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0249006) 作品数:7 被引量:53 H指数:5 相关作者: 韦平 韦天超 李康然 杨宗维 王林果 更多>> 相关机构: 广西大学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禽I型副粘病毒广西分离株F基因序列及毒力的研究 被引量:15 2003年 对源于鸡、鹅、鸽的 9株APMV_1广西分离株及我国常用的中发型疫苗毒株I系 (Mukteswar株 )的F基因N_端前段进行了RT_PCR扩增 ,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 ,用基因分析软件DNAStar进行分析并与已发表的其它参考毒株进行比较。结果发现 ,广西分离株在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均符合强毒株的特征 ;根据F基因绘制的系谱树来看 ,广西鸡和鹅分离株都归属于基因型VII,证实近年来广西流行的基因型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相同 ;并发现中发型疫苗毒株I系 (Mukteswar株 )也属于基因型VII。研究还对分离株进行了常规的毒力和致病性测定试验 ,并与根据F基因序列特征判定的结果相比较 ,结果发现其中一株鸽源和两株鹅源分离株根据常规方法判定的结果与毒株在临床上的致病性不相符 。 韦平 刘禄 韦天超 左天荣 李康然 甘甲忠关键词:广西分离株 毒力 禽Ⅱ型副粘病毒各种禽源分离株的免疫原性 被引量:6 2007年 分别制备了源于鸡、鹅、鸽、鹌鹑、孔雀、画眉鸟、珍珠鸡的禽Ⅰ型副粘病毒(APMV-1)7个强毒分离毒株和商品弱毒疫苗株克隆30(C30)的灭活油乳剂苗,并用这8种灭活油乳剂苗和C30株的活疫苗分别在鸡、鹌鹑、鹅和鸽进行了免疫及交叉攻毒保护试验。免疫后(PI)分别测定试验禽血清的新城疫病毒(NDV)血凝抑制(HI)抗体的滴度,并于PI5周用强毒株进行攻毒。结果表明,鸽的HI抗体几何平均滴度(MAT)为9.00~10.0log2,鸡的为7.13~7.63log2,鹌鹑的为5.OO~5.13log2,鹅对灭活油乳剂苗的为5.63~6.38log2、而对C30株活疫苗的仅为3.38log2;除了C30株活疫苗免疫鹅提供的保护率比较低(20%)外,8种油乳剂苗都能对同源或者异源强毒株的攻毒提供比较高的保护率(66.75%~100%)。研究结果表明,经典疫苗株C30与近年来从各种不同禽类分离的致病性APMV-1野毒株之间、不同禽源分离株之间的抗原性,以及各种不同禽源分离株的之间的免疫原性差异均不大。 王林果 韦平 韦天超 李康然 黄淼章 黄钰缤 文艳玲 杨宗维关键词:免疫原性 抗原性 禽Ⅰ型副粘病毒广西分离株毒力的研究 新城疫病毒(NDV)属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Rubulavirus)。禽副粘病毒共有9个血清型,即APMV-1~APMV-9。APMV-1的代表种是新城疫病毒(NDV)。NDV表面具有血凝素—神经氨酸酶... 韦天超 韦平 杨宗维 李莉萍 左天荣 李康然 刘禄 甘甲忠文献传递 禽Ⅰ型副粘病毒各种禽源分离株毒力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7 2005年 用测定新城疫病毒(NDV)毒力的经典方法,即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和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对源于鸡、鸽、鹅、珍珠鸡、孔雀、鹌鹑和画眉鸟等7种禽(鸟)源的共14个禽Ⅰ型副粘病毒(APMV 1)广西分离株,分别测定了毒力。同时对分离株F基因的N 端前段和HN基因的C 末端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和分析,并绘制系谱树。结果发现,分离株的MDT在36h~75h之间,除1株鸽源毒株gxp22的ICPI值为0外,其余分离株在1 09~1 95之间;除孔雀源的分离株gxpc52在F基因裂解位点附近的氨基酸序列为112R R Q R R F117之外,其它13株均为112R R Q K R F117,都符合强毒株的特征。所有分离株与国内参考强毒株F48E8和国外参考强毒株HER/33在HN基因C 末端终止密码子的位置相同,也符合强毒株的特征。根据F基因核苷酸序列绘制的系谱树发现,近几年来在广西流行的APMV 1毒株的基因型为Ⅶd亚型;根据HN基因核苷酸序列绘制的系谱树表明,广西各种禽源AP MV 1分离株可分为2个群。研究的结果表明,根据F基因裂解位点附近的氨基酸序列和HN蛋白翻译的终止密码子的位置判定APMV 1毒力的结果,都与毒株在临床上的致病情况相符。因此,根据F基因和HN基因序列和结构的特征,均可以判定APMV 1临床分离株的体内致病性。 韦平 韦天超 杨宗维 李莉萍 王林果 韦正吉 韦信贤 李康然 刘禄关键词:毒力测定 F基因 HN基因 新城疫病毒致病性和免疫原性研究概况 被引量:11 2004年 新城疫病毒(NDV)长期以来一直是危害我国养禽业主要病原之一。而且,近年来NDV感染并致病的宿主范围还有扩大的趋势。用NDV经典毒力测定方法对各种禽源NDV分离株毒力研究及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主要毒力相关基因(F和HN)研究结果表明,分离株大部分为强毒株。不同禽源分离株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各种禽源NDV致病性存在差异。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各种禽源NDV分离株间抗原免疫原性也存在差异。目前NDV致病性试验和免疫保护试验主要是在同源禽类或在异源1~2种禽类进行,因此,很有必要进行不同禽源分离株在主要家禽品种间的交叉致病性试验和免疫保护试验。 韦天超 韦平关键词:新城疫病毒 F蛋白 HN蛋白 免疫原性 禽Ⅰ型副粘病毒各种禽源分离株免疫原性的研究 研究分别制备了源于鸡、鹅、鸽、鹌鹑、孔雀、画眉鸟、珍珠鸡的禽工型副粘病毒(APMV-1)7 个强毒分离毒株和商品弱毒疫苗株克隆30(C30)的灭活油乳剂苗,并用这8种灭活油乳剂苗和 C30株的活疫苗分别在鸡、鹌鹑、鹅和鸽... 王林果 韦平 韦天超 李康然 黄淼章 黄钰缤 文艳玲 杨宗维关键词:免疫原性 抗原性 文献传递 禽Ⅰ型副黏病毒各种禽源分离株对4种禽类的致病性 2007年 选取从临床感染禽Ⅰ型副黏病毒(APMV-1)的鸡、鹅、鸽、鹌鹑、珍珠鸡、孔雀、画眉鸟等7种禽类病例分离到的9个代表性毒株,分别对鸡、鹌鹑、鹅和鸽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除鸽源毒株gxp22对鸡和鹅无致病力外,其他8个分离毒株对鸡、鹌鹑和鹅都有较强的致病力,死亡率为60%~100%,试验鸡表现的症状和病理变化特征最明显,鹅的比较明显,鹌鹑的则最不明显;3个鸽源分离株对鸽的致病力都很强,死亡率均为100%。所有毒株对4种禽类的致病性与其临床特征相符。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的9个分离株除鸽源分离株gxp22外,均为泛嗜性的新城疫强毒株。 韦天超 韦平 韦正吉 韦信贤 王林果 磨美兰 黄淼章 黄钰缤 李康然关键词:人工感染试验 死亡率 感染水禽的新城疫病毒特性及其预防控制 被引量:3 2011年 关于水禽如野鸭、鹅和鸭等感染新城疫病毒(Newcastlediseasevirus,NDV)的认识,以前一般认为其易感性较差,多呈隐性感染,很少或不表现峨诊症状。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辨愈米愈多的报道显示水禽不再仅仅作为NDV的宿主和病毒贮存库,NDV对水禽的致病力逐渐增强,目前已有包括鸬鹚、鹅、鸭、企鹅等水禽自然感染、发病甚至死亡的报道。 贺文美 韦平关键词:新城疫病毒 病毒特性 水禽 自然感染 NDV 应用新城疫病毒强弱毒株RTPCR鉴别诊断技术检测多种禽类副黏病毒 被引量:13 2003年 应用已建立的新城疫病毒 (NDV)强、弱毒株RT PCR快速鉴别诊断技术 ,对来自广西各地疑为禽副黏病毒血清 1型 (APMV 1)感染的 14 4份不同禽类的病料进行了检测 ,并用常规方法对RT PCR检测为阳性的部分病料进行了病毒的分离和鉴定。结果 ,从鸡、鸽、鹅、鸭、鹌鹑、珍珠鸡、孔雀、鸵鸟和画眉鸟 9种禽的病料样品中检测到APMV 1,阳性检出率为 6 4.5 8% (93/ 14 4 ) ;从 7种禽病料中分离到 2 9株APMV 1地方野毒株。部分分离株用NDV强、弱毒株快速鉴别技术鉴定属中、强毒株。 韦天超 韦平 杨宗维 李莉萍 左天荣 李康然 刘禄 甘甲忠 冯超关键词:新城疫病毒 强弱毒株 禽类 副黏病毒 禽Ⅰ副粘病毒各种禽源分离株毒力与相关基因的研究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为单股负链、不分节段的RNA病毒。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最新的分类报告把它归属于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亚科的禽腮腺炎病毒属(Avulavirus)... 韦天超 韦平 杨宗维 李莉萍 韦正吉 左天荣 李康然 刘禄 甘甲忠文献传递