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426)

作品数:35 被引量:1,148H指数:22
相关作者:吴金水苏以荣黄道友童成立肖和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1篇土壤
  • 7篇稻田
  • 6篇有机碳
  • 6篇土壤有机
  • 6篇红壤
  • 5篇水分
  • 5篇土壤水
  • 5篇土壤水分
  • 4篇稻田生态
  • 4篇稻田生态系
  • 4篇稻田生态系统
  • 4篇土壤有机碳
  • 4篇微生物
  • 3篇稻草还田
  • 3篇影响因素
  • 3篇生态系统
  • 3篇土地利用
  • 3篇物量
  • 3篇还田
  • 3篇红壤丘陵

机构

  • 34篇中国科学院亚...
  • 7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湖南省土壤肥...
  • 1篇湖南大学
  • 1篇淮海工学院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作者

  • 22篇吴金水
  • 21篇苏以荣
  • 14篇黄道友
  • 9篇童成立
  • 8篇肖和艾
  • 7篇刘守龙
  • 5篇路鹏
  • 5篇唐国勇
  • 4篇邹焱
  • 4篇朱咏莉
  • 4篇陈洪松
  • 4篇汪立刚
  • 4篇宋变兰
  • 3篇张文菊
  • 3篇张继光
  • 3篇王克林
  • 3篇张伟
  • 2篇周卫军
  • 2篇谢小立
  • 2篇彭佩钦

传媒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
  • 2篇土壤通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农业现代化研...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广西农业生物...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湿地科学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年份

  • 2篇2007
  • 14篇2006
  • 15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烟草生长及营养代谢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8
2006年
在烟草栽培中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调节作用来改善烟叶品质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这方面的研究概况。主要从生长调节剂对烟草种子萌发、根系生长、钾素营养、烟碱合成、腋芽抑制等的调节作用方面进行阐述。指出通过生长调节剂的调节作用来协调烟株生长发育、物质代谢平衡等是进一步提高烟叶质量的有效途径。
邹焱苏以荣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烟草
洞庭湖区稻田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的变化——以湘阴县为例被引量:26
2005年
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氮、磷和钾等)是土壤肥力重要的物质基础。本文以地处洞庭湖腹地的湘阴县稻田为例,探讨了23年来典型湖区稻田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的9个代表性稻田土壤,与1980年比较,2003年的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2.6%和24.2%,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土壤全氮和全钾含量分别增加8.8%和5.6%,但差异不显著。土壤速效磷和全磷含量分别增加67.2%和23.2%,差异达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值保持基本稳定。研究的稻田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5588*,n=18),而土壤有效氮与全氮含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0.8426**,n=18)。该区稻田氮和钾投入量基本适宜,但磷素投入量可适当减少。
任可爱肖和艾李玲彭洪翠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稻草还田稻田
喀斯特峰丛洼地坡面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研究被引量:53
2006年
以线形取样方式测定了喀斯特峰丛洼地坡面表层(0~5、5~10、10~15cm)的土壤水分,采用经典统计结合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异结构。结果表明:在坡面特定土地利用结构下(上坡到下坡分布有自然坡地、退耕地和耕地),表层土壤水分沿上坡向下具有不断减小的变化趋势,坡面纵向和横向土壤水分均呈中等变异,横向上由于特殊的土壤分布和地形地貌特征使得变异程度较纵向强烈,土地利用和坡度因子是造成坡面土壤水分分布和变异的重要因素;半方差分析显示,坡面表层土壤水分具有明显的块金效应和较大的基台值,呈中等或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土壤水分总体上具有较好的变异结构和空间连续性,因此可以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在该地区开展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研究。
张继光陈洪松苏以荣张伟
关键词:坡面土壤水分峰丛洼地
洞庭湖平原区土壤全磷含量地统计学和GIS分析被引量:124
2005年
以洞庭湖平原区典型景观单元为试点,利用GPS定位共取得651个耕层(0~20cm)土壤样品。通过对数转化、稳健统计、域法处理和Box-Cox转化4种数据处理方法对土壤全磷进行了正态分布性检验。结果表明,Box-Cox转化成功地使数据集服从正态分布并消弱了异常值的影响,应用地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了实验变异函数的计算和最适合模型的拟合,得出土壤全磷最好的理论模型为球状模型,随后用普通克立格估值方法绘制了土壤全磷的空间分布图。在经过不同趋势阶数土壤全磷克立格(Kriging)插值误差的综合比较的基础上,结果表明趋势效应参数宜选取二阶。Kriging估值标准差(KSD)被认为是内插象素值的标准差,并为提高全磷的制图精度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应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率克立格法研究了洞庭湖平原典型区的土壤全磷的空间分布并进行了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土壤全磷不同含量水平下的概率分布图对风险性评价、合理施肥和控制磷素的面源污染的管理实践将是十分有益的。
路鹏彭佩钦宋变兰唐国勇邹焱黄道友肖和艾吴金水苏以荣
关键词:地统计学平原区GIS分析土壤全磷洞庭湖平原变异函数
亚热带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状况及其对施肥的反应特点被引量:91
2003年
以湖南省6个稻田长期定位监测点为对象,研究了亚热带地区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C、N、P)状况及其对施肥(包括化肥、秸秆还田和有机肥)的反应状况。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条件下,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含量(分别为310—1270、33.0—193、5.9—28mg/kg土)明显高于报道的旱作土壤的含量,说明稻田有较好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维持能力。各监测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含量及其对施肥的反应存在很大的差异。施化肥(NPK)对半数监测点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含量影响不大,秸秆还田或施用有机肥则均有明显提高,但各监测点的提高幅度差别很大。尽管如此,增加新鲜有机物的投入(如秸秆还田和施有机肥)是提高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对养分的固持能力的主要途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平均占土壤有机C、全N和全P的2.9%、3.6%和2.1%,且受施肥的影响较小。
刘守龙肖和艾童成立吴金水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施肥
红壤积水入渗及土壤水分再分布规律室内模拟试验研究被引量:31
2005年
利用室内模拟土柱试验研究了红壤积水入渗及土壤水分再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入渗过程中湿润锋距离、累积入渗量与时间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湿润锋运移速率与时间呈乘幂关系,而入渗率与时间平方根的倒数呈线性关系;再分布过程中,在隔绝蒸发条件下,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同一深度土层含水量则随时间推移而下降。无论在隔绝蒸发还是在自然蒸发条件下,短期内土壤水吸力有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而同一深度土层水吸力则随时间的推移而升高;土壤初始含水量对水分的入渗及再分布有较大影响,初始含水量较低时,水分入渗较快,而水分再分布则较慢。
邹焱陈洪松苏以荣邵明安
关键词:红壤积水入渗土壤水分再分布土壤水吸力
桂西北环境移民安置区柑橘园土壤环境动态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对桂西北环境移民安置区柑橘园开垦后土壤环境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安置区土壤肥力总体变化趋势呈先降后升,土壤pH值微弱降低,土壤酸性强度有所增强,土壤有机质含量先降后升,全N含量呈下降趋势,而水解氮和全P、速效钾及速效磷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全K含量先升后降,并分析了土壤各养分演变成因。
肖润林苏以荣何铁光王克林
关键词:环境移民柑橘园土壤环境移民安置区桂西北土壤PH值
土壤氮素循环模型及其模拟研究进展被引量:29
2005年
N既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又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元素.正确模拟土壤中N循环已经成为科学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简述了土壤N循环的基本过程,重点介绍了13种土壤N循环模型和6个土壤N循环过程的模拟,并讨论了模拟中存在的参数化问题.
唐国勇黄道友童成立张文菊吴金水
关键词:土壤NN循环
土地利用对亚热带红壤低山区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碳的影响被引量:88
2006年
目的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SOC)和微生物量碳(SMBC)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典型样区密集取样(水田和旱地3~4个样/ha、果园2~3个样/ha、林地0.2~0.5个样/ha)和野外调查,对亚热带红壤低山肯福样区的水田、旱地、果园和林地表层(0~20cm)SOC和SMBC含量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本区SOC、SMBC含量和微生物碳与有机碳比率(SMBC/SOC)分别为(17.53±5.02)g·kg-1,(278±174)mg·kg-1和(1.56±0.84)%。其中,林地SOC、SMBC含量和SMBC/SOC分别为(18.20±4.53)g·kg-1、(293±111)mg·kg-1和(1.58±0.39)%。水田SOC、SMBC含量和SMBC/SOC较林地依次提高了15.5%,84.0%和73.9%(P<0.01);与林地相比,旱地SOC含量(17.50±4.89)g·kg-1略有降低(P>0.05),SMBC含量和SMBC/SOC分别减少29.1%和24.2%(P<0.01);果园SOC、SMBC含量和SMBC/SOC比林地分别降低了26.8%,46.1%和26.1%(P<0.01)。除水田外,其余土地利用方式的SOC与SMBC含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亚热带红壤低山生态景观单元内林地开垦为水田增加了SOC的积累和土壤微生物活性,林地开垦为旱地和果园不同程度地降低了SOC的积累和微生物活性。
王小利苏以荣黄道友肖和艾汪立刚吴金水
关键词:土地利用亚热带土壤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量碳周转分析方法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4
2006年
简述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3种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周转分析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改进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周转动力学测定方法及其应用前景,并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生态环境、土壤质地和耕作管理制度等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周转的研究结果。
周脚根黄道友
关键词:分析方法影响因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