑笃才张爱华敖飞任渝江刘忠义李陆
关键词:皮肤癌电化学治疗CAP慢性砷中毒地方性砷中毒
燃煤型慢性砷中毒患者免疫功能改变的观察被引量:23
2004年
目的探讨燃煤型慢性砷中毒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贵州省兴仁县交乐乡病区有燃煤砷接触史,有慢性砷中毒症状,年龄在18~58岁的36例患者(男性19例、女性17例)和病区几公里以外的非燃用高砷煤的正常人(对照组)。抽取其外周血,采用单克隆抗体APAAP桥联酶标法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检测。结果CD3+、CD4+细胞和CD4+/CD8+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CD8+与正常人相比轻度增高。结论燃煤砷对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使T淋巴细胞的细胞粘附分子减少,T淋巴细胞免疫活性及信号传递作用减弱,辅助性T淋巴细胞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间的平衡失调。
朱筑霞费樱张爱华罗殿熙
关键词:免疫功能细胞粘附分子T淋巴细胞
砷元素慢性中毒的神经损害与发砷含量观察被引量:16
2000年
对 1 33例燃煤污染型慢性砷中毒患者的发砷进行测定 ,并从其中抽取 51例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表明 ,中毒组发砷值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 ( P<0 .0 0 1 )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 SCV)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减慢 ,以 SCV减慢最为显著 ,而 MCV远端动作电位潜伏期明显延长。周围神经损害程度与发砷增高一致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 SEP)异常率高达 60 .1 %,同时有中枢神经损害。提示砷元素的蓄积量与神经损害呈正相关 ,MCV、SCV。
刘桂成董学新张爱华张晏光伍国发
关键词:燃煤型砷中毒发砷神经损害电生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